有多少海报,教学设计和讲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78-79页贴了多少张图(6的乘法口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的开头。它建立在学生从2到5学习乘法公式的基础上。这时候学生在乘法口诀的编制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教材通过创设“贴多少张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6的乘法公式,实现新旧乘法公式的衔接,逐步学会从已知中寻求未知的思维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初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学会了2 ~ 5的乘法口诀,知道各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并能应用这些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6的乘法公式的编制过程,我们可以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公式的含义。

2.能使用6的乘法公式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借助构思图,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学会类比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知识中探索新知识的思维方法。

学习重点:体验自主探究和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知识中探索新知识的思维方法。

学习难点:了解公式之间的关系,知道一个陌生的公式可以由两个熟悉的公式推导出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引入

复习旧知识。

师生核对密码,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

2.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老师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课件展示小青蛙)对,就是小青蛙。小青蛙是捕捉害虫的专家,也是保护庄稼的小卫士,所以我们要爱护小青蛙。但是,小青蛙每次遇到数学题总是出错,所以他想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学习数学。你愿意吗?

老师:看,小青蛙已经叫上了他所有的好朋友(展示课件)。看到这么多小青蛙,你想问什么数学题?

学生提问。(默认:一个* * *,有多少只小青蛙?)

第二,独立合作,探索新知识

1.估计。

老师:有多少只小青蛙?不用数,你能估计出有多少只小青蛙吗?

健康评估。

2.说并填写。

老师:学生有这么多估计答案。有多少?让我们数一数。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使用表格来记录数据。你能理解这种形式吗?第一行是什么意思?第二行是什么意思?1行有几个?(6)2排呢?(12 PCs)后面的会填吗?请打开课本第78页,完成表格,看谁填得又快又正确。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报告。

老师:谁来看你填的成绩?你是如何快速填写这些数字的?

3.编个公式,找个关系。

(1)补公式。

(课件演示)

老师:1行有6只青蛙。多少个6?怎么用乘法公式表达?你会编乘法口诀吗?

写公式,编公式。

老师:第二行有几个?3排...9排。分别有多少?乘法公式怎么写,怎么补公式?你能独自做它吗?老师相信你能做到。请打开课本第78页,先完成公式,然后根据公式补公式。

学生独立写公式,写出6的乘法公式。

(2)读公式。

老师:男生念一个公式,女生念公式。

看公式和公式。

老师:(展示课件)老师这里也编了。请和大屏对比一下,看你的编译和我的一样不一样。

自我检查。

老师:这是我们今天学的6的乘法口诀。(板书题目:6的乘法口诀)请读口诀。

(3)理解意思。

老师:看看这些公式。我们学过哪些?短语“4624”是什么意思?它能算哪个乘法公式?这些新短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4)找关系。

老师:请仔细观察,思考这些公式之间的关系。(两个相邻公式的乘积之差是1 6)非相邻公式的乘积有什么区别?(如果非相邻公式前面的数字相差几个,那么乘积就会相差几个六。)

举例说明。

4.想办法,记住公式。

(1)记住公式。

老师:请用这些关系来背公式。老师会给你一分钟。能背出来吗?试试吧,重点是背最后四个公式。

a、学生背诵。

b,老师检查。

全部按顺序背诵(前后);老师和学生配对密码;同桌查密码。

老师:在刚才背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那个公式很难记?谁有好的方法教他?万一我忘了六个或八个呢?69呢?

结论:如果忘记了其中一个公式,可以利用公式间的规律推导出这个公式。

(2)引导学生利用点阵图验证6×7的结果。

(课件演示)

老师:同学们,在计算6×7的时候,淘气忘记了他的公式。他用下面的方法计算了6×7的结果。你能理解吗?上面圈出来的这个部分是几个六?(5个六)下面圈了几个六?如何用乘法公式表示(两个六)五个六?两个六怎么样?五个六加两个六加起来是七个六?你能填写下面的空格吗?试一试。

沟通汇报。

老师:想想吧。还有其他填的方法吗?

学生交流。

老师:你学会这个方法了吗?接下来,我们就去智慧岛看看有什么问题等着我们去挑战。你准备好了吗?

第三,应用公式巩固新知识

1.完成公式。(课件演示)

2.教材第79页第1题。

老师:墙上那么多手抄报,老师都晕了。你能算出有多少* * *?

少手抄报?在笔记本上完成它。

教材第79页第4题。

老师:每张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自己完成。

学生独立做,然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材第79页第5题。

这张图中6×9是什么意思?你能把九个六分成两部分并加起来吗?请完成第79页的问题5。

我想再圈一圈再填。

5.找到生活中的“6”。

老师:6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课件

给我看一根火柴)

老师:这是什么?是的,火柴棒。做一个六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杆?两个、四个或六个怎么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们回答。

老师:原来小火柴棍里也藏着数学题。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发现哪些同样可以用6的乘法公式计算的东西?

学生引用生活中的例子。

老师:你真是观察力敏锐。学生不仅能发现身边的数学题,还能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公式准确计算出来,真的很神奇。

第四,总结评估,拓展延伸

老师:你喜欢这节课吗?你收获了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还用所学知识探索了新的知识。真的很神奇。老师相信,只要肯动脑筋,聪明的学生会发现数学越来越有趣。

说到教科书:

教材内容:

本课“有多少个贴纸”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第1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6的乘法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验独立探索编译6的乘法公式的过程,体验从已知中求未知的思维方法。

3.结合解题过程经验估算的策略及其对计算的作用,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编译6的乘法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估算的方法及其在计算中的作用,了解计算中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中寻求未知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方法: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2-5的乘法口诀”之后,因为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基础,所以教材中呈现的形式并没有给出完整的乘法口诀和完整的公式,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和总结6的乘法口诀。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写意图,所以我用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推导出六的乘法口诀。

1、情境教学法:利用课件让学生在场景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很简单,就是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这也是新课标的理念,让学生玩中学,体现“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发现教学规律的同时进行观察、思考和发现,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论学习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训练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求解未知知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结构的惯性。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新问题,可以用原有的知识去解决。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比较意识和综合意识。比如你发现了6的公式里有什么秘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和发展,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果。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6个乘法表。

五个教学过程

(A)设置情境和探索新知识

1,估计

2.写出6的乘法公式

3.发现一个模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和6的公式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练习

1,算算,想想。

老师:睿智的老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展示课件)。

老师:谁知道怎么填?(说出学生的名字并说出)

老师:你能填一下吗?(学生:是的)

老师:现在让我们填写第73页。(查看正在播放的课件)

2、密码

老师:睿智的老人夸我们今天很棒,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游戏:纠正密码(听要求:女生说前面,男生说后面。(展示课件)

老师:看看是男生的棍子还是女生的棍子!(再次交换)

3.寻找朋友

老师:智慧老人对我们很满意,但还是想考考我们,看谁能准确找到他的朋友(出示课件)。

老师:打开书,写第73页的第三个问题。(说出学生的名字并说出)

4.好好想想,算算。

老师:智慧老人,夸你今天真的用脑了,他想考考你。我们来看看题目是什么。(展示课件)

老师:打开书P73页的第4题。

5.数一数每张图中有多少个小方块。

老师:智慧老人说你很了不起,想考考你。看看题目是什么!

老师:提示:你不仅要会计算,还要会计算。(用移动方块的方法计算)。

6.解决问题

老师:睿智的老人,我们今天真的很神奇。他想给我们童话书。每本书6元钱。12本书多少钱?

老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列出乘法口诀?12×6=?(元)

老师:怎么算?(12可分为6和6,5和7,4和8...)

四:全班总结

我们今天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生: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唤醒对本节课的记忆。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