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国强破解无用师卷四大谜团
不久前,雅昌美术馆从库存的二轩社高仿复制品中意外发现了《富春山居图无用大师卷》的踪迹,这是30年前日本二轩社在故宫博物院授权下临摹的一批国宝字画,曾被著名文物鉴定家启功称为“一级真迹”。无用师卷的真实面目是什么?烧焦的部分画的是什么?《留山图》和《无用师卷》能完美拼接吗?富春山居图的价格有可能估计出来吗?前天,本报记者独家探访了这幅长10.51米的神秘长卷,并特邀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画收藏鉴定“国宝级”人物单国强,为公众揭开无用大师卷的四大谜团。
谜团1:无用的老师卷画了什么?
“我去过台湾省五六次,也不止一次看过无用师卷。”30多年来,丹国强一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国宝打交道。上世纪80年代,他就已经在浙江博物馆看到了《富春山居图》的前半部,残存的山图,而《无用师卷》的影印本在画册里也见过无数次,但他第一次看到原作是在1990年第一次去台北故宫的时候。
“这其实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单国强告诉记者,《富春》是黄79岁时写的。有一次从松江回到富春山,朋友们跟着禅师走也没用。在无用禅师的要求下,黄在他的山居南楼用笔写下了这幅长卷。一开始,他并没有刻意去画,只是在业余时间,随意画几笔。因为经常云游,画面却留在山中,三四年过去了,还没画完。后来他特意把画卷放在随身行李里,早晚有空再画。黄晚年隐居在富春江畔。他建了一个叫‘小山洞’的茅草屋,他有机会看到了这条河,并画出了它的一段。这其实是他的一幅素描。”只是在1350黄支付了这个计划,但它何时最终完成是未知的。
就画面而言,《富春山居图》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山水画卷。据史料记载,原画应该是“高一尺多,长二十尺”。对比两个被烧毁的段落,单国强向记者描述说,富春山居图打开书展示沿江风光,然后描述连绵起伏的群山,然后是浩瀚的河流,最后是峰峦耸立,在无边无际的河流中结束了整个画面。"这些场景基本上是真实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创作时间跨度较长,前后画风有所变化。“我仔细看了前两段。开始的时候更像他的老师赵孟頫,后来越来越像五代的董源和巨然,这一点在残存的山图中已经可以看出。后来,黄逐渐凝聚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一开始用笔多,后来用墨多,手法越来越熟练。尤其是无用师卷,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转变。”单国强说,虽然被人为隔离,但富春山居图的魅力并没有断。原来是画,剩下的山图和无用的师卷,像奶同胞一样,有着自己的血缘关系。
谜团二:两段能否完美拼接?
记者前天在雅昌美术馆看到,二选社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一卷,是明末收藏家吴宏宇殉难后,按原样和尺寸复制的当年下半年。装裱后全长10.51米,其中绘画部分6.37米,碑文部分长3.37米。
其中,序言和后记清晰地勾勒出了《无用师卷》的流传过程。据记者统计,有名有姓的碑文,现存多达10段。此外还有数不清的藏品,包括明代画家沈周、画家之子文鹏、画家、鉴赏家谭志毅、太原王茂登、画家周、收藏家邹、明末著名画家、鉴赏家董其昌等。“最重要的碑文是沈周的。单国强告诉记者,“火烧殉难”事件发生后,吴宏宇的侄子吴静安为了掩盖火烧痕迹,将画尾董其昌的题词剪掉,移到了画首。跋中写明富春山居图是为“无用师”所画,所以这段话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
与余山地图相比,“无用师卷”一节更有价值。它的碑文和后记保存完好,没有被烧毁。《留山图》上的铭文是清朝以后的藏家,价值没那么大。”单国强说。
他介绍说,《富春山居图》是由六张宣纸拼接而成的长卷,每个拼接处都有骑乘印章。在《山余图》与《无用师卷》的结合处顶端,有一枚吴之举(吴宏宇之父)的白印。盖此印时,《富春山居图》仍是一幅完整的长卷。虽然《余山图》被不同藏家装裱、剪裁,比《无用大师卷》窄了1.8厘米,但两个卷轴放在一起,印章还是贴合的。
“火烧身”的灾难在《富春山居图》的前两段留下了* * *伤疤。从《无用师卷》往右到《剩山图》,共有五个火痕,几乎均匀分布,越往右火痕越大。可想而知,《富春山居图》的画卷在大火中被烧毁了。
记者在高度仿真的二选社复制品上看到,《无用之师》卷首有三处明显的火烧痕迹。最右边的火痕正好在骑印下面,两幅画一半一半。在今天的《留山图》中,民国书画鉴定专家吴湖帆在这里补充说:“下面的石坡、小树、沙脚,除了火痕,都是连在一起的。”
','
谜团三:烧焦的部分是什么?
单国强将《富春山居图》的多个版本分为“火前”和“火后”。今天的《留山图》和《无用师卷》都是《火后》,当然也是唯一的原著。如果你想知道烧坏的画的原貌,你必须从前人临摹的《富春山居图》中找到答案。“因为黄的《富春山居图》太有名了,明清画家都争相临摹,现在能记录下来的有十多本。”这些都被单国强称为“火前抄”。
最著名的有两个“火前版”。一件是名为山居图的“子明版”,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是沈周的黄的《富春》,现藏于北京故宫。“因为沈周的《富春山居图》是凭记忆画的,和原作还有一段距离,画风完全是沈周自己的。目前,最可靠的是子明本,”单国强说。这一版也在富春山居图的收藏史上上演了一出笑话。
乾隆十年(1745)冬,一卷《富春山居图》入宫收藏。乾隆皇帝爱不释手,珍藏起来,不时拿出来欣赏。他在一个6米长的卷轴的空白处写诗,盖上法令,并邀请大家为诗题字。空白处写满了,56首诗被赞,盖着各种印章。这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子明卷》。后人为了利益,去掉了原作者的题词,伪造了黄的题词。因为假碑文上说是为“子明·阴军”所画,所以这幅画也被后人称为“子明卷”。
第二年,另一个富春的山居图也入宫了,这就是作为“火抄”的《无用师卷》。甘龙是一个喜欢收藏文物的人,也喜欢表演制宝节目和主持文物鉴定。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他深信第一卷是真迹,最终在国子监学士梁、礼部侍郎等几位大臣的背书下,《无用师书》被认定为赝品,列为《石渠宝典》。在这幅二选社临摹的《无用大师卷》上,记者看到了梁对《无用大师卷》的题词,他详细记录了当时的鉴定结论:“此卷笔力较弱,无疑是鼎,但画风秀丽喜人,宛如双钩,原作一流。”幸运的是,正是因为乾隆的“钻”,真正的“无用师卷”才逃过了被毁容的命运。
“我去过台湾省几次,没见过子明卷,因为改了名字就不拿出来了。”单国强告诉记者,通过他在影印件上看到的印象,大概烧了五尺,画的是隐隐的塔和无垠的平沙,是富春江口钱塘的景色;五尺后,有山有云,坡有起伏。今天的“剩山图”从一开始就是一座高山,但“子明卷”不是这样的。他的粗略印象是,《子明娟》无论是笔墨技巧还是艺术水平,都比《无用的娟老师》差。但它是整本书,它的价值就在这里。"
谜团四:富春山居图价值几何?
谈及这幅传奇画作的价值,单国强表示,《富春山居图》是《元四家》最重要的作品,由于是博物馆收藏,很难评价。
但是他也讲了一个参考值。1996年,沈周画作《富春山居图》亮相翰海拍卖,北京故宫博物院斥资880万元定向拍卖,当年轰动一时。这也是中国当代拍卖史上首次有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拍卖。
沈洲的富春山居图在1996中价值880万元。2008年,浙江保利拍卖了一件董其昌临摹的富春山居图,当时的价格是14万元。富春山居图的原作,可以说是一件片断不多的稀世珍宝,其价值难以估量。
单国强看过二选社临摹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他称赞说,它不仅巧妙地还原了原作笔墨的变化,而且在保证沈峰原作的前提下,有效地修复了皮外伤和残破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