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和用脚跳的动作要领
双脚并拢站直,双臂自然微弯。用手握住跳绳手柄。关节自然弯曲的手臂放在腰的两侧成倒八字形,跳绳到脚跟后方。
2、起跳动作
双腿微曲,用手腕带动跳绳的手柄,顺时针发力。与此同时,跳绳从脚跟到前脚趾穿过头部。此时,跳绳用两个脚趾轻轻一跳,让跳绳传到脚底,大概3-5厘米高。
3.结束行动
跳绳从脚底到脚跟后面的时候,手腕要停下来,防止绊倒。停止后,跳绳会借助惯性停到脚前。
扩展数据
发展
明朝
跳绳在明代逐渐成为一种民俗,每到节日,人们都有跳绳的活动。而且还出现了多人轮跳游戏。据沈邦《万部杂记·民俗一》记载:“跳百弦:(正月十六),小儿以一绳长,互相称赞,两子牵着手,飞摆不定,难盯。看起来有一百行,但实际上只有一行。
群体占便宜的时候,轮子在上面跳,能过去的赢,否则被绳子绊倒,听绳子的就要受罚。"而《帝京风光简元宵》记载:"正月初一夜,两童子引绳微,似白光轮。一个男孩跳进光里,说他跳进白绳里。“这是两人摇绳和多人跳轮的游戏。
在明代也很受女性欢迎。根据明代写的《金瓶梅》18回,西门庆是从外面回家的。刚下马入易门,只见吴月娘、孟玉楼、潘金莲、西门四姐,都在前厅的院子里,月下腾跃。"。西门庆回家的时候,月娘、娄宇、大姐都回去了,只有金莲还拿着院柱,穿着鞋。西门庆接过酒,骂他们:‘荡妇们好闲,总不能白跳舞吧’。
后来潘金莲在西门庆面前挑唆:“你前天喝完酒回家,三个人一般在院子里跳舞,简直把我气炸了。”由此看来,不仅西门庆的女人通过跳绳来放松,当时的跳绳还有了一个新名字“跳马绳”。
清朝
跳绳是清代冬季的一项户外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潘荣弼《景帝岁时纪胜》记载了清代北京元宵节的民俗娱乐活动,包括:“博戏骑竹马,飞蝴蝶,跳白绳,藏蒙古童。”阿英的灯笼市场:“两个男孩微微牵着绳子,像一个白轮子,一个男孩跳进光里,这叫‘跳白绳’”。
清道光二十年,济南府知府汪曾芳、王镇专修。程燧、冷菊所编《济南府志风俗》一书也记载:“孟春每年正月初一...小孩子把跳绳当儿戏,叫‘跳百绳’。"清代《宋风歌史超》中也有记载,说:"太平鼓击鼓,白光如轮舞,一子歌舞,一子跃入光轮。"
清末《烟台百条标语》中记载了一首首轮舞白绳的诗:“舞白绳反使城关,晚烧香柏为薪。索链声应,太平鼓送人。”可以看到,清代的孩子们在过年的时候,经常会跳起数百根绳子,敲起“太平鼓”,唱着有节奏的歌,给新年增添了不少喜庆的气氛。
清代民间也有女子百绳跳活动的记载。如清代《乐陵县志·经·俗》载:“元宵节时,妇女以跳绳为戏,称为‘跳百绳’。”
清末出版的《有益游戏图说》说:“用六尺麻绳,用手握住两端,使其从头至脚转动,转动跳跃,以为游戏叫绳飞。”跳绳在这里被称为“绳飞”。无论从跳绳的方法还是名称,都有一些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