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俄边境贸易的一些事情
(2)业务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中俄边境市场巨大,竞争激烈。目前浙商的经营范围并不广,基本局限于日用商品的买卖。涉足房地产开发和餐饮服务的企业很少。在运作模式上,他习惯于“一人独骑千里”,做个买卖买回家,成为典型的游击战士,与福建等地的投资人、经销商的经营理念明显不同。浙商经营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自己在浙江老家的企业生产的,具有自产自销的性质。在中俄边境形成“浙江村”和“浙江产街”还需要一段时间。浙商在中俄边贸的龙头地位很可能被其主要竞争对手福建商人取代。
(3)资金匮乏困扰浙商做大边贸“蛋糕”。有项目,缺资金,这是浙商在边贸经营中面临的一大困惑。这有很多原因。第一,从经销商的构成来看,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主占90%,从事的是小规模经营,积累非常有限,发展大项目信心不足。比如很多小企业向往在中俄互市贸易区浙江工贸园投资创业,却苦于没有资金建厂,只好望而却步。二是从融资手段来看,渠道比较单一,部分小企业主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基本靠自身积累,实行滚动发展。一位诸暨商人在沿海城市绥芬河拿了一个“钱景”旅游项目,但由于筹集不到2000-3000万元开发资金,至今不敢申报。第三,从政府角度看,对边贸企业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大,激励政策缺失,引导和服务工作不到位。
(四)重出口轻进口的现象更加突出。有两组数据。一、浙商在俄罗斯设立企业114家,投资总额1951万美元。二是大批浙江企业北上,积极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在黑龙江的投资首屈一指。其中,在中俄互市贸易区,浙商投资达五亿元人民币。此外,金华华明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在牡丹江市取得150亩土地,首期投资12万余元,在牡丹江市建设浙中最大的建材市场。相比之下,浙商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材料较少。比如浙江企业对木材的需求很大,而俄罗斯的木材存储量高达21.3亿立方米,我们却没有充分利用。客观来说,路途遥远,运输成本昂贵,而且最主要的是浙江边境设立的加工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加工与贸易脱节,两张皮现象突出。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只有把产品出口和原材料引进有机结合起来,边境贸易的发展才有更强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中俄边贸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浙商普遍看好中俄边贸前景,特别是随着浙江工贸园区的建成,为浙江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开辟了广阔畅通的绿色通道,前景诱人,商机无限。
①良好的人文环境。根据中俄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条约》,中国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等城市建立了内外市场体系。在海参崴,中国企业组成了中国企业联盟,中国人组成了自己的工商业联合会。黑龙江省东宁县政府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政府建立了定期双边会晤机制,定期沟通双边经贸活动中的意见,及时解决边贸活动中的问题。在绥芬河市成立的浙江商会,堪称沟通政府的桥梁,连接企业的纽带。
(2)合作范围广。黑龙江省政府把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制定了五年内对俄进出口总额翻两番,到2065.438+00年达到6543.8+04亿美元的增长目标。在与俄罗斯的千里边境线上,正在建设10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开放式园区。以零距离的服务,零费用的管理,真诚欢迎世界各地的商人投资创业。视投资者为神,视浙商为宠儿,亲商、保商、扶商、富商氛围浓厚。在今年8月中旬举行的对俄经贸洽谈会上,该省推出了近千个合作项目,并明确承诺外省企业兼并收购黑龙江老国企不用承担债务和富余职工。
(三)“钱景”这个市场很有魅力。这对浙商来说是相当有吸引力的。首先,俄罗斯市场对纺织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据有关数据显示,俄罗斯短缺48亿平方米棉布、9亿平方米丝绸、各6亿双鞋袜,纺织产品依赖进口6543.8+036亿美元。二是家用电器需求旺盛。随着俄罗斯家用电器的加速普及,未来几年对电视、洗衣机、冰箱等高档家用电器的需求将每年增长15%。第三,建材市场“钱景”更具吸引力。近两年,俄罗斯已建成654.38+0.3亿平方米的工业建筑和9000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近期急需大量装饰材料。而中国的建材质优价廉,同类产品比欧洲便宜一半左右,因此成为俄罗斯商人的首选。
(4)优惠政策多。作为中俄经贸特区,国家和黑龙江省制定颁布了18专项政策予以扶持。其中,入驻中俄互市贸易区的企业可在区内自由贸易,货物不受数量和存放时间限制。俄罗斯进口商品的关税和增值税将减半。重点资助有发展前景的名牌产品在俄罗斯进行商标注册。企业出口产品可获黑龙江省政府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