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十进制加一和相应减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通过分析教学需求和问题,进一步确定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和方案,通过评估和反馈检验方案实施的效果,并对方案进行修正和完善,从而优化教学的一种规划过程操作。下面是我收集的整数十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认真看!
一年级整十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1条教学内容
课本35-36,例9和做。练习9,问题6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要点
掌握整数十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相应的减法。
(2)能力培养要点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能准确计算出整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感知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数十加一的计算方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困难
根据100以内的作文知识,让学生理解算术,准确计算。
准备教具和学习工具
幻灯片,棍子,口头卡片。
教学步骤
一、为怀孕铺路
1.填补空白
(1)40是()十进制。
(2)45有()十()个,4个十,5个一。
(3)38有()十()个,三个十,八个一。
2.听写(展示听写卡)
①6+3=②5+8=
③9-4=④15-7=
⑤8+9=⑥15-6=
⑦14-6=⑧4+6=
第二,探索新知识
1.怀疑进口
通过口语练习,学生掌握了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那么,如果我给你一些比20多的数,让你计算加减法,你能做吗?今天我们要学习“整数十位加一位数字和相应的减法”。(老师一边听写一边把题目写在黑板上。)
2.教学示例9
(1)用棍子挥一下。
请先拿出四捆木棒,明确表示代表四个10。(板书:4十)
再拿出五根棍子,明确五根棍子代表五个一。(板书:5个一)
请将两部分放在一起讨论,一个* * * *有几个?
引导学生明确四个十和五加起来是45,所以一个* * *有45。
四个十是40(板书:“40”)
五个一等于五(板书:“5”)
老师说:40加5(听写时黑板上的“+”号)就是四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所以40+5=45(板书:“45”)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40+5的计算方法。
把40想成4个10,5想成5个1。
40+5意味着四个十和五加起来是45。
所以4O+5=45。
(3)教师展示:60+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棍子来表达。学生在投影仪上描述老师的演示。
引导学生说:把60想成6个10,3想成3个1,
60+3意味着六个十和三加起来是63。
所以60+3=63
(4)反馈练习
①做1题和(1)小题。
用投影展示问题,学生放棍子。
明确:5捆棍子是5个10,也就是50。
六根棍子是六。一是六。
五个十加六等于五十六。
公式为:eq x(50) eq x(6)=eq x(56)(填书)
②让学生谈论算法并计算结果。
30+4=20+8=50+2=
教学:“45-5”
(1)请用棍子挥一下,试着算出45-5=?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明确45是由4捆棍子和5根棍子组成的,即4个10和5个1。减5就是去掉5个1,剩下4捆,也就是剩下4个10,也就是40。
所以45-5=40。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45是四个十和五个一,45-5就是四个十和五个一去掉五个一,剩下四个十,就是40,所以45-5=40。
(3)学生尝试63-3(板书:63-3=)
引导学生说:63是六个十,三个一。
63-3就是从六个十和三个一中去掉三个一,剩下六个十,就是60,所以63-3=60(“黑板上的60”)。
填写例9。
(4)反馈练习
(1)做1题,第(2)小题。让学生看书,放棍子,填书,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等式x(35)等式x(5)=等式x(30)
②计算并说出算法。
36-6=
48-8=
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想一想:5+40=□(板书)应该怎么算?
(1)可以启发学生再插上一棒,引导学生说清楚:
5+40的意思是五个一和四个十合起来就是45。与例9不同的是:“40+5”只在加数的位置,但结果是一样的。(黑板结果“45”)
(2)反馈练习
(1)尝试2+50,描述计算方法。
(2)补几道类似的加法口算题,然后倒位口算。
第三,巩固发展
1.填补空白
2.3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三个十元和五个一元是()
3.看图写公式
第四,全班总结
让学生结合例9谈谈整数十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相应的减法。
动词 (verb的缩写)布置作业
练习36页上的96个问题。
对整数加一位及其相应减法教学的思考
这节课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了100以内的数。这既是对之前口算学习的拓展,也是以后学习笔算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基础。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认为部分孩子已经会用嘴加减一位数,大部分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本课的新问题,但学生使用的时间长短和方法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孩子需要老师的教导和引导,才能认识到“同一个单位内的数是可以加减的”。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数学问题。现在我结合这节课谈谈我们的做法。
第一,大量练习需要旧知识——功夫在诗外
老师们已经觉得这堂课复习旧知识要花很长时间。* * *制作了15张图片,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回答,为了唤醒同学们的旧知识。与本课知识的联系在两个单元之前,相隔很久。孩子们年纪小,容易记住,但很快就会忘记。大量的练习是学生思维慢慢升温的过程。你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细节:一开始孩子们一个个数是不是整十,然后一眼就看出有多少个十和一。所以当这个练习结束后,面对这节课的新问题,孩子自然明白30+5=35是三个十,五加起来是35。算术的困难就解决了。陆游曾在教孩子写诗时说:“要学诗,你的功夫在诗之外。”我觉得这门课要想弄懂算术,你的功夫也在老知识上。
二、为后续研究做铺垫——无意插柳成荫
作为计算教学,前后知识的紧密联系是其显著特点,每一节课都是下一节知识相对于后续学习的增长点,对后面的学习影响很大。我明白,以后的学习自然会来;如果理解不透彻,它的负面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纵观本课所在的第八单元,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还是笔算加减法,都需要学生进行清晰的算术运算,而本课就是这个知识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明确整数加一位数的算术以及相应的减法。意在让学生对“同位数上数的加减”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创设推理活动,让学生每天在这种看似无意的训练中获得“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收获。
一年级整十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的例题,第9~10页的习题“想一想,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经历了两位数加减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够熟练进行口算。
2.了解增减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实例
1,定局势。
谈:小猫开了个饭店,现在正忙着洗碗呢!问题:从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2.看图表,思考算法。
问题:根据这张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公式和两个减法公式吗?
点名回答,老师的黑板公式是30+4 = 4 +3 =
34-30= 34-4 =
问题:30+4是多少?你怎么想呢?
34-30是多少?你怎么想呢?
总结:你根据数字的构成来思考。34+4就是把三个十和四组合起来,就是34;34-30就是把三个十和四个一去掉三个十,剩下四个一和四个一。
问题:4+30是多少,怎么算?
(1)四个一和三个十加起来是34。
(2)因为30+4 =34,4 +30=34。
3.回答“试试看”。
对话:“34-4”你会数数吗?填在书里,轻声说出你的想法。
通过名字交流。
4.介绍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对话: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配方中的每个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公式中,像这里的30+4 =34,能不能给它们起个名字?顺便说一下,这两个数加在一起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是什么?
旁白: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30+4 =34”公式下的零件名称:加数、加数、和数)
问题:谁能说出公式4 +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公式各部分的名称。
对话:减法公式的每个部分也有一个名称。34-4 =4中,减去前面的数叫什么?请猜猜看。
旁白:减号前的数字是被减数。(板书:minuend)
那么,负号后面的数字叫什么?说出它的名字。
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法(板书:减法)。
减法公式中的数叫什么?请试着谈谈。
减法公式中的数叫做差。(板书:差)
给公式34+4 =30中的零件命名。
(3)问题:加法公式和减法公式的各部分名称有什么区别?
第二,教“想和做”
1,问题1。
(1)展示20只白兔和8只灰兔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意思。
(2)根据左边20只白兔,右边8只灰兔,列出四个配方。
(3)组织沟通:公式是怎么列的?计算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口算第二题。
同桌同学一起练习,说数字。
沟通:你怎么看?
问题:你能根据60+3 =63想出另外三个公式吗?
3.问题4。
(1)让学生讨论如何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计算左表和右表。
(2)计算两个表中的数字。
(3)校对。
4.问题5和6。
(1)引导学生看图中的对话,然后谈论问题的意思。
(2)列计算。
问题6:问“我拔多少只山羊”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兔子拔了多少萝卜?
三、全班总结
旁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我们知道了加减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前后的数叫做“加数”,相加的结果是“和”;负号前的数是“被减数”,负号后的数是“减法”,减法得到的数称为“差”。
第四,作业
“想与做”三问
后记:情况介绍的很好,强调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年级整十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第三篇一、说起教材
1,教学内容
整数十加一位数及其对应的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41-43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讲授的。整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就是从数的构成角度来理解这些简单的口算,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数的理解,巩固100以内数的构成,为100以内加减法的正式口算和笔算做准备。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结合对数字的理解,学生可以掌握一个数字加到一个整数十上的运算以及相应的减法。
2.巩固数构成的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和运用数学的乐趣。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整数十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100以内数字的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术,准确计算。
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本课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要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操作的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数位数的加减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
第三,教学过程
1.练习“数字的合成”
课初通过“写记叙文填空”和“一数分二数填空”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对“数的构成”这一部分的复习,为后面“整数十加一个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通过课件展示“妈妈带小明去商场买酸奶”的场景,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类问题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勤思考、勤提问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图意结合来理解算术。
3.用实际操作来巩固练习。
用棍子展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列出相应的公式,然后计算。让学生谈论如何计算。然后根据老师的描述放一根棍子,然后根据操作列出相应的公式。本次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工具的操作加深对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利用学习工具帮助学习的意识,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4.“找朋友”游戏
在音乐中,让台上的五位同学依次展示公式,呼唤朋友。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知识和能力。
5.反馈练习
通过按时间计算课本上的习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计算能力,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程度。同时,教师可以在检查中掌握全班对本次讲座内容的掌握情况。
6.数学游戏:谁先拿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将学生带入游戏情境,通过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以检验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注重“动手实践”数学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寓教于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知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新课程实验教材的特点,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常规教学中。
一年级十加一的整数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4篇1。巩固旧知识,做好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卡)
10+2= 4+10= 13-3= 12-10= 6+10 = 10+5= 15-5= 17-10=
请告诉一两个学生,你是如何计算一个十和几个一加起来是多少,去掉一个十和几个一还剩下多少。
2、习题数量的构成。
六个十和两个加起来是多少?八张一美元和五张十美元是多少?
46中有多少个十和一?28中有多少个1和10?
【通过巩固所学知识,达到为新知识铺路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
1.用于动画演示:小明生日邀请了很多同学,妈妈带着小明去商场买酸奶。(展示了妈妈带小明去商场的场景。)店员阿姨先给了妈妈30瓶(左边显示30瓶酸奶),然后给了小明2瓶(右边显示2瓶酸奶),问:谁能出一道数学题?
【让学生观察想买的酸奶,怎么放,引导学生看到一排排摆放,每排10瓶,三排两瓶】
2.求解30+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某* * *买了几瓶酸奶?老师不是把公式写在练习本的黑板上,而是用棍子:30+2=32。你怎么想呢?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把30和2加在一起,按照百分比的构成:3个十和2加在一起是32]
3.还能怎么用一个公式解2+30?
老师板书:2+30=
独立思考后,写在练习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全班同学交流。
巩固练习30+3= 6+20= 70+8= 9+40=
4.求解32-2。
老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仔细看图。怎么回事(小明拿了2瓶)?还剩几瓶?请列出公式,学生口头回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我们它是如何计算的吗?
指出:为什么要做减法运算,然后根据减法的意义,从32中去掉2,算出32-2的结果。根据数字的构成知识,32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下3个十,就是30;你也可以这么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三个十加二加起来是32,32减去两个一,剩下三个十就是30。
巩固练习63-3= 57-7= 48-8= 29-9=
【请几个同学谈谈如何计算和强化新知识。让学生理解整数十加一位数的算术和相应的减法]
第三,实际操作的运用
1.放在桌子上,算一下,告诉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一个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放一根棍子,让其他学生按要求一起放一根棍子。仔细观察后,学生提问并在练习本上写出相应的公式,学生谈论如何计算。
先放五捆,再放六捆(一* * *有几捆?)
50+6=56 6+50=56
先放44,再拿4。(还剩几个?)
44-4=40
2.填一个填一个公司
做课本第一题,填空。个别同学会在展示台上展示,集体修改。
第二个数学游戏:把课本上的台词连起来,在展示台上把玉米的图片展示给合适的人。
3.我是一个小法官
4+60=46 4+60=64
四个一和六个十加起来是六十四。四个一和六个十加起来是四十六。
65-5=60 65-5=6
五个十加七等于五十七。五个十和七加起来是七十五。
74-4=?90+6=?
【分别展示同一个问题对应的兔子和小猫,结果不一样。学生用手势表示兔子是对的还是小猫是对的。让所有学生参与,是学生容易犯错误的问题。学生在理解算术并仔细观察和比较后选择正确的。最后一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解决。
四、解决问题(43页第6题。)
这里先放一张张春天的风景图来营造一个场景。(春天到了,老师带着学生去春游。郊游的时候出了点小问题,需要你解决。)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上两个人对话的场景(3个老师,40个学生,45瓶矿泉水够吗?),看完之后先同桌讨论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的看法。会用公式的同学可以列出公式。请个别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0+3 = 43 4345,所以够了。
动词 (verb的缩写)全班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什么?我们学的是整十几加一,减几十的减法。课后,同学们互相出题,互相数数。回到家,他们互相出题,和父母互相数数,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一年级整十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第五条教学目标:
1,经历了两位数加减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够熟练进行口算。
2.理解加减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用数学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计算熟练。
2.知道加减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资源:
教学挂图、计数器、棍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
1,老师:今天小猴子的桃花源大丰收!它邀请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来吃桃子。(展示挂图)从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2.问题:根据图片,你会问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形成?
(1)一个* * *,有几个桃子?30+4=34 4+30=34
怎么算的?
(1)三个十和四加起来是34;
②数字:30,31,32,33,34(借助计数器或棍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加法公式中的每个数字也有自己的名字。老师介绍“加数”和“和”。
引导学生说出“4+30 = 34”中零件的名称。
(2)一个* * *里有34个桃子,篮子里有30个,外面有几个?
34-30=4
怎么算的?
①34是三个十,四个一。去掉三个十,留下四个一(借助学校工具)。
2想补充一下。
(3) A * * *有34个桃子,外面有4个,篮子里有几个?专栏并谈论算法。
介绍减法公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观察四个公式的特点,揭开题目:整数十加一位数及其对应的减法。
第二,巩固实践,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80+5 56-50 62-2 96-90
3+50 2+80 20+6 28-8
选择几个问题,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2.“想和做”的问题1和2
(1)展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意思。
(2)根据图片,列出四个公式。
(3)反馈沟通。
3.“思考和行动”问题3
(1)同桌一起干,说数字。
(2)反馈沟通,说说自己的想法。
(3)根据下面的公式,你能想出另外三个公式吗?
①3+70 ②54-4
4.“思考和行动”问题4
(1)让学生讨论如何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计算左表和右表。
(2)计算两个表中的数字。
(3)反馈沟通。
5.“思考和行动”问题5
(1)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
(2)交流,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如何做得又对又快。
6.“思考和行动”的问题6和7
(1)学生自己做。
(2)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想法。
第三,反思
你今天在这堂课上学到了什么技能?
板书:
整数十加一及其相应的减法
教学挂图
30 + 4= 34 34 - 30= 4
↓ ↓ ↓ ↓ ↓ ↓
补遗补遗和负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