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游戏思维?

树立新的数学教育观,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反思中,我体会到,有了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教师可以带着激情和享受去教,学生可以带着喜悦和迷恋去学。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就谈谈改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一些方法:

一,学生非信息技术参与的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应该是多样化的,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主要的学习形式,“自主、探究、合作”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基本内容和探索机会,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是让学生体验操作活动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动手操作,用外显的动作驱动内心的思维活动,将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为数学表达式,从中感受和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验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再看我们的教材,我们在各个内容领域都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边做边学,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数学在哪里吗?其实数学就在你的指间,你不信?让我们试一试。展示一张圆形纸,要求学生将圆平均分成两部分。学生们意识到,只有对折后,他们才被平均分成两部分。老师补充道:刚才我们指的是半个圆。我们还能找到其他数字的一半吗?试试看!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纸,将各种图形折出一半,展示交流。之后,老师进一步问:你能折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吗...?试试看!学生操作,迅速折出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老师提出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草,如何计算它的面积?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把它分成几个小方块,一个一个算出面积,然后加起来,有的说把它变成我们能算出来的图形。老师又说:请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好吗?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尝试操作。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探索。过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下面是它的工作原理:健康1:我在这个平行四边形上画了很多大小相等的小方块。每个小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边长不到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合起来,这样一个* * *有72个正方形,就是72平方厘米;生2:我沿着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度切开,重新组合,发现是一个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关。通过对比,我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以高。老师评价学生不仅用手,还要用脑!其他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个规律?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换成矩形吗?而且都有这种关系?学生来验证一下。学生们很快探索发现,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老师再次启发学生:“转化”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试着把它转化为我们所学的知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切割和补偿-平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13.“做”中有一个类似“比例分配”的问题:学校组织五六年级学生到一个300平方米的农业基地劳动,按照2: 4把总面积分配给两个年级。每个年级的种植面积是多少?根据问题的意思画一幅图,讨论五年级和六年级种植面积的关系。六年级种植面积和总面积是什么关系?通过画画、思考和讨论,学生的解题思路活了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各种解决方案。学生兴高采烈的时候,老师跟着节问:“一个300平米的劳动基地,怎么能分到两个年级干农活呢?”学生自己做,独立分,然后分组讨论。于是,300平米以任意比例分成3、5、10、15等不同的情况。

第二,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积极探索来学习数学。

数学教学活动是努力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进行交流的活动。因此,数学学习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体验,而是学生积极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研究和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完成对意义的认知建构,发展探索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实际出发,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的研究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相关的数学结论。比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变形特征”时,让学生回忆身边的自动伸缩门、衣架、活动护栏等例子,触摸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这一特征,学生很活跃;比如讲授“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百分数,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对百分数一无所知。事实上,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知道了百分比。所以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看一张张刚结束的大运会各国金牌分布统计图(略)。老师说:你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百分比?同学们说了很多,比如:在奶瓶上见过,在零食包装上见过,在毛衣上见过,在天气预报上见过等等。,从而探索新知识;再如,学生学习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和三维图形的体积的过程,是基于“变换图形——建立关系——推导公式”的方法。学生从原图形的推导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转移到对一个新图形的探索中,这样的学生非常积极。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真实情况的感受和知识经验的积累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很好地解决问题。

第三,让学生合作交流,在互动过程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活动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尽可能地体验合作与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理解数学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在教学中,我多次设计合作交流的内容,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和经验、思想和发现,获得自己反思和修正的机会和经验。比如学生学习“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知识时,我提出一个小题目——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要求学生在小组研究中合作。通过学生的研究,学生们很快找到了答案。有人说沿着高剪切,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的;有人说斜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有人说,圆柱体的侧视展开图,随便切开就是不规则的。老师肯定了学生的上述说法,并进一步提出这三个图形是否可以归纳为一个图形。再次会引发同学们的讨论和交流。由于学生切割圆柱体侧面的方式不同,位置不同,展开的图形也会不同,但每个展开的图形都可以转化为同一个图形——矩形。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感受方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互动的方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理解。

二,信息技术参与下的学生数学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和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计算机和网络极大地改变了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法。我们应该大力开发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这将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中来。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动机

《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没有生气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感情的“生命体”,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深刻理解“标准”这个概念的内涵,把教学根植于对学生深深的“爱”。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探索数学的天堂。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引导学生进入提问的情境,引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迫切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发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提供生动、多彩的画面,并伴有悠扬的音乐,充分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的活动。比如在教“认识圆”的时候,用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看,图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轮子都是圆的,然后把它们的轮子改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经过观察,学生们纷纷谈论此事,所有人都笑得前仰后合...最后把图片改成椭圆。学生看完后说:“这个不好,坐在上面谁受得了?”此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不行,其他形状的轮子都行?”在教师的启发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诱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明白了道理,深刻理解了圆的特性。

第二,学生应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真实、有意义、有挑战性,这些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严密、推理和交流。内容的呈现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要尽量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场景和素材,而不是要求学生完全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中提供的实际场景或素材大多是相对真实或生活场景的模拟。在常规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和呈现。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造出图、文、声、色、网、互动的组合,运用多种表现形式,以多样、生动、有趣的方式模拟和呈现现实生活场景,有利于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简单排列和简单统计”后,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不同时间一条街道上各种车辆经过的场景,让学生收集、整理和描述有关车辆的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帮助交通部门提供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统计与概率的广泛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及其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能辅助教师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

比如在教圆的面积时,用多媒体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用动画把平行四边形剪成长方形),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圆转换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1)将圆按互相垂直的直径分成四等份,即可拼出右图。(2)将圆分成8等份,16等份,按照上述方法可以拼接出什么图形。(3)将圆分成32等份和64等份...并继续插入。得到的数字接近什么数字?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圆等分的份数越多,镶嵌图形越接近矩形。从而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具体地根据矩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当学生知道并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后,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能否将圆分成16个部分后,插入到我们熟悉的其他简单图形中,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操作、去积极思考、去探索,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探究式教学插上了翅膀,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培养了小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基本概念”部分,标准指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以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为基础;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所谓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指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元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选择、合作交流、亲身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境、合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围绕服务四要素,改变静态被动的学习模式,营造学生交流合作的环境,实行师生在线交流的学习模式,有效发挥网络教学作为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交流互动。

比如,教完物体的体积后,给学生布置一个题目——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资料,上网搜资料。学生自己探索这个问题,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分析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发表意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

通过这样的设计和安排,势必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