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跳皮筋?
皮筋怎么跳呢?80 年代生人可能还有印象,9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概就根本没概念了。跳皮筋的孩子一般分两组,以手心手背分组,以石头剪子布决定谁先跳。后跳的一组选两个人撑皮筋。无论跳什么花样,皮筋高度都基本要从踝关节跳到头顶,我们称为:脚脖-腿肚-膝盖-大腿-腰-肩-细脖-头顶(腰部以下分单腿双腿,侧腰正腰),有的还要加上大举,就是手撑皮筋,两臂高高举起。跳的节奏也分:普通,飞(没有停顿快速跳完一套),颠(跳每个步骤前都要原地跳两下)。跳的一组可以一个一个轮流跳,也可以一起跳;全体顺利跳完一遍,就可以升高度了。哪个人失误,同组的一人可以重跳一遍救他。如果全体失误,就换撑筋的一组跳。
我们那会儿跳皮筋的种类不太多,最开始只有三种:跳茅坑,踩八字和新小皮球;后来又从前辈学姐和转校生那引来了难度稍大的新跳茅坑,旧踩八字,旧小皮球。后来妈妈教我了三角小皮球(由三个人撑筋成三角形得名),又传到学校,流传开来。这其中大家最喜欢的是新踩八字,因为难度大,讲技巧,而又不用大幅度蹦跳,最适合课间玩。但是最有味道的还是小皮球,因为带有儿歌:一群花裙子女孩,在灰砖墙边又唱又跳,不是电影中的画面吗?我记得歌谣是:“小皮球,西又西,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后来的旧小皮球跳法一样,只是歌谣是师姐辈唱的,不知谁想起来了,在我们那年重新流行开,还算是一场时髦呢。那时候的小女孩就已经讲究怀旧了!歌是这样唱的:“小皮球,香蕉梨,马莲开花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还有一个版本是“狗尾巴开花三十一”,可能是有的男生瞎闹编得吧,也用了一阵。
对这个无登大雅之堂的游戏,我们可没少花精力。为了不沦落到每个课间十分钟都撑筋的份,我们每天回家都要苦练技术,还得和家长约法三章,作业完成才能跳,决不能影响学习。当时交通通讯投不发达,每个片区的同学关系相对亲密,记得我们西四头条的女孩学习好,可是跳皮筋的技术都不大高,但红锣厂那边的女孩跳皮筋的技术出神入化。每次跳,我们非得要求打乱分组不可,否则我们一天也别想跳一次。还有每次跳前也要重复规矩,大家也决不违规。如果班上转来了外区外省的同学,也会带来新的规则,我们也煞有介事地开会讨论,取长补短。我们的热情也促使了男生的加入。有的人跳得几乎比女孩还灵巧。分组时,跳的好的男生,和长的帅的小男生都是大家争取的对象。有时,还要靠男生撑筋来增加高度,给对方制造困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