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打游戏。

秦,迫不得已就不能练吗?

很多人说,这是大多数琴童迟早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我不这么认为。

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琴童的瓶颈,不如说是家长的问题。

平心而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句话的理解确实需要付出代价。

因为在中国大多数传统父母眼里,兴趣是不值钱的。他们只知道学了有好处,就逼着孩子学。

为了孩子,就好像你抓住了正义的根本,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

然而实际上,孩子学习乐器的痛苦,十个有六七个其实来自于父母。

记得我这一代琴童长大后,很多父母都会以郎朗为榜样,尤其是他父母严格的教学方法。

郎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他父母的教育方式恰恰迎合了传统的“不打不成器”、“严管就是爱”的教育理念。

于是,一群家长沉浸在琴童成为神童的幻想中,纷纷走上了逼迫孩子练琴的道路。

结果虎爸虎妈一大堆,郎朗还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威胁和利诱不仅没有奏效,反而成为孩子彻底放弃的导火索。

其实很多家长的义正言辞有三个原因:不强迫孩子练琴;磨磨蹭蹭不正经;练了很久也没效果。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父母在推?

错了,这恰恰是父母逼迫的结果!

你发现了吗?现实往往是父母越催促,孩子越不想练琴;父母越逼,孩子越只会假装工作,不做贡献。

和这个迫害头走到一起,不仅不能实现孩子自愿练琴的初衷,还会把孩子推向找原因的恶性循环。

这简直和父母的目标背道而驰!

为什么父母尽管苦心经营,却往往不能强求好的结果?

因为一旦你开始强迫和催促,就说明父母已经把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想想吧。父母没有引导他们的兴趣,没有给他们最起码的信任。除了反对就是强迫,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开心愿意练琴?

练习钢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准确的说,甚至可以用无聊来形容80%的时间。

然而,很多家长对练琴有着深刻的误解。他们往往只看到光鲜亮丽的表演所带来的满足和享受,所以想当然地认为练习的过程也会很有趣,至少不会太痛苦。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作为一个学琴的高三男生,我特别想为那些苦苦坚持的孩子说句公道话:家长们,不要以为练琴很有趣很简单。其实这是一种痛苦的做法。

看到一件乐器很容易觉得新鲜,但是坚持练习几年甚至十几年就很难了。

所以,在做出让孩子学习乐器的决定之前,我强烈建议所有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在心理建设后仔细询问孩子的意见。一个庄严的承诺将是未来学习的一个富有成效的伏笔。

其次,在正规学习中,还有一种方法值得称道,那就是让父母自己去尝试。

只有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练习中,才能体会到练琴有多难,才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才能理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绪。

父母可能无法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但情感上的支持应该是他们的职责。尤其是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瓶颈的时候,更需要耐心的理解和陪伴孩子。

当然,如果家长有意愿、有能力和孩子一起探索练习的窍门,尤其是突破瓶颈的方法,并能及时对成绩给予认可和鼓励,那一定是孩子学习乐器最好的礼物。

如果孩子反正对学习乐器不感兴趣,而且学习起来很痛苦,父母又很难陪伴,那我们真的要好好想想了。这个兴趣的学习应该继续吗?

坦白说,现在很多孩子学习的兴趣其实并不是自己的爱好,而是父母出于功利目的的选择。

而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一些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会演奏乐器很酷。有人认为学乐器有助于为升学加分,这种捷径不算太浪费;甚至有一点遗憾,那几年没学乐器,所以想借孩子来弥补。

但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是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对音乐感兴趣,很可能有些孩子天生五音不全。

不顾孩子的特点和独立意志,盲目照搬同一个范式。

不求“学什么”,只求“学”。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大部分家长都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这恐怕是最大的失职。

从另一个观众来说,为什么强迫人练琴很少发生在学乐器的成年人身上?

就是因为学乐器的成年人,往往是自己意志选择的结果,自己有兴趣领航,根本没必要勉强。

想想孩子们想吃糖果、玩游戏、看动画片时的样子。事实证明,孩子真正想做的,根本就是一个不用自己鞭打自己的主人!

所以,如果学乐器不是孩子的兴趣,与其硬逼孩子,苦诉,不如尽早结束这种痛苦的经历。

多注意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坚持一点都不痛苦,反而是一种享受。

这是最有效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