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谈判中中西文化差异有哪些?
商业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在这样的环境中,母语不同、代表不同文化群体的个体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交流。但是在这些交流中,英语仍然是最重要的商务交流语言。首先,英语国家人口超过3亿,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的国家人口超过15亿。英语是二十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语言。在21世纪,它仍将是主要的商业和科学语言。虽然不同母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英语交流,但不会因为会说英语而消失。因此,在商务英语谈判中,应注意合作伙伴的文化,这是谈判和合作成败的关键。
西方人在与中国、日本等东亚儒家文明圈的商人建立商业关系时,非常注重对东方文化的研究,并用“高背景文化”一词来形容儒家文化。他们认为中国人的主要特点是说话含糊不清。例如,中国人不愿意在谈判中说“不”,担心“不”会损害关系。因为这种暧昧间接的沟通方式,首先要建立信任关系,增进内部了解;其次,东亚的谈判趋于一致和模仿。如果西方商人在东亚采取某种建立关系的姿态,那么对方也会采取类似的姿态来回应。这种关系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达成令人满意的谈判结果的可能性增加;第三,是时间观念。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比西方人长得多。它们为长期关系奠定了基础。一旦他们赢得信任,中国人民将会回报他们。
时至今日,不同背景的人给文化下了很多定义,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是指知识、信仰、艺术、法律、理论、风俗习惯的综合,赋予人们在特定环境中生活所决定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它具有约束力,影响着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行为。因此,了解文化对于国际商务和谈判是很重要的。文化差异影响着谈判过程的方方面面,从说话的艺术到决策过程。对它们缺乏了解和理解,会使谈判复杂化,甚至阻碍谈判。比如美国人吃完自己的食物后把手放在嘴里吮吸,中国人不习惯;中国人吃饭的时候,美国人如果不分餐就很难咽下去。
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和中国人,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根据谈判程序及其主要差异,它们可以描述如下:
在问候方面,美国文化强调“人事分离”,对实质性问题感兴趣。所以,他们谈的都是不相干的事情,很少有时间去了解对手。简短的问候之后,他们交换与工作相关的信息。美国人也会在谈判桌上谈论一些与商业无关的话题,比如天气、家庭、体育、政治等。,但他们这样做更多的是出于友好和礼貌。另外,美国人的幽默感很强,只要有可能就开玩笑,不管有时间的场合。美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活节奏比较快,特别珍惜时间,讲究效率。在时间上,早到或迟到都是不礼貌的。
谈话方面,强调“特殊时间、特殊用途”的时间表没有那么“宽松”,讲究坦诚,讲真话。他们非常重视“基本政策”,即使对方提出的想法是好的,一旦不符合其“基本政策”,就会被拒绝。另外,我喜欢反驳,公开表示反对。这可能是因为它的法律体系是建立在直接对立的基础上的,所以不容易妥协。这种方式容易给人一种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缺乏对人的包容和理解,有时甚至给人一种傲慢无礼的感觉。这些主要是因为美国人自信心强,自我感觉良好。原因如下:第一,英语几乎是国际商务谈判的主要语言,他们交流没有障碍;第二,美国是经济大国,美元是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第三,因为美国是政治大国,这些都让美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有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这种感觉也会在商务活动和谈判中流露出来。
在思维方式上,美国人往往把复杂的谈判分解成更小的问题,大任务由一系列小任务堆积而成,比如询问价格、包装、送货等问题,然后依次解决。对他们来说,最终的协议就是这些小协议的总和。他们比较实际,注重利益;但也不是没有道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的思维认为谈判是一种综合的方法,从综合的意见出发很容易。所以中国“先谈原则,后谈细节”,而他们“先谈细节,避谈原则”。
在结论方面,美国人希望在谈判结束时明确结论,即交换合同。他们认为一旦交换了合同,谈判就结束了。美国文化强调客观平等,所以往往依靠严格的合同来保障权利,规定义务,所以相关协议会很详细,很冗长。签约仪式并不奢侈,即使是邮件签约,合同签订后的后续沟通也比较少,比如书信、礼物、互访等等。与中国的模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仪式和庆祝活动经常被安排,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含义。
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之一,中国有着强烈的文化自豪感。但这种自豪感也催生了负面的东西,比如“面子”让中国人让步,不让他们丢脸。甚至可以说,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在“利益”和“面子”之间选择“面子”。而美国文化则崇尚自我奋斗和个人主义。他们看不起表面的、仪式性的东西,重视实质性的问题。毫无疑问,他们在语言交流上更喜欢坦率的对手。
中国的逻辑观念更重。“熟人”和“关系”有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一旦建立了关系,双方成为熟人或朋友,出现了优惠和慷慨帮助的情况,信任度和包容度提高,所以中国人口头约定更多。而美国人则很少注意培养双方的感情,试图把生意和友谊分开。通常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法律手段。律师出面解决问题是常有的事,生硬呆板。这一点我们应该清楚。但是合同一旦签订,他们非常重视合同的合法性,合同的履行率高。中国的集体观念强,强调集体责任,所以谈判模式基本都是集体出场,但决定者才是决定性的,甚至决定者根本不出现。这被文化主义者称为“高远权文化”,谈判者很难决定什么时候有更复杂棘手的问题;在西方,这被文化学家称为“低距离的权利文化”。表面上看,出现一两个人,已经赋予谈判者相应的权限,或者利用智囊团辅助其决策。因此,在谈判中,谈判者的个人责任更重、更高、更灵活。
在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或间接步入谈判领域,英美两国的商务谈判人员超过5%,但谈判正成为培养现代政治、经济和管理人才的重要课程。卡洛斯的《谈判游戏规则》被视为西方谈判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把谈判分为四个部分,了解其内容对我们与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谈判大有裨益。第一,始终强调在触及实质性问题时,人和问题必须分开处理;第二,主张谈判的重点是利益,而不是场地,所以谈判时要把握各方利益,尽量克服立场争议;第三,在决定如何实施方案之前,首先要构思各种可能的方案,创造性地避免各方利益冲突,为谈判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第四,用客观标准而不是主观标准来判断和解决问题,逐渐达成一致;客观标准应该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不容易受到阻碍。以上四点,除了决策指导和技术建议,也显示了美国文化的特点。
我们还应该谈谈语言,这是谈判力量的一个重要来源。大多数美国人只会说英语。几乎在各种谈判中,无论是大谈判还是小谈判,重要谈判还是不重要谈判,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都会成为达成谈判目的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说话的内容还是会有错误的。可以想象,当一个人说第二语言时,错误肯定会更大,因为语言决定文化,不同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构建信息的方式。双语者要在语言之间进行切换,在切换的过程中,要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思维过程,以适应自己使用的语言。
因此,跨文化谈判总是面临语言障碍。为了保证交流顺畅,一般的商务英语谈判都需要翻译。一个好的翻译不仅要精通使用两种语言,还要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英语显然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交流语言。国际商务工作者,尤其是翻译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英语知识,并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