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概述
一般来说,活泼好动,甚至调皮捣蛋都是孩子的天性。但也有家长认为看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或敷衍作业、成绩不好就很紧张,怀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统计结果显示,其中只有1/3的孩子是真正的多动症,另外2/3的孩子是贪玩或者对学习缺乏兴趣。调皮好动的孩子和多动症有本质区别。儿童多动症主要有以下表现:
1,注意力缺陷障碍
是这种病的本质症状,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优先性。总的来说,我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工作虎头蛇尾,很难完成作业。主要表现为缺乏“主动注意”,即儿童不能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目的和方向上,如不听课、不听别人的话,过分关注无关的刺激。事情做起来不能持之以恒,马虎大意,很难按照规则的要求完成。他们经常半途而废或者频繁转移兴趣和注意力。
2.活动太多
是这种疾病的另一个重要症状,在学龄前或学龄期往往很明显。有些病例在婴儿期可能有明显的多动,但往往难以判断。总的来说,在幼儿园或者小学,我控制不了自己,坐不稳,漫无目的的活动比较多。不守纪律,不听话,不合群。一个冲动的、唐突的、轻率的、过分的恶作剧,具有破坏性,不计后果,欠考虑。你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安静一会儿,但很快你就会骚扰别人或者漫无目的地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减轻。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从病名上看似乎所有的多动症患者都会表现出多动症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很难发现为什么孩子会仅仅因为上课走神而不是上蹿下跳爬来爬去就被诊断为多动症,但实际上,活动过多并不是多动症孩子的必要症状。
3.冲动
在信息不足时做出快速的行为反应。情绪容易波动,容易被激起冲动,过度兴奋,容易受外界影响。缺乏自制力,任性,莽撞,不耐挫折。幼稚,行为不考虑后果,容易产生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也不会吸取教训。经常在别人谈话的时候打断或打断别人的谈话,等不到老师的问题回答完,不能耐心排队。
4.学习成绩差
明显病例往往伴有学习成绩差,严重者表现为学习困难。孩子智力大多正常,成绩往往低于学习成绩。主要和注意力不足,缺乏毅力有关。
5.心理障碍
大多数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由于在多动方面表现不佳,容易被老师批评,被同学或家长厌恶或歧视,导致孩子退缩、回避、自卑。反之,则可表现为易怒、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这两种行为都会使孩子表现出较差的社会适应能力。
6、品行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的发生率高达30% ~ 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侮辱、伤害同学、毁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抢劫等。,或者一些不符合道德和社会规范的行为,如撒谎、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孩子常常因为与正常群体格格不入而遭到歧视报复,或者因为多动症不好而被父母老师批评,或者因为鲁莽行为而误入歧途。
7.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动作和空间位置意识发育不良。如手翻、手指运动、鞋带、扣子,很难分清左右。少数患者伴有语言发育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低下。
8.其他人
少数患儿可出现头、脸、躯干或四肢的不自主运动,如眨眼、歪头颈、耸肩扭臀,或有吮吸手指等不良习惯。
当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帮助改善,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治疗方案包括:
1.行为干预: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从家庭的角度来说,要改善孩子的生活环境,改变不正确的抚养教育方式,为孩子提供舒适友好的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不要让孩子认为自己是“问题儿童”。需要关心和耐心教导,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批评不良行为,帮助孩子学会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以控制冲动行为。
就学校而言,教师占据了干预的主导地位,他们要和孩子做好沟通。在教导学生不要歧视和欺负孩子的行为的同时,也不要因为孩子不听话而过于挑剔或完全无视。而是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教育,对良好的行为进行鼓励,把教育和鼓励结合起来,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可以进行行为训练,即可以安排一定的程序训练,使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儿童的多动行为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还可以进行全面的感官训练,即让孩子参加一些与体育游戏相结合的训练,释放他们过多的精力,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改善他们的大脑整合功能,使他们对外界刺激做出恰当的反应,提高他们约束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只有提高公众对多动症的认识,才能避免多动症儿童受到进一步的伤害,给多动症患者更多的自我提升空间。
2.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多动症的孩子,可以通过行为干预来纠正。但是对于中重度多动症的孩子,单纯的行为干预效果并不明显,需要药物治疗。经常有一种外用贴片——瑞舒琼肚皮贴,每天贴一次,改善效果很好。
3.科学饮食:对于多动症儿童,要进行正确的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同时合理搭配儿童的饮食结构。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克制冲动行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合理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部分必需脂肪酸和铁、锌、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少吃“垃圾食品”。
总之,多动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是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良性引导,不仅可以控制孩子的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状,还可以不断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提高孩子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