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须把教育孩子视为一项重要任务。
也有家长说,孩子不听我们的,就交给老师;还有一些家长对如何做好父母认识不够,不知道如何教育和对待孩子,有的重智轻德,只在乎考试成绩;
有的信奉“孝道”,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有些人过分溺爱他们的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
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负面影响,一定会耽误孩子的人生。
高尔基曾说:“爱你的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何为人父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是需要我们努力学习一辈子的知识。所以,在这次家校活动中,我想谈谈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 01—
多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关心我们。70%以上是住校生,周末才回家。有些孩子回家后,家里往往冷清,父母要么上班,要么探望,要么逛街。父母认为让孩子在家做作业,给他留点钱或者做顿饭就够了。如果你真的这么想,我就告诉你,你错了。在这里,我想先举几个我学生的例子。
石,我爸爸在外面赶大车,我妈妈在超市当收银员。孩子从三年级开始住校,周末回家父母经常不在家。给他留些零花钱,让他自己呆在家里。因为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这个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记得他一年级的时候,不敢抬头看人,不敢说话,甚至不敢和同学交流。到了初二,他的胆子开始变大,敢说话了,但声音很低,能和周围的同学简单交流。他经常戏弄其他学生,但当其他人回应他时,他要么抓要么挠。这个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他渴望和别人一起玩,但又极度害怕被伤害,所以每次同学和他一起玩,他都觉得别人在欺负他。我认为石的性格形成是因为他小时候父母不在身边。至于学习成绩,就没办法提了。还有一个孩子叫赵帅,父母做生意,常年住在店里。孩子家就在学校附近,是个校花。他还有一个妹妹,在上大学。因为父母长期不在家,孩子就呆在家里通宵上网。到了学校后,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每天上课几乎都在睡觉。后来家里为了控制他上网,把网线拔掉了,他就去了网吧,一夜没回家。这样的孩子,学校就像托儿所,家长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不出意外,他们能坚持到初三毕业。但是,这样的学生是坚持不到初三的!
还有一个学生叫郝文敬,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她是我们班的中队长。孩子周末回家也很乖巧。他们是能让父母放心的孩子。但是,孩子曾经在日记里写道:每次周末回家,都是冷清的。爸爸妈妈不是去上班就是出去玩。最好是在学校和同学老师在一起。
我举这三个学生的例子来说,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只有十二三岁,有的更小。他们幼小的心灵迫切需要家人的滋润、陪伴和关爱。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父母的监督。他们不可能都这么听话,在家做作业。很多孩子周末回家看电视或者玩手机。有些孩子为了好玩,周末根本不回去拿作业。我们很多成年人都抵挡不住手机和电视的诱惑。怎么能要求孩子呢?大人不在家,孩子怎么老实听话?
02—多和孩子沟通,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孩子周末回家,家长也要多和孩子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并解决,也要及时和老师沟通,对症下药。有的孩子性格内向,由于长时间不与同学、老师接触,因委屈不敢说话或无处倾诉。他们一下子课程太多,一下子适应不了初中生活和新老师的讲课。他们压力很大。父母可以通过聊天成为孩子的忠实听众,倾听孩子的抱怨。这也是帮助孩子减压的一种方式。当然,家长也可以通过聊天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渗透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帮助孩子有志向有追求,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在这里,我想多说两句,就是关于孩子的理想和追求。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我们的孩子70%以上都不追求。我问他理想是什么,他说不是;问他以后打算干什么,他说不知道。试想,如果孩子连个追求都没有,哪里来的学习动力?作为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要有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让孩子明确自己以后想做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帮助孩子设定几个短期目标,比如第一次月考达到什么水平,学期末达到什么水平,中考考上什么样的学校......这样,大目标就会变成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就会鼓励孩子学习。有了坚实的基础,大目标的实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家长要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积极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支持。虚心向老师请教科学的教育方法,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只有家长和老师紧密合作,你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然而,一些家长从不与老师沟通,甚至不参加家长会。有家长打电话给我,跟她说要时刻关心孩子,陪孩子学习,他却说:“我整天那么忙,哪有时间陪他。”我想再忙一次,所以我的孩子应该还是在乎的!有的家长干脆不配合,老师不让孩子配手机,家长只好给;孩子在学校和同学有矛盾,或者被批评。家长不知道怎么回事,却在学校喝酒闹事,说老师同学欺负孩子,有的甚至拖着一大堆人在学校闹事。前几天,一个同事给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在一家餐馆吃饭,旁边是一家三口。他妈妈有事,就叫爸爸回家检查孩子的作业。孩子的父亲对这个作业说了很多,孩子的父亲不高兴地说:“他们老师真烦,留了这么多作业。”家长们,请想一想。父母都是这样。孩子能快乐地完成老师的作业吗?请记住,老师和家长的愿望是一样的,都想把孩子培养成成绩优异、好学上进、善良诚实、待人宽厚的孩子。在我们这样的学校,老师付出的有时比家长还多。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家长能树立一个理念:信任学校,信任老师,尊重老师,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老师。
03—教会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生活。像我们这种以住校生为主的学校,很多孩子第一次住校,第一次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多了。家里大部分都是父母疼爱,什么都得放下。他们要挨风挨雨,突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同学和老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里我举一个我班一个同学的例子。这个孩子和别人交流时满口脏话。他才来一个月,不仅和同学发生冲突,还经常因为骂人被高年级小朋友欺负。问他为什么,总是因为他先骂人。所以,父母教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学会礼貌,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更具体地说,我们应该对长辈和老师有礼貌,并与同学友好相处。我们的孩子在家里大多都是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已经习以为常。当他们上学,过集体生活的时候,学会做人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孩子学习很重要,做人更重要。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做人的教育。另外,我发现有些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我们以整理他们的课桌为例。有些孩子把书放得整整齐齐,但有些孩子不仅书桌上有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而且在需要的时候也很难找到任何东西。他们很长时间找不到一支笔或一本练习本。说一篇论文,折腾半天。在宿舍也是,每三天就被生活老师叫回来一次。比如我班的韩和书不多,脚下放着书的书架总是乱七八糟的;韩有一个书包,它一直躺在他的脚下。还有一个女同学,前期把墨水瓶洒在桌子上,衣服上,手上。一开始我以为是孩子不小心,后来发现,尽管上了课,她的墨水瓶还是没盖。更不用说,宿舍的同学告诉我,她的床总是因为不合格被扣。当然,这样的学生也不少。所以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回家后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简单的生活技能,比如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卫生,勤剪指甲,有地方住;还有洗衣服、扫地、整理东西等一些家务技能。
04—检查作业,而不是唠叨。有些家长只是在孩子回家后唠叨,赶紧做作业。至于孩子有没有写,或者写了多少,根本不清楚。甚至很多孩子回家都不带书,说自习课已经上完了。对于这一切,很多家长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看电视或玩手机。孩子周日回学校,因为周末在家没做,要补作业。但是作业太多,时间少。质量怎么保证?孩子毕竟是孩子,光自律是不够的。他们也需要父母的监督和检查,也需要一定的约束和压力。所以希望家长回家后亲自检查作业笔记本,看看老师留了什么作业,然后检查每门的完成情况。如果家长真的做到这一步到位,我相信孩子绝对不会粗心,更不会作弊。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这一项的复习巩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如果这个环节处理好了,下节课显然会轻松很多,而且这样下去,成绩的提高显然不是问题。但是,家长们,我想问一下,这个环节你们做得好吗,需要反思吗?
一些家长一直抱怨他们的孩子有太多的作业要完成。在这里我也想多说几句。课后做作业是孩子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的必要环节。毫无疑问,细心的家长会发现,每一门考试科目,每一课都有一本练习册。他们每学一课,老师都会相应的留一些作业,除了练习册和课本。比如语文,第一节课后,我留下单词练习,这个练习是在常规书上做的。练习册也是基础部分,经常填空。在学习第二、三课时,学生会做以下阅读理解。一节课所涉及的阅读理解也只是课堂上的几个问题,还有一个内容不多的课外阅读。然而,中学并不比小学好。一年级有八门考试科目,二年级是物理,三年级是化学。几门课的作业加起来,明显多了。另外,有的孩子在拖延,上课不听讲,当然是拖延。所以在这里,我也希望家长们千万不要抱怨老师留作业太多,而应该努力看看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多检查多督促,让孩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别的孩子做作业不加思考,手机里有个答题神器。他们每做一道题都在网上搜,所以希望家长给孩子买手机一定要慎重。
05—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和睦相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相反,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吵架,言行粗鲁,家庭气氛紧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不良的性格,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躁动不安、违反纪律等行为。我的学生王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但有一个阶段我发现他情绪波动很大,坐立不安,无论是上课还是做其他事情总是心不在焉。后来经过耐心工作,孩子告诉我,因为他妈妈经常玩钱,所以他爸妈经常为此吵架。他一周回家就哭一次,来学校也不能安心学习,学习成绩波动很大。我有个同学的儿子,上五年级。他很可爱。但由于她和丈夫意见不合,不管孩子在不在身边,只要在一起就会吵架。时间长了,她儿子上课不安分,不守纪律,还影响别人。下课后,他经常欺负同学,让老师一看到她儿子的名字就摇头,她心疼极了。所以,为了让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家长一定要创造一个和谐、美好、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亲人的亲情和爱,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事业中充满爱,善待他人。
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潜移默化,家长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影响孩子。父母的行为习惯、不规范、对他人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总是影响着孩子。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家人。这个家庭有五个人,这是家族遗传,祖父母,父母和一个儿子。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得走不动路了。爸爸妈妈讨厌他们,觉得他们是负担。经过讨论,他们决定把爷爷奶奶扔到山里。一天晚上,他们把他们的祖父母放进一个大竹篮里,他们把他们带到山里。当他们准备离开爷爷奶奶的时候,儿子说:“爸爸妈妈,把爷爷奶奶留在山里,不要丢了这个大篮子。”爸爸妈妈觉得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把篮子拿回家。儿子回答说:“等你老了,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把你背进山里,扔到山里去。”爸爸妈妈一听,慌了。他们赶紧把爷爷奶奶接回家,亲切地伺候着,再也不敢辜负父母。可见孩子的模仿能力有多强。
我们很多父母喜欢喝酒,打麻将,熬夜看电视或者上网,这些都会影响你的孩子。我们班一个同学在作文里写道,白天,是我和爸爸抢遥控器的时间。谁起的早,整天看电视,抢不到就用手机看。父母,你是否也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了孩子,我们一起学习吧。
06-重视孩子的素质培养,不要只让孩子学会讲这个。我感到非常抱歉。我们很多学生除了学习没有什么特长。每年冬天,学校都会举办艺术节,包括剪纸、绘画、书法、体育、论文写作、演讲以及元旦文艺演出,但很少有学生参加。原因很简单。我家从小没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我们的父母经常抱怨孩子爱玩手机,爱上网,爱看电视,却从来不想想为什么。他们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什么爱好。很奇怪他们不玩手机。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对女生的兴趣。女儿六岁半开始学舞蹈,学了六年半。2005年,她去德国参加一个舞蹈比赛,获得了一枚金牌。她还学过珠心算、绘画、书法、跆拳道、电子琴、吉他、游泳、滑冰、乒乓球、羽毛球。我觉得音乐、美术、体育是相通的,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开发孩子的潜能。更何况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擅长哪个领域,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向纵深发展。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能多学习,多从不同的角度涉猎接触筛选的过程,也希望我的孩子以后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做一个对生活有浓厚兴趣的人。事实证明,女儿画画不行,学了两个学期就放弃了。其实我身边的这些同事在培养孩子的素质方面做得非常好。我想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朋友出去玩,人家能歌善舞,你却只能看。别人周末喜欢一起出去打球游泳,你却总觉得别人的生活丰富,而你自己的生活单调。做父母的,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像你一样吗?让孩子学一门特长,不要让他沉迷网络。
另外,我们的孩子也有这样一个特点,知识面浅,不仅书读的少,地方走的也少。老师在课堂上讲某地的名胜或特色时,我们的孩子往往答不上来。比如语文课讲到“济南的冬天”时,我问大家有没有去过济南。你知道趵突泉吗?没有人回答。英语老师问大家有多少人去过圆明园和长城,说去过的很少。所以我建议家长在孩子放假的时候多参加夏令营、冬令营之类的活动,或者带孩子出去旅行,开阔视野。女儿经常喜欢对我说:“不要让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今天,我也想把这句话送给父母,互相鼓励。
在这里,我也想说说手机的问题。学校一再拒绝带手机,我们家长就是不听,说孩子在家联系不方便。带着它。我让孩子周日回学校的时候把手机给我,然后周五回家的时候给我。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程一帆、张琦和王雪给过我他们的手机。王雪的手机经常不按时交给我。这个周一,他手机上课响了,我没收了。我这里还没收了乔泽涛和刘瑞刚的手机。乔泽涛和程一凡的手机因为在宿舍玩被寄宿处没收,刘瑞刚的手机因为银豹上课玩被英语老师没收。程一凡的手机被归还是因为父母说她确实需要联系,归还后一直按时上交,所以我也给父母做了解释。我觉得不光是这些拿手机的学生,给孩子带手机的家长,要么拿回去,要么通知我一声,我替他们保管,周五回家给孩子。手机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有的孩子在宿舍打游戏或者看小说,有的孩子看色情视频。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上课玩,有的想都没想就从手机里搜答案。所以我还是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带手机,必要的话可以送一个小天才手机手表。
最后,我想重申,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家庭的稳定和幸福,一定要把教育孩子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不要等到十年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差距那么大,然后花钱去信任自己的孩子,去上大学,去找工作。到那时,父母要花费比从小教育他们多得多的精力,让父母苦不堪言。所以早教和晚教,心情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