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强迫症及其治疗方法?
1,停止过度防御
强迫症患者发明了一整套理论和逻辑,就像末日生存手册。他必须按照这个手册去做,看似安全,其实类似于小孩子过家家,是自欺欺人的把戏,或者说他只是活在自己自欺欺人的安全和快乐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他一直相信这个逻辑的正确性,相信这就是他能活到今天的原因。这种方法虽然“保护”了他,但也禁锢了他,无法让他意识到这个世界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危险。
有一位患者写道:我害怕艾滋病毒,连续检测,几乎每周一次,至今已检测十余次。虽然三个月后排除了,但我开始担心抽血的时候医生没有换针头,于是又测试了几次。后来由于颈椎按摩,按摩师不小心弄破了颈部的皮肤,于是开始陷入新一轮的恐慌。从那以后,他没有再做过检查,但是他特别害怕血、液体和针状的东西。最近经常担心自己用的东西里面有病毒,不敢去外面的商店买东西。就算买了也要检查包装,包装必须完整。如果我发现有一点损坏,我会丢弃它们并停止使用。每天出门,我都会把自己用的东西做上标记。当我下班回家时,只有当我看到事情没有变得被动时,我才会使用它们。如果我忘记给它们做标记或者锁上橱柜,那些东西就再也不会被使用了。我经常清理疑似有病毒的东西,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在清理上,洗手洗到脱皮。我几乎每天都需要买酒来给我认为应该消毒的东西消毒,也不敢在外面吃,尤其是口腔有溃疡的时候。
虽然他的生活已经陷入了一种病态模式,但他仍然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当的,并为自己的病态行为找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但当他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地咨询疾控中心的医生时,医生愤怒地回答:“如果这件事被认为是高危行为,那我的工作就不是革命英雄了?”
事实上,危险无处不在。病人所能捍卫的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甚至是一滴水,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徒劳。有时候,他也会认为别人不担心,因为别人根本不会去想这些不好的事情,而是自己去想,所以害怕,必须用强迫的行为来消除这些担心的想法。其实并不是别人不去想,而是普通人有一颗平常心,知道人生的无常,所以可以坦然面对,不需要用强制手段去试图逃避现实的无常。
因此,有必要停止这些过度自卫。毕竟一方面会加强强制力,另一方面只会让一个人沉浸在虚假的安全感中,更加脱离现实。病人所做的并不是真的安全,实际上只是他们自己的心理安慰。
2.暴露没有反应
暴露和无反应是指当患者处于让他感到不安和恐惧的情境中时,他停止了所有试图让自己感到舒适的强迫行为,直面恐惧和焦虑本身。比如一个女患者,中了200块钱的彩票,一直担心自己中了大奖,但是不小心扔了,所以不敢扔东西,因为一直担心里面有她中奖的彩票。东西一旦扔了或者邮寄了,我就觉得心里好像有一万只蚂蚁在爬,然后还要拿回去反复检查,才能放心。最后她连垃圾都不敢扔,也不敢花钱。
越是被焦虑控制,越是焦虑,症状越是普遍化,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从一开始,她就没有检查和倾听她内心的焦虑,那么她的外显症状就不会最终变得无法控制。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包裹即使邮寄,即使扔掉,也不要检查,让蚂蚁在里面折腾,而不是试图用强迫行为来缓解焦虑。
3.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强制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轨迹。为了避免他认为的危险,病人甚至可以停止工作和社交。即使他不得不献身于生活,他仍然小心翼翼地避开任何他认为危险的人或事。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恐惧也是一样。我们越是被恐惧控制,就越会成为它的囚犯。
比如一个男患者,很多年前买的房子,其实早就装修好了,但是因为甲醛超标一点点,担心对身体不好。他空了五年,和父亲挤在一起。他的办公室被别人打扫的时候,他看到对方在用洗洁精擦玻璃,然后他就摸了自己的电脑和椅子。关键是他看到了,然后就不敢用这个办公室了。他喜欢吃水果,但因为担心农药残留,已经两年没吃了。最后,他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生活,活在自己的套子里,变得与世界格格不入。
他活着,却完全不以生命为中心。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他可以做任何违背自己主观意志的事情,但结果是他越来越害怕面对现实世界和生活,强迫感越来越严重。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突破口在于“做自己该做的事”——专注于生活而不是逃避现实。
4.打破病态的平衡
有些人与强制达成了某种平衡。只要他们能坚持住,那么他们就不想改变,他们会小心翼翼地维持这种脆弱的平衡,不让想象中的安全感被打破。他越是认为强迫是可以忍受的,就越没有改变的动力和欲望,治疗也很难向前推进。
比如男病人害怕老鼠走过的地方,害怕什么东西被老鼠咬了,害怕清洁工的衣服碰到他,害怕凶案现场,害怕鬼魂,害怕那个医护人员,害怕警察。可以在别人面前控制,只要一个人反复检查,记忆,打扫。他的强迫症从11岁开始,到现在已经30年了。他之前没来治疗是因为能忍。他一直处于被逼无奈的状态,只要条件允许,他会逼。他觉得成本不高,暂时还舒服。但是他因为疫情丢了工作,所以强迫症越来越严重,时间越来越长,所以他来寻求治疗,因为他实在承受不了。
他看到一个心理学视频,里面讲的是接纳,但是他误解为接纳,强迫,逃避。对他来说,他真正需要接受的是世界并不是绝对安全的事实,停止一切逃避现实可能性的强迫行为,打破被迫存在的状态,打破这样一种病态的平衡。
看似可以容忍胁迫,但胁迫会因为这样的纵容而越来越猖狂。短期来看,成本不高,但长期来看,成本极高。说到底,他失去的是生活本身的意义和乐趣,他只是活在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中。
也有人担心一旦停止强迫,打破平衡,他们害怕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怎么办,比如死亡。其实治疗不是为了保持绝对的安全,而是面对的世界本来就不安全。正是因为患者把一切美好的想象都视为必然,所以他才如此惧怕“人性”,也因为他不想醒来,所以他继续用强迫的方式催眠自己。
5.放松
强迫的另一种表现是过度的控制和控制,因为害怕自己做出出格的事情,所以尽量控制自己,比如害怕自己大喊大叫,害怕自己说脏话,害怕自己用剪刀伤害自己和别人,等等。这种强迫性的表现就是越恐惧越要控制,越控制越担心失控。
举个例子,一个女患者,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很担心自己会骂对方,但是她根本不想骂,所以努力控制,防止自己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所以电梯是她最害怕的场景,因为她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想调监控看看自己做了什么。最后,她迫不及待地封住了自己的嘴,绑住了自己的手,才感到安全。对她来说,她简直成了一个缺德的坏蛋。如果她不控制,就会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当然,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害怕自己会做出出格的事情,并不代表他真的会做出这种事情,只是这种事情违背了他对道德、和谐、安全的需求,所以他会尽量避免。但在现实中,他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影响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停止冲突的关键不是“控制”,而是“接受”。不管你会不会做出格的事,都需要“允许”和“接受”。你必须放弃控制,让自己活下去,这样才能打破强迫的怪圈。
6放弃担保
寻求保证是一种常见的强迫行为,多见于疑病症患者。因为担心生病,所以不断去医院寻求医生的保证。即使医生说大概没有问题,可能性很小,他们也不能消除他的顾虑。即使是来治疗,他也希望心理咨询师告诉他不会有事,给他安全感。当然,确实有一些心理咨询师为了暂时缓解患者的焦虑,会跟他说一些积极的话安慰他,但这只是让他暂时得到安慰,并不能让他真的相信。毕竟他追求的是绝对的安全感。他甚至不相信自己。他怎么能相信别人的建议呢?这一切都无疾而终。
例如,一个病人担心他的精神疾病,所以他寻求帮助。虽然治疗是帮助他看到焦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但他只是想得到一个安全的保证,比如让我告诉他,他没有精神病。即使我口头答应了,他还是不放心,让我出具书面文字。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强迫行为。虽然它们可以暂时缓解他的焦虑,但无法治愈。毕竟我不是上帝。就算我能保证他现在没有精神病,谁也不能保证他以后不会,以后的生活会幸福。因此,他陷入了不断寻求保证和无法停止焦虑的冲动之中。
一些对神经症和精神分析不太了解的患者,往往认为治疗是方法的给予,是寻求安全的保证,但真正的治疗是深入到患者的人格、价值观和追求中去,找出他焦虑的根源。如果不能深入内心,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安全维护,那么最后只能让症状转移或者复发,无法根治强迫症。
7.放开你周围的人
有些病人,他强迫自己是不够的,还要强迫身边的人,可能是他的家人,可能是他的朋友,也可能是他的治疗师。反正只要能缓解他的焦虑,他就会强迫身边的人和他一起做,所以身边的人也会痛苦。因为家人或者初级治疗师太想帮助他,就会陷入他的强迫性陷阱——以为是在帮助他,其实是在伤害他。
比如一个女患者,总是担心自己生病,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寻求母亲的保证,放心自己没生病。即使离开了家,也要每天打个电话让妈妈帮她消除焦虑。有时候,如果一个电话打不通,你就得再打一个。如果她妈妈的承诺不能让她满意,她就不让她去上班,而且她妈妈的承诺还是奇数,所以消极就是积极,能让她感到舒服。她的逻辑是,如果这些念头不消除,它们会怎么样?
心理治疗的重点是帮助一个人面对现实,打破幻想,所以如果病人身边的人真的想帮助病人,最好的办法可能不是配合他的强迫行为,而是帮助他戒掉“心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