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社交恐惧”的孩子怎么办?学会这五招,分分钟把他变成“社交牛”。

这个视频真是莫名其妙的戳到了很多老妈妈的笑穴。视频中,一个简称“社交牛病”的孩子在台上自由舞蹈,而一个简称“社交恐惧症”的孩子站在她旁边,一直用双手捂着脸,一动不动。

两人形成鲜明对比,有人说“社交恐惧”的孩子不是我。

这个视频之所以搞笑,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个孩子很可爱,更因为他们反映的问题正是我们的孩子经常遇到的。

生活中,总有一些“社交牛”在公共场合能表现得格外出色,而有些人却总喜欢躲在角落里,生怕被别人看到。

但是,无论什么性格,父母总想培养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然而,每当你要求孩子在亲戚的聚会上或公共场合表演时,他们总是畏缩不前,脸上带着不情愿的表情,甚至会大哭大闹,只是因为他们不想成为焦点。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1.5-3岁的孩子处于“害羞”阶段。只要我们的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信任和鼓励,孩子就会逐渐克服这些羞耻感和羞怯感,变得开朗、积极。但是,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和责备孩子,可能会强化孩子的羞耻感,变得越来越胆小害羞。

如果家长想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不妨了解一下孩子会“社交恐惧”的原因。

1,孩子的问题

孩子1.5-3岁时,会处于一个“害羞”的阶段,3岁左右会产生共情,情绪会变得更加细腻,内心活动更加丰富。

所以当你要求孩子在很多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多顾虑,他们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被戏弄;你是否有能力好好表现;你是否会被表扬;搞砸了会不会被人指责之类的。

所以,为了避免上述尴尬的情况,很多孩子会表现出犹豫、担心、害怕、恐惧等情绪。

2.父母的问题

父母经常否定他们的孩子

有些孩子不是一开始就“怕社会”,而是被父母排斥。有些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真丢脸”“你总是这样,大家都不喜欢和你玩”“大方点,别总躲着”。

当孩子害羞的时候,父母不仅不鼓励他们走出来,反而整天责备他们,孩子只会越来越害怕。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干脆封闭自己,成为父母所说的“不被别人喜欢的人”。

2)父母往往什么都做。

有些家长真的很“关心”,照顾孩子生活中的一切,根本没有得到锻炼和选择的机会。

父母以为这样会让孩子远离危险和失败,却不知道这种过度保护会让孩子习惯性的躲在舒适区,不想走出来。

他们被父母溺爱,这让他们变得有些奇怪或者骄傲,难以相处。但是到了幼儿园,小学就会进入一个大群体,父母不可能一直照顾他们,所以他们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和与人相处。

说完“社交恐惧”的原因,就可以排除是不是踩坑了。如果是,现在改正还不晚。那么我们来看看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惧”的障碍。

1,接受儿童

很多人认为内向和“社交恐惧症”是负面词汇,其实不然。内向的孩子不一定不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我们需要学会接受他们,尊重他们。

在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中,发表了一篇对众多优秀CEO的研究。从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角度来看,发现公司的CEO正好是一半内向一半外向。他们的领导风格不同,但都能做得很好。

所以,不是外向的人就能成功。我们要调整心态,接纳孩子的个性,从孩子的角度去培养和教育孩子。

2.停止过度干预。

很多家长总喜欢围着孩子转,帮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他们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定,都恨不得替他们完成。这不是爱他们,而是害他们。

要知道,犯错也是成长过程中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他们没有跌倒,他们就不会学会站起来。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为他们做事是应该的。其实很多孩子能做的事情,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尝试,去犯错。只要不危险,尽量不要干涉。

比如几个孩子在争玩具。如果这次看到了,给孩子解决了问题,他以后在幼儿园或者其他地方就不知道怎么解决了,可能会选择抢劫或者打人来达到目的。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你想玩这个玩具,你可以和其他孩子商量,“能不能轮流玩”或者“你可以和他交换你的玩具”。

我们给他们一些指导,让他们学会解决社交问题,让他们掌握这些社交技巧,以后更自信地与人相处。

3.创造社交机会

首先,我们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交场合,比如带着孩子去社区、公园、亲戚朋友家,让他们认识更多的陌生人。

其次,可以带孩子参加集体运动,比如打篮球、踢足球、做游戏等需要很多孩子辅助的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习如何与其他孩子相处,如何表达和展示自己。

4.多给孩子留点时间和空间。

对于“社交恐惧症”,慢热或者内向的孩子,他们比外向的孩子更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融入一个群体,所以我们需要为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如我们要去公共场所参加活动,可以提前一两天或者一周告诉孩子到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也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排练很多次,直到他熟练到可以缓解他的忧虑。

另外,在活动当天,我们也可以早一点去场地,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去熟悉和准备,以缓解活动带来的紧张感,让他们表现得更加自然和优秀。

5.鼓励孩子

有些妈妈会陷入一个误区,觉得明明是在鼓励孩子,但还是害羞,很快就失去耐心。

对于“社交恐惧”的孩子,这种鼓励要反复多次。它不是特效药。使用一次即可见效,需要长期坚持。

比如孩子每次和亲戚去参加聚会都不敢和别人打招呼,但是这次你看到孩子敢于直视别人的眼睛,愿意对别人微笑,说明这是一种很好的进步。这个时候,你可以表扬你的孩子。“妈妈看到你能对别人微笑点头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比以前好多了。妈妈为你骄傲。”

另外,也可以给孩子做个示范。比如在一个亲子综艺节目中,老师让孩子们一起唱歌,但是贾静雯的女儿邦邦很害羞,不肯说话。

这时,贾静雯没有批评女儿,而是安慰说:“没关系,我们以后再唱。”

后来,当其他孩子都唱完了,她还是不想说话,所以贾静雯唱了她女儿最喜欢的歌。在妈妈的引导下,害羞的牙牙终于敢于开口说话,跟着妈妈一起唱歌。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或者以身作则,就能感染他们,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还是不行,记得不要勉强他们。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社交恐惧”这个阶段。只要学会引导,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也可以让他们逐渐成为“社会牛”。

但就算孩子不能成为“社会牛”也没关系,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并不是说只有“社交牛”才能达到人生巅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有学会接受并善加利用,他们才能化劣势为优势,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