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内加减法”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的人民教师,要精心准备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是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5以内加减法》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5以内加减法”教案中1活动的设计背景

5以内的加减是10以内的加减的基础。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学习就很难,大部分学生很难掌握好。因此,我侧重于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验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让孩子掌握5的加减法。

3、让孩子学会回答简单的口算加减法应用题,初步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

4.跟着歌曲的旋律一起唱。

5、能唱出准确的曲调,口齿清晰,并能在团前大胆演唱。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孩子学会回答简单的加减口算题,培养初步分析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说话介绍,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习5的作文。

3.显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听写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的游戏

6.写出公式

7.老师做总结

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加减法就在我们身边。

2.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意识到加减法就在我们身边。

3.为了使学生正确、快速地进行口算,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训练。我积极倡导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很深的体会,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种不同的算法都代表着一种创新意识,从而有效训练发散思维。

“5以内加减法”大课教案2活动目标

1.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让孩子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孩子学会回答简单的加减口算题,初步培养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

4.能够积极思考,提高理解和计算能力。

5.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孩子学会解决简单的口算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初步分析的能力。

活动过程

第一,谈介绍,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复习五的作文

第三,展示直观教具

第四,引导孩子听写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的游戏

六、书写公式

七、老师总结。

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加减法就在我们身边。

2.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意识到加减法就在我们身边。

3.为了使学生正确、快速地进行口算,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训练。我积极倡导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会有很深的体会,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种不同的算法都代表着一种创新意识,从而有效训练发散思维。

“5以内加减法”大课教案3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加减5以内的数,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形象思维。

3.培养孩子识别数字的能力。

4.让孩子学习简单的数学问题。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材料和环境创造

1,材料:塑料动物,雪花等物品。1-5的数字卡。用于加减乘除和绘图的图片卡。密封。

2.环境创设:将上述材料放置在数学区,供儿童操纵、探究、复习和巩固活动。

设计理念

口算加减法是孩子学习加减法的开始,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在教学中,要避免让孩子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的“一* * *”是加法,“余”是减法。在设计时,可以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组合”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加几”。再比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出剩余部分,另一种是通过知道总数和剩余部分,求出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将组合或除法的心理操作活动与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这项活动的另一个目的是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因为表征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所以儿童不得不操纵和使用表征来计算加减法。最后可以实现抽象数的计算。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让孩子积累丰富的表征,然后通过解决口头应用题,鼓励孩子使用表征进行运算。另外,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也是提高孩子思维水平的有效方法。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会有一些困难。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呈现直观教具,帮助孩子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经验->讨论和理解->回顾和巩固

1,运算。

(1)物理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动物、雪花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运算结果。比如三只白兔和两只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兔子?

(2)看图计算。让孩子根据图片的意思进行加减运算。让孩子先说出图片,然后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形含义要有不同的加减表达。如加法,有的算两个盘子里有多少水果。有些孩子在玩,有些来了。

2.讨论。

(1)展示直观教具,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头编应用题,幼儿运用意象进行计算,并讲述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孩子们用动物、水果等的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回答同伴做的卡片上的加减法题。

活动反思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对5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对加法意义的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该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维角度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倡导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让学生设置学习工具。先设三个,设五个,然后把三个分成两堆,把五个分成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回忆作文,并在5分钟内准备加法。

2.探索新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要求学生说出图片的意思后,让他们拿出棍子而不是气球,并摆动它们。让学生知道需要加法来闭合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当他们说话时,他们用手势表示他们知道如何做。他们渴望在谈话中展示他们能做到。这时候让一些同学多说话,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列出加法公式,引导他们认识加号。公式列出后,请学生谈谈公式中的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为学习解题做准备。计算结果时,问学生如何计算。有的同学说要分,要合,有的同学说要算。他们不强调某一种思想,而是肯定每一种,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以后加更大的数时,学生会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给自己留有思考的空间。

3.分层练习。首先,让学生左手拿三根棍子,右手拿两根棍子。问一下有多少根棍子在一起,经验一下两只手的棍子组合起来是3+2=5。经过几次这样的游戏,让学生读p24和“做”,说出公式所表达的意思。对于第三张图,有的同学会从图上的文字说公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说公式的意思,都会肯定。

这节课努力体现“尊重学生,关注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的观察、自主探索、操作和表达,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品味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经过教学,感觉实践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还有待提高。

“5以内加减法”大课教案4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习加减法公式。

2.明白加法题中用“一* * *”表示组合,减法题中用“剩余”表示较少。

3.写作时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培养孩子识别数字的能力。

5.让孩子学习简单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孩子们有一张作业纸和一些图片。

活动流程:

首先,小老鼠买了一个百吉饼。

1,老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甜甜圈当零食了。看看他买了多少甜甜圈。展示三张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谈论每张图的含义:第一张图——小老鼠买了1个百吉饼;第二张图——小老鼠又买了四个百吉饼;图3-小老鼠买了五个百吉饼。引导孩子明白“一个* * *”就是把两次买的百吉饼组合起来。

2.老师:你能用一个表达来表达老鼠买了一个百吉饼的事实吗?鼓励孩子尝试添加配方奶粉。

3.引导幼儿看公式,谈论数字和符号的含义,判断公式是否正确。

第二,大老虎吃零食。

1.老师:大老虎爱吃这种零食。看它多开心。展示三张图,引导孩子观察并说出每张图的含义:第一张图——大老虎有五个百吉饼;第二张图——大老虎吃了1个百吉饼;第三张图——大老虎还剩四个百吉饼。引导孩子明白,吃了百吉饼后,“剩”意味着少了。

2.老师:你能用一个表达来表达大老虎吃油炸圈饼的事实吗?鼓励孩子尝试减法。

3.引导孩子看公式,谈论数字和符号的含义。

第三,集团运营活动。

1,见图5加减法公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作业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学会用“一* * *”和“剩余”等词大胆说出三幅图的含义。鼓励孩子根据图片的意思列出5的加减法公式。

2.看图形记录的图形特征。看公式,加减5以内。

3.看公式里写的数字。读公式,用雪花演示公式的数字变化过程,写出数字。

活动反映:

要想让孩子口算正确、快速,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经常训练。我积极倡导算法的多样化,为孩子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因为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很深的体会,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是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种不同的算法都代表着一种创新意识,从而有效训练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