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石佛”的二三事
你好!今天要给你读的书是《不要贪图胜利》。这本书中文版1.5万字,我花1.8分钟给你读。
《不要贪胜》是韩国围棋选手李昌镐的自传,记录了李昌镐在棋坛的成长和心路历程。65,438+065,438+0岁成为职业棋手,65,438+04岁获得个人第一个职业冠军,后来成为围棋第一人的韩国棋手,开创了“李昌镐时代”。
李昌镐的外表是虚弱的,他的情感是看不见的。而且他棋风厚重,基本功扎实,计算精准。他的球技也毫不做作,在比武中常常以半只眼就赢了对手。所以人们给了很多称号:石佛、少年姜太公、外星棋手等等。
而这本书从李昌镐的童年一直讲到他三十多岁结婚成家。在这个过程中,围棋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他自己讲述这个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昌镐。
“不贪胜”是围棋十个战术中的第一个战术,意思是越贪胜,越不能胜。李昌镐在他半生的围棋生涯中为我们诠释了这四个字。
下面我们将分三个部分来解释这本书:
李昌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韩国家庭。他的父亲经营一家钟表店。他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当他的母亲怀他时,她做了一个关于大蟒蛇的胎儿梦,这是他人生经历中最传奇的一部分,通常被视为他未来成功的标志。
当李昌镐年轻的时候,他很普通。那时候他又大又壮,和他成年后的软弱害羞正好相反。
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父亲那么严厉,但总是带着他和他的弟弟去电子游戏厅玩,以至于他们成了游戏厅老板最讨厌的顾客,因为一个硬币可以玩一下午。爸爸不仅带她去游戏厅玩,还经常和他在床上玩摔跤游戏。
他妈妈也是那种很少给孩子压力的妈妈。她从不要求他们好好学习,也不让他们承受考试的压力。她妈妈教给他们的思想是“你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尝试所有你想做的事情,只有经历了才会发现你最想做的事情,而你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你的天赋。”
除了他的父母,李昌镐的祖父也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大概是在他六岁的时候,突然对围棋产生了兴趣,于是缠着爷爷让他教他下围棋。一开始是学弹球的游戏,后来开始学五子棋,渐渐熟悉了围棋。
在学习和理解了围棋之后,李昌镐迷上了围棋,其他游戏对他来说变得很无聊。和爷爷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逐渐超过了和朋友一起玩的时间。爷爷也渐渐意识到了自己对围棋的兴趣,开始骑着自行车带着他逛各种棋院。
爷爷没有太草率的给他请棋手当老师,而是让他和不同的棋手对弈,无论他的棋艺有多好,都会让他和他们下一局。与不同的人下棋也让他积累了许多不同棋风的经验。
每次下象棋的人多了,爷爷就会掏钱买烟或者请对方吃炸酱面。虽然没有直接告诉他,但是爷爷的实际行动也告诉他,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让他知道自己想要得到多少。
当每个人都评论说“李昌镐是个天才”时。他自己也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各种完美条件叠加的结果,是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打下的基础,是有了坚实基础后最优秀老师的教导。
在学习围棋的成长过程中,李昌镐本人对围棋充满了热爱,善良的爷爷更是有说服力。除此之外,他的家人、亲戚和围棋爱好者都充满了真诚的赞美,这让他不知疲倦,充分享受他在围棋路上的成长。
1983年的夏天,李昌镐在学习围棋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那就是,他就是职业棋手田友友。田教练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似乎不太愿意收他当徒弟,因为他觉得眼前这个孩子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田的打法就是喜欢用奇招打对方,并且盯住对方的要害,让对方寸步难行。一般来说,有天赋的孩子下棋有点太狂妄,喜欢用各种战术来击败对方,但李昌镐不是这样。他一开始就和对方对峙,但过一会儿,他就会立刻撤退,除非万不得已,他不会像一开始那样和对方对峙。不过他的棋风虽然缺乏斗志,但一直赢棋。田后来评价他说:即使输了,你也会坚持自己的风格,这让我很满意。
随后,李昌镐在他的同龄人中赢得了围棋冠军。在家庭会议上,父母为他开辟了一条成为职业棋手的道路。此时他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去日本学习围棋,做当时活跃在日本棋坛的赵治勋的弟子,因为日本也是当时世界公认的围棋中心;另外就是在韩国找一个好的围棋老师。
但家里人认为把年幼无知的孩子送到异乡太残忍,最终决定在国内找一个合适的老师。爷爷和父母为了找这样的围棋老师,找遍了全韩国。最后,田永善教练介绍了国际象棋的顶尖高手——曹薰铉。
对的第一印象和田教练对他的第一印象相差不大。那个眼神暗淡,身材肥胖,语言能力差的男生,并没有让他觉得自己特别。他们下了两套指令棋,也就是师傅让学生下三块,曹薰铉赢了第一局。第二场比赛是在一个月后,这一次李昌镐赢了这场比赛,好像他在国际象棋中学到了什么。曹薰铉也被他的理解所吸引,所以在那个夏天,他们建立了师徒关系。
从此,李昌镐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内门弟子生活。所谓内弟子,就是学生寄宿在老师家,吃住在一起。在老师家的七年里,李昌镐从未惹过任何麻烦。像一个隐形的孩子,他很谨慎。老师的家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但年纪还小的李昌镐似乎不太了解人。他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不太讨喜,甚至冷漠的孩子。
曹薰铉老师对他的指导不是简单的下棋,而是通过恢复他和棋院其他学员的日常棋艺,来引导他改变对立面或者与新的招式相处。李昌镐的水平已经接近职业棋手了,他的棋太慢了,太迟钝了,甚至不能东山再起。但是老师看到了他的特点,并没有失望,因为他虽然不会恢复比赛,但是棋艺提高了很多。老师的评价是:他的序布局很一般,下棋有点笨拙,但巧妙的是这些都能很好的适应情况。
同年,也就是1984 165438+10月,李昌镐进入比赛,在预赛中被淘汰。虽然我对周围的人不抱太大希望,但失败给李昌镐本人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之后,他延长了每天的练习时间,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的目标。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在1985的秋天,李昌镐在所有学员中第一个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6月,11,再次参加专业入门比赛。这一次,他信心满满,全力以赴。然而比赛第一天,他三局三负,第二天,又连输两局。李昌镐感到很痛苦,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找到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独自哭泣。
回家后,老师曹薰铉没有责怪他,而是悄悄地和他继续下棋。从第三天开始,结果极度逆转,六连胜。老师一天的回复能带来这么大的反差结果吗?并非如此。事实上,李昌镐的实力早已达到登上舞台的水平,但由于参加重大赛事的沉重心理负担,压力阻碍了他的思维能力。同时,“一定要赢”的想法也阻碍了他的正常思维。最后,扔掉“强迫”,转向“投入”,让他找到了一种平静的感觉。
1986年,李昌镐11岁零2天的时候,终于突破职业选手的大门,以6胜2负1平局的成绩成功登上舞台。
以上是我们第一部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天才少年李昌镐从祖父那里学习围棋,到九段棋手曹薰铉,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成为职业棋手的故事。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
成为职业棋手后,李昌镐表现出了他的冷静和沉着。第一年成绩8胜3负,胜率72.7%。进入1987后,他的胜率达到了80%,同年9月,他站上了决赛的舞台。12岁进入决赛,这也是史无前例的新纪录。
在这个过程中,李昌镐通过不断地和老师对弈、推盘,得出了围棋比赛的胜利属于失误少的一方的结论。这也是他在下棋过程中避免对弈的原因,不是因为怕对方,而是对弈过程中的很多变化会导致不可预见的失误。
1987年,李昌镐提交了四段下年终第一的成绩单,44胜1负,胜率80%。
1988年初,李昌镐击败了九段棋手徐奉洙。被击败的徐奉洙主动恢复了棋局,并经常在事后打电话给他询问有关围棋的问题。从徐奉洙那里,李昌镐学会了“敏感和渴望学习,并且不羞于提问”。人生如棋,专家在言传身教中教给我们人生哲学。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李昌镐再次落败,但他的棋艺却进步神速,这一切都源于他恢复的好习惯。如果他赢了,复出会让他保持赢球的习惯。如果他失败了,东山再起会让他为胜利做好准备。同时,他也学会了——“温故而知新。”
1988 65438+2月,李昌镐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师徒对决。他走上擂台,向他的老师曹薰铉挑战。这场比赛在业内引起了爆炸性的关注,但是在有比赛的日子,韩国的主要媒体都会在球场内争抢地盘。比赛结果是曹薰铉以强势姿态击败他,3-0获胜。对李昌镐来说,这种与老师的对抗更像是老师在实战中给他上的一课。
1989年8月8日,14岁的李昌镐向“世界之最”又迈进了一步,他成功获得了第一个冠军。
65438+2月,第三场师徒对决,李昌镐在最高挑战第三局开始扳回每次的失利局面。他采取了相反的操作策略来“厚”和束缚老师轻快的棋风。1990年2月,第五场游戏挑战赛,师徒激烈交锋。曹薰铉把保持了16年的“最高位置”交给了弟子李昌镐。实现了这个称号的师徒传承。
随后,随着李昌镐进入高中,他也结束了七年的内门弟子生活,走向独立。
从那以后,李昌镐的下棋风格开始改变。其厚重的特点虽未改变,但充满弹性,布局阶段的缺陷也在逐渐改善,兼顾场地的整体平衡。
1992 65438+10月16年6个月李昌镐击败世纪大师林海峰,夺得世界冠军,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也许李昌镐总是抱着“借此机会向大玩家学一两招”的心态,所以棋逢对手,越有斗志,负担越少,这让他经常在比赛中获胜。
虽然已经是世界冠军了,但是李昌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受到了韩各界的批评和评论,因为大家都认为他只能在国内赢球,一旦出国就不行了。
1993年2月,韩国围棋突飞猛进。在首届真露杯世界围棋大赛中,韩国战胜中国和日本,获得一等奖。1994年2月,李昌镐和他的老师曹薰铉一起参加了第二届真正的露珠杯,并赢得了朝鲜。当时韩国职业围棋长期团战的基石开始形成,这一年也被视为韩国围棋领先世界的元年。
与此同时,李昌镐收到了藤泽秀吉和聂卫平的鼓励信。藤泽先生的信超越了胜败,着眼于“人生的高度和宽度”,聂卫平则着眼于胜败的本质与他进行探讨和建议。
1994上半年,李昌镐和他的老师曹薰铉发生了一场象棋纠纷。虽然在开局站3-0输给了老师,但在随后的象棋圣战中,他战胜了老师。
1995年,年满19岁的李昌镐成为义务兵,需要履行兵役义务。这在围棋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三年军旅生涯,一个棋手很可能从国宝变成废物。结果,李昌镐成为第一个享受合法兵役优惠政策的球员,接受了四周的军事训练和三年的公共服务。在这三年间,他仍然获得了32个国内外冠军,总夺冠次数达到77次。
1996年,李昌镐终于打破了一旦出国就无法赢得比赛的魔咒。第九届富士通杯,连续击败陈永安、聂卫平、王明万、马,取得四连胜。
在随后的应杯比赛中,他击败了已经输掉比赛的女棋手芮乃威。他们在1992的第二届应氏杯上交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输给了芮乃伟。象棋的失利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让他想放弃围棋,以为自己就是这个水平。然后经过反复的回答,他终于明白了,虽然他心里和嘴上从来没有承认过,但是他已经在不自觉的低估对手了。沾沾自喜之后,自然是一败涂地。
四年后,这一次他赢了棋,让他有了复仇的感觉,胜负就在他站稳脚跟的那一刻决定了。
以上是我们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李昌镐成为职业棋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成长的棋艺,在与老师的对抗中战胜老师,在战胜顶级棋手林海峰后获得世界冠军,以及他在棋坛上的心路历程。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第三部分。
2000年,千禧年。在中国的应氏杯上,李昌镐代表南韩赢得了四年一度的围棋冠军。他之所以能在紧张的比赛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是因为他的弟弟李英浩作为这次比赛的经纪人,和他们一起去了中国。他的弟弟为他营造了轻松的氛围,让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
2001之后,80后新玩家的技术突飞猛进,李昌镐的棋风也发生了变化。以前只要他在开局和中盘不是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大多数情况下最后都能赢。但如果在开局盘和中盘不大胆出招,获胜的机会就很渺茫,越来越多的对手可以把他逼入这种绝境。韩国选手的整体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
从2000年到2004年,南韩在辛拉面杯创造了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围棋团体冠军的纪录。2005年,第六届辛拉面杯第九局结束,韩国只剩下一名选手,日本两名,中国三名。连胜让获胜者可以与剩下的两个国家的选手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南韩想赢得比赛,李昌镐需要一次赢得所有其他玩家。
那段时间,李昌镐在韩国国内比赛中表现极差,战绩低迷。当时韩国棋手代表团团长也在发布会上表明已经放弃冲击冠军——当然这也被分析为一种作战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李昌镐依次击败了所有选手,最终代表韩国队赢得了比赛。这个成绩带来的影响和荣誉是其他比赛无法比拟的。正如文中所说,他在代表球队赢得比赛的那一刻比任何人都开心,这场比赛的结果也被他定义为“人生最美好的时刻”。书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描述这些比赛,足以看出这场胜利带来的非同寻常的意义。
2010,第十届辛拉面杯,同样的故事再次重演。李昌镐单独和另外四名选手比赛。这场比赛比2005年的比赛更难,但李昌镐仍然通过了考验,并最终赢得了比赛。他事后分析原因,认为一是时间对他有利,让他在一个小时内充分发挥大脑和体力;连战的全国锦标赛也激发了他内心的好战部分。不利的形势让他更加平和。但我认为,赢得如此重量级的比赛,除了实力超群之外,就是不贪的心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011,李昌镐成为职业棋手后的第22年,成为他的无冠之年。但是他认为他现在比以前更强大了,但是他周围的人却在更快更进步。虽然人们还是称他为“无冕之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比赛过程中的计算能力已经大不如前。
面对诸多困惑,他渐渐明白了“不要贪图胜利”这个词在生活中的意义,有那么多无尽的欲望,没有永远的成功。如果到了极端,情况就变了。不要试图对抗这种变化,而是要准确把握进退的时机。相信当一扇门关闭时,一扇新的门会打开。
2010,35岁的李昌镐和24岁的网站女记者李度仑结婚了。婚后,李昌镐幸福得无法形容。他身边总有人,一起看电视,一起看书,一起散步,让他告别了只去不回的孤独。很快,他们也迎来了自己的孩子。
李昌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专攻围棋,所以他没有上过大学。后来他渐渐发现读书是学习知识的最好方式,他开始读书。阅读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给了他很多启发。我发现优秀的人都爱读书,书真的是获取知识最廉价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这种轻松获取知识的方法。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给你一个李昌镐书中的如来:如果我们现在打,我们可能会输。但是如果我不打,我就已经输了。在追逐胜负的路上,我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以上是《不要贪图胜利》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李昌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韩国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和家人的照顾。他爷爷耐心的教导和宽松的家庭环境,也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一名职业围棋手。
在老师赵勋贤的指导下,他的棋艺进步很快,后来打败了老师,获得了围棋世界冠军。在团体赛中,他挑战了很多人,赢得了比赛,为韩国赢得了围棋的荣誉。
在围棋的半生生涯中,他以少年天才的光环不负众望,给世界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这本书带来的远不止这些。也包含了做人的原则和从围棋看人生的哲学。不要贪胜,不仅意味着下围棋时不能急于求成,也意味着在达到人生巅峰后不要贪图过去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