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故事:找工作就是找自己

求职故事:找工作就是找自己

 200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小杨和同宿舍的姐妹们洒泪告别后,一个人拖着行李,离开呆了四年的南方一民族院校。从此,从幼儿园一直升到大学的直线生活宣告结束,小杨要从这一点再出发,面前可能出现的是无数条潜在的射线。?毕业的时候拿定主意不在这个城市工作,有姐姐在北京上班,我就直接去北京了?。那个时候,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小杨并没有明确的规划。

 在北京,小杨每天花大量时间往返于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和远在顺义的住处间,虽然那时候经济景气,但在首都,扩招后的大学每年都?生产?出大量像小杨这样的大学生,谋一份工作需要打败众多的竞争者。在苦苦寻找两个月后,一家公司终于答应给小杨一个工作机会,面试当天这家公司要小杨交70元?职位保留费?。回家后小杨在网上一查,发现这家公司被众人评价为骗子公司,于是第二天她应公司要求来签合同的时候,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公司不仅含糊其词,还指责小杨?有病?。

 ?你们才有病?,扔下这句话,小杨头也没回就走出了这家公司。

 ?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弱小。就算不被骗,北京有那么多名牌学校,那么多优秀的人才,我这样一个不知名的二流院校出来的学生,没有多少竞争力?。于是小杨决定:回老家湖南考研。然而,回家考研的道路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顺利,小杨已经记不清当时有多少次将手中的书扔出窗外甚至撕得粉碎了。?家里人不催我,也给我钱让我继续复习考研?,然而父母的大度反而增加了小杨的压力,有压力还无人可倾诉,?人家都不理解我为什么不好好工作,毕业这么久了还要父母养?,于是小杨只好独自一人承受压力,把扔出去的书再捡回来,撕烂了的书再买回来。

 这一次考研以失败告终,小杨甚至连成绩都没有查。?如果说以前是找不准方向,考研失败后我就开始怀疑我自己了,我不清楚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小杨,将前途交给了?命运?,在父母的多方融通下,小杨被安排进了湖南娄底一家事业性质单位工作,成为一名没有任何保障的`?临时工?,每个月拿几百块钱,等着转正的一天。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虽然我仍旧不清楚我到底想干什么,我还是离开了娄底?。2007年夏天,小杨再次来到北京,找到已经在北京读研的同学,希望能提供给自己一些资料。而自己则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连卫生间都没有?的小房,每天一大清早出门看书,很晚才回来。?人生仍旧没有规划,从来都只是想着,如果换个城市,一切都会不一样;然而每次,生活却依旧。 ?

 命运无情,又一次,小杨在考研的尝试中败下阵来。?这一次和上一次不同,这次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抱了很大的希望?。在得知成绩那一天的日志中,小杨写道:?我忍住泪水让自己不哭,但我对不起关心我的父母、对不起关爱我的人流过泪之后,小杨?追随着爱的脚步?,随男朋友一起来到了苏州,在小杨眼里,苏州是一个经济发达的中等城市,没有大城市那么激烈的竞争,可以将生活和工作较好地结合起来,?毕竟年纪也不小了,要有一个坚实的生活基础之后,再谋求更多的发展?。小杨说,毕业两年多之后,她认识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开始脚踏实地,而不像刚毕业的时候那样充满了幻想。

 脚踏实地后的小杨,第一次认真分析了自己的所长,她觉得自己文学院毕业的背景加上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决定找一份跟文字相关的工作。和每一位求职者一样,小杨几乎每个周末在各个人才市场里投简历,在各大人才网上撒网。这个时候,恰逢金融风暴引起的经济不景气,小杨的求职就遇到了更大的困难。

 ?我要做一棵树,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遮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在小杨的日志签名档里,她希望自己的生活稳定如一棵站立不动的树。?因为以前太漂泊?,从毕业开始,小杨一直在游移不定的状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但直到2008年年底,才在苏州找到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相对于金融危机,我觉得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更可怕?,小杨认为对自己定位不清是最大的问题,她在详细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把目标锁定为文字工作之后,?事情似乎没那么复杂了?,在面试了几家公司后,小杨终于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成功进入一家杂志社,做起了文字工作。?如果大学毕业那年我就清楚地知道我能干什么,我要怎么做,就不会浪费这两年时间了。我觉得,找工作就是找自己?。冬日的早晨有些冷,小杨在上班的路上如此说。在她前方,是园区宽阔的马路和即将开始的紧张工作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