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叶分类教案

作为一名勤奋的教育工作者,精心准备教案是非常必要的,教案是教材和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是优秀的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份幼师班树叶分类教案。欢迎大家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园班级1树叶分类教案活动目标:

1,可以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分类方法和结果。

2.学会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多次分类,并进行计数和记录。

3.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4.孩子可以主动回答问题,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尺寸、颜色和形状的树叶模切卡各一套。

2.每个人都有一套分类记录表格和标记,以及教师记录表格的示例。

3.音乐《彩虹秋》和《寻找朋友》

活动流程:

1,导入

教学:小朋友,今天老师不仅请了很多老师来听课,还看了他还带了什么。

杨:叶子。

教学:是的,秋天到了,嫩叶都离开了母树。现在老师把它们带到了我们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

2.引导孩子观察树叶,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

教学:孩子们看这些“小叶子”是一样的吗?(年轻:不一样)。

师:有什么区别?(年轻:形状、颜色、大小不同)。

老师总结:这些“宝宝叶”大小不一,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黄绿相间,有的形状各异,有的单叶,有的多叶。

3.展示“叶宝宝”,引导幼儿讨论并确定分类标准。

1)引导孩子探索分类,(强调单词的完整性)

教学:现在“宝宝叶”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就是把宝宝叶按照特点分类,把你后来的分类结果告诉老师。

2)老师巡视,给孩子拍照,通过电视给其他孩子看。

4、儿童操作“叶子”卡片分类记录。

1)卡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录音表(播放背景音乐,提醒孩子音乐结束,录音完成)。

2)儿童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教师评价记录

5.玩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老师介绍玩法和规则。

2)儿童游戏和老师指导。

6.在班上找出具有相同特征的物品,并结束活动。

活动反映:

这次选择了一个科学活动“树叶分类”,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挑战。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学会按照一定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做好统计记录。我会从环节设计到素材准备坚持目标,努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领导和老师的建议中,我了解到这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我在下面对这个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一开始我是用秋天做引子引出叶子的,很顺利。因为我是一个大班的孩子,孩子们对这种科学活动很感兴趣,所以在我引导孩子们观察树叶的时候,孩子们能清楚地说出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的区别,很容易进入下一个环节。第三个环节是让孩子们探索分类,这也是这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我让我的孩子观察树叶后,我让他们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因为我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所以孩子的种类很多,有的按颜色、形状、大小分类,有的按规律分类,比如小的、黄的、绿的、多叶的、单叶的等等。简而言之,我的指示不够清楚。如果我在让孩子探索之前说清楚,按照某种分类方法把他们分成两组,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多情况了。

分类之后,就是录音环节。我以为大部分孩子都会写数字,但是我在这里没有考虑充分。对于那些不会写数字的孩子,如果我让他们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记录,比如画点和符号,就不会导致孩子不会记录的现象。我为游戏中可爱的孩子们感到欣慰。孩子们真聪明。当他们说自己有和好朋友一样的特点时,可以说:“我们都是男生”“我们的袖子是一个颜色”“我们都是平头”。这样的语言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反应能力。

总结了这么多,我想说还是要多学习,领导和老师的建议我会及时改正。在以后的课上,我会从环节设计、语言组织、材料准备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升自己。

幼儿园大班叶分类教案2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多次分类,并进行计数和记录。

2.分类方法和结果可以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3.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激发孩子学习图形的兴趣。

要准备的活动

1,两张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儿童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孩子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孩子们操作模切卡,把叶子挖出来,仔细观察,讨论这些叶子在大小、颜色、形状上的差异。如果把这些叶子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2、幼儿对树叶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让2-3个孩子告诉你他们是怎么分类的,结果是什么。鼓励孩子大胆连贯地说话,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孩子知道同样的叶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小朋友站成一圈。请邀请六个小朋友站在圈里找朋友。在“寻找朋友”音乐的开始,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手。找到朋友的孩子拍手称好,找到有相同特质的孩子成为好朋友。在音乐结束时,请告诉他们谁是好朋友。有哪些相似之处?

(2)游戏可玩3次,老师提醒小朋友根据衣服、性别、头发等特征找好朋友。

活动扩展

1,注意生活中的分类现象,比如家里柜子里的物品,超市里各种物品的摆放。

2.活动结束后,请整理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

设计这节课时,我介绍了主题中一个故事的内容,孩子们很感兴趣。讨论分类方法时,孩子们纷纷发言,起名板时跃跃欲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协商,根据某一特征对树叶进行分类,并掌握分类的方法。最后设计了送树叶回家的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让孩子了解了“树叶落叶归根”的自然规律,增长了见识。整个课堂,孩子们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掌握分类方法,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合作交流,享受成功的乐趣。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孩子的自主探索重视不够。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尝试直接给树叶分类会不会更好?

幼儿园大班叶分类教案3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3~4种叶片的差异,根据其不同特性进行分类整理。

2.能够按照一定的特征或规律对树叶进行分类整理,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要准备的活动

1.干净的杨树叶、枫叶、银杏园混合在4~5个小筐里。

2、记录纸、记号笔、分类用的3个小筐。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自己带篮子,观察叶子的形状特征,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互相告诉对方自己的发现。

2.把叶子按品种分类,说说分类的原因。

3、根据叶子的颜色、品种或大小,如两种叶子交替排列等。,在桌子上进行有规律的树叶整理活动,把自己的整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4.教师鼓励孩子大胆创新排序形式,并及时与其他孩子分享排序经验,增强活动的挑战性。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形式灵活,可以即兴发挥。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不需要过多的示范,让孩子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项活动提高了孩子的思维灵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孩子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幼儿园大班叶分类教案4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多次分类,并进行统计和记录。

2.分类方法和结果可以用适当的语言表达。

3.培养孩子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够积极探索,找到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要准备的活动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并确定分类标准。

老师展示树叶的模切卡片,并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在大小、颜色、形状上的差异。如果把这些叶子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2.请幼儿对树叶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请根据叶子的大小、颜色或形状进行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分享结果。

(1)让2~3个孩子告诉你他们是怎么分类的,分数是多少。鼓励孩子大胆连贯地说话,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孩子知道同样的叶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4.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小朋友站成一圈。请邀请六个小朋友站在圈里找朋友。在“寻找朋友”音乐的开始,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手。找到朋友的孩子拍手称好,找到有相同特质的孩子成为好朋友。在音乐结束时,请告诉他们谁是朋友。你们有什么共同点?

(2)游戏可以玩三次,老师提醒孩子根据衣服、性别、头发等特点找好朋友。

教学反思:

设计这节课时,我介绍了主题中一个故事的内容,孩子们很感兴趣。讨论分类方法时,孩子们纷纷发言,起名板时跃跃欲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协商,根据某一特征对树叶进行分类,并掌握分类的方法。最后设计了送树叶回家的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让孩子了解了“树叶落叶归根”的自然规律,增长了见识。整个课堂,孩子们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掌握分类方法,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合作交流,享受成功的乐趣。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孩子的自主探索重视不够。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尝试直接给树叶分类会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