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认识幼儿园玩游戏这一基本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孩子的心理过程和人格品质可以得到更快的发展。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们对幼儿园游戏有几个误区:

误区一:游戏是指免费游戏,功能是让孩子自己玩。只要没有问题,老师可以不管。

误区二:游戏是休息休闲,孩子在游戏中学不到知识。游戏只能满足孩子贪玩的天性。

误区三: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不能相提并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根本转变,自主游戏越来越被重视和接受,强调儿童的基本权利,强调自主控制,让儿童成为游戏的主人。要求幼儿园教师把玩游戏作为基本活动,这不仅要求教师为幼儿提供玩游戏的机会,还要求教师具备发现、分析和引导的意识和能力。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人生过程就是他经验积累的过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的游戏就是他们的生命,孩子往往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因此,《幼儿园工作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强调幼儿园要把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幼儿园游戏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已经开始重视游戏的开发,但在游戏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为了游戏而游戏,追求高品位、精致的游戏环境创设,老师包办一切,而不是把准备游戏环境的过程当成孩子游戏和学习的过程。要从根本上扭转幼儿园的这些倾向,首先要改变游戏与学习分离甚至对立的观念。只有当游戏被视为学习的第一,也就是说,儿童可以在快乐和独立的游戏中学习,游戏才能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教师既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又要反对和避免把游戏作为灌输知识和技能的手段,更要重视游戏本身所特有的主观发展潜力。

游戏是孩子的自由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游戏、课程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学本质上是教师对儿童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游戏作为儿童的一项基本活动,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中有大量的学习活动,所以孩子游戏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的过程。比如在“快乐餐厅”的游戏中,通过自制食物、招呼客人、向客人推荐特色美食、招待客人等一系列活动,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数理逻辑能力、沟通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所以,孩子的游戏和学习活动不应该割裂开来,而应该视为一体。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应渗透到幼儿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游戏为基本方式。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目的不仅仅是让幼儿“玩”,更重要的是引发、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游戏不仅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实施方式,而且具有重要的课程生成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建构新的课程,使课程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自然生成。因此,我们应该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幼儿园游戏、课程和教学之间的关系。

目前幼儿园的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充分表现自己;一类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的教学游戏。因为前一种游戏是自发的,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广大幼儿教师对此已经达成* * *认识,所以都非常重视幼儿创意游戏的组织和引导。但在实践中,如何才能真正让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呢?

为了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我们必须重视这两种活动对儿童发展的不同价值,并保证这两种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儿童自发的、独立的活动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这里虽然没有具体的发展方向,但是体现了发展的所有趋势。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和谐发展。因此,幼儿园必须给予

孩子有机会充分发展这样的游戏。

有组织的游戏是丰富孩子生活的主要方式,因为游戏代表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反映了孩子的生活体验。游戏也丰富了孩子的生活。儿童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创造、体验和游戏的世界。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他们需要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因此,在幼儿园里,鼓励教师为孩子提供特定环境下的区域游戏。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新教育理念对传统理念提出了挑战。丁海东教授对幼儿园游戏的分析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认识: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的自主性,是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促进幼儿的自主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自主自发的活动,是针对游戏本身的愉快活动。因此,游戏要充分体现儿童的天性,是出于自身兴趣和需要的自发的、轻松愉快的活动;同时,儿童游戏总是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在特定的情境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的。因此,要注意引导儿童体验生活,创造和提供适合儿童表现和创作的环境,允许儿童在游戏中出现不真实、幼稚的行为,把儿童当儿童看待,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看待儿童游戏;此外,游戏不仅是每个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活动,也是所有孩子和老师的集体交流活动。可见,游戏过程也是促进“* * *”每个成员个性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友善、有凝聚力的“* * *”的过程。比如参观山东省农科院的幼儿园,看到孩子们对游戏的投入,让你仿佛真的进了超市、理发店、医院、艺展管。再加上老师的积极配合,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特别开心,特别自由。不难看出,在这个幼儿园里,游戏真的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孩子们在和老师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和经验。在这里,孩子真的成了游戏的孩子。当你看到他们的笑脸,你就能感受到,这个时候的孩子是真正快乐的孩子,这个时候的老师是真正快乐的老师。

在儿童独立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在行使成人权利、享受成人自由的满足感给儿童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这是其他活动无法比拟的;在孩子独立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的天性自然流露,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游戏最根本的价值。所以游戏首先要保证孩子享有游戏的自由和自主的权利。“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验”——推广孩子快乐的游戏,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快乐,成为我们今天看待游戏的新视角。

总之,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的游戏,保证孩子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应该是每个幼儿园的宗旨和方向。

一、科学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在生活活动中,幼儿园的日间活动丰富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比如在组织孩子洗手、上厕所、吃饭的时候,老师可以用一个手指游戏,用一个简单易行的游戏贯穿整个生活活动,让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将教学活动游戏化,将教学与游戏作为互补的形式融合在一起,模糊游戏与教学的边界,从活动的时间、空间、内容、形式上融入儿童的体验。教师在直接指导小组活动时,要保证孩子的积极参与,避免隐性的时间浪费。在自由玩耍的时间里,应该给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机会和许可。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关心、接纳和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及时、恰当地做出反应,形成合作的师生互动。

第二,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第三,创造一个支持孩子玩耍的环境

正如蒙台梭利所倡导的,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从事愉快的活动,通过有趣的“工作”塑造自己的精神,儿童才能实现“正常化”。因此,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利于并促进孩子的发展。以前老师们想尽办法给这个班的孩子创造最适合的环境,但往往得不到赏识。如果让孩子自己动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时,会自豪地说:“我们是这里的主人”,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创造环境和独立玩耍的欲望。比如用自己画的画和纸工装饰每个活动区的墙壁。只有丰富多彩的环境才能激发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从游戏中学习,寻求获得各种有用的知识和经验。但如果只提供给孩子玩耍的场所,里面的物品单调,孩子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或者提供一个玩游戏的地方,但是没有相应的玩具材料,孩子即使感兴趣也玩不了游戏;或者虽然提供了玩具和材料,但这些玩具和材料可能会大大超出孩子的实际体验水平,要么是因为太简单,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要么是要求太高,太难引起孩子的兴趣。可见,孩子玩耍的环境应该是多变的,可操作的。

第四,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孩子游戏。

首先,不同年龄特征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游戏。比如小班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所以老师在玩游戏的时候要时刻关注孩子。当他们对新玩具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者只是喜欢玩某一种玩具的时候,老师就在旁边,用和孩子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做游戏,会引导孩子模仿,对孩子起到暗示性的引导作用。对于中大班的孩子,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提问者、倾听者、解决问题的帮助者来指导孩子的游戏。即当幼儿需要教师参与游戏或教师认为有必要介入引导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的互动,对游戏起到引导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给孩子提供一段时间,告诉他们游戏中的过程经验、存在的问题、创意思路和做法,并通过孩子之间的讨论,与孩子分享已有的经验。

其次,针对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引导游戏。老师要根据每个游戏的特点和孩子的需求来引导游戏。儿童玩的游戏因材料不同、游戏规则不同、儿童在游戏中活动的大小而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式。不同游戏主题中的问题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角色游戏中,可能因为不与人互动而产生矛盾,也可能因为物资无法满足需求而出现问题;也许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演中道具的运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在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技巧或指导;

那么对于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剧情发展阶段,就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孩子的游戏剧情、表演、每个阶段的需求都不一样,所以对每一段的引导也要不一样。如果老师不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来引导游戏,可能会让孩子的游戏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