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学生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标教学
一,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人文特色
20世纪,蔡元培先生倡导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育,深刻指出美育具有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在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美术课程标准》已经明确“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新课程标准将艺术教育的基本性质确定为人文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走出了艺术教育注重单一技能培养的旧误区。新教材内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显著的人文性,将美术知识渗透到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类人文主题中,既保持了美术学习由浅入深的逻辑体系,又围绕人文主题进行编写。比如七年级上册《劳动——人类创造的源泉》的学习,让学生在欣赏绘画的同时,体验劳动的意义。人文主题与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旨在将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原为艺术与人文的完整奇妙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因此,艺术教育对人的人文素质的发展起着独特的、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二,挖掘美术教材的人文内涵
美术教学是美育的直接形式,是培养人文精神的第一步。艺术可以直接模仿现实生活和自然事物,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各种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场景;艺术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静态凝练的画面和艺术造型,表现客观世界的美丑和作者的审美意识,给观者以审美的理解、教育和感染。美术教材中广泛使用离学生“近”和“远”两类范例作品。“更亲近”的作品是指教材中选取的学生作品和活动的图片,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感到亲切。“远”作品是指在教材中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作为欣赏对象,让东西方的经典文化遗产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欣赏大师作品有助于学生沟通个人情感与全人类情感、个人经验与全人类经验,提高个人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说“近”的作品唤起了学生亲切的人文情怀,唤醒了他们的创作信心、欲望和需求,那么“远”的作品则培养了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品位,在热爱和弘扬本土艺术的同时尊重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这两类作品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它们相辅相成。
第三,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这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一些新的教学原则,采取一些新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实施人文教育,通过美术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结合人文精神的特点,我探索了以下途径:
1.采用多样化的课堂组织结构,巧妙设计教学活动。
人文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即以学习者为中心。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把自我实现的权利留给了学习者。因此,美术课堂教学不应该程序化、模式化,形成固定的套路,体现人文精神的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有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合作教学。良好的合作态度和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事实上,人类文明的几乎所有成就,绝不是单个个人努力的结果。在美术课中,让学生在绘画、设计、装饰等方面相互合作,可以使个体在积极的合作与交流中相互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谦逊意识和文明意识。比如七年级上册“我为校园增色”单元,我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校园雕塑模型。在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支持和相互信任,积极沟通交流,圆满完成集体学习的任务。同学们在小组交流活动中互相打动对方的心,表达彼此的感受和人文追求。(2)游戏教学。“游戏”是人性,也是最自由的状态之一。游戏教学愉快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设计《服装设计》这门课程的流程时,安排了一个小游戏:请每组的几个代表穿上他们精心挑选的学生服装,进行一场服装表演,比较哪一组最好。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环节,却让学生立刻融入到学习情境中,激发兴趣,活跃气氛。但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游戏形式,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不能为了单纯追求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的形成而流于形式,降低了美术课程的纪律性。另外,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也是游戏的参与者。教师的活动和尽可能平等的交流可以促进师生人文精神的建构。(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不仅能有效地将声音、图片等图像科学地结合起来(这本身就体现了美术的综合性),增强对人感官的刺激,还能增加信息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比如我在《多彩脸书》课上,因为在多媒体课件中选取了大量相关的图片和音乐素材,学生们兴趣盎然,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课外知识。这种上课比用传统媒体的效果更快更明显。
2.营造和谐人文的教学氛围。
人文教育应以塑造“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为目标。艺术是一门与“灵魂”相关的科学。没有良好和谐的教育氛围,就没有思想的自由,就没有以艺术创作和欣赏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一句空话。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平等的、相互依存的。在人文氛围良好的课堂上,师生不仅心情愉悦,还能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可以表述为:(1)教师语言“人类文化”。教师要放弃过去的“神圣”地位,用描述性、解释性、情绪化的语言与学生对话,而不是灌输,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要轻易给学生压制性的批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在精神上鼓励学生,多说表扬的话,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如果老师总是高高在上,不断地批评和训诫学生,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学生自身存在的主体性价值,是非常有害的。(2)教师的行为是“人类文化”。它是指教师以亲切的眼神、动作、作业指导等教学行为面对学生,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和不加掩饰的表现与学生友好相处。(3)环境布局“人文”。恰当的环境布局可以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将人文精神的教育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比如教室内布置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陈设,教室内外学生的书画作品,校园内人性化的标语和宣传广告牌,特别是学校艺术节等活动中班级版块的展示,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总之,教师从语言、行为、环境布置等方面主动关心学生的感受与体验、理想与主张,并与之密切相处,实现心灵之间的人文对话与交流,最终营造良好和谐的人文教学氛围。
3.加强人文互动,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自我发展,积极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室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断的自我充实,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同时激发群体智慧,发挥团队精神。要打开学生的眼睛和嘴巴,给他们观察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表达感受和理解的机会,从而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做主动的“倾听者”,时刻以宽容的心态欣赏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所以教学一定要让他们时刻体验到人格所能得到的尊重和老师的关怀。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美术教学过程应该是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综合发展的过程。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人文特性,挖掘美术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美术教学中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将会构建无数美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