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仅是对论文原始引文的尊重,也是对论文内容和论点的丰富。以下是我为你收集的学前教育参考文献。我希望你会喜欢它们。
尼尔·班尼特等著《学前教育参考》1 [1]柳岩等译《通过游戏教授一个教师的概念和课堂实践》[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罗文君。蒙台梭利混龄教育实践难的原因分析[J],教育搜索,2011(4)。
[3]张·。混龄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发展[J],建南文学,2011
[4]华爱华。儿童游戏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2-203。
[5]舒聪敏。论孩子“教”孩子[J]。幼儿教育,2001(12)。
[6]华爱华。儿童博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12
[7]丁海东主编。论学前游戏[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6-117(5). 230。
[8]柳岩。《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9]赵莹莹。论混龄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实践价值[J].生命力,2010,(4)
张博。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教育指南(下半部分),2010,(2)
玛丽亚·蒙特梭利。肖永杰译。蒙特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2。
计燕吴玉泓。幼儿教师开展混龄活动的态度与指导调查[J].幼教园,2006,(4)
胡颖。对我园实施混龄教育的思考[J]。山东教育(学前教育学报)2005(Z6)
学前教育参考资料2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45。
[2]曾。儿童亲社会行为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79
[3]王海妹,陈会昌,顾传华。儿童分享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58。
[4]陈会昌,耿喜凤,秦莉莉等. 7-11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3):571-574。
[5]丹飞,刘艳华。婴儿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07。
[6]吴念洋。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2(4):63。
[7]岑国桢,刘景海。5-11岁儿童分享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88,(1): 19-23。
[8]郭·。3.5-5.5岁儿童分享水平发展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6,(5):36-37。
[9]李南。丹麦幼儿园“零”教育及其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
珍妮特·莫伊斯。由柳岩等翻译。仅仅是游戏吗?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王海妹,陈会昌,张广珍。4-6岁的孩子分享“附带品”和“自有品”[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37-43。
[12]邢文姬。玩具屋属性对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0):36-40。
[13]李有穗,赵颖。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训练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
[14]吴念洋,许。3-6岁儿童亲社会行为一致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2,(5):51-53。
[15]耿熙凤。朋友关系与儿童分享行为[J]。佳木斯大学学报,2005,23(6):100-102。
贾蕾,李友穗。儿童社会观点采纳与分享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与行为研究,2005,3(4):305-309。
[17]耿熙凤。儿童分享与训练的影响因素[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14-115。
杨恒郭莉萍。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7,8)79-83。
[19]寇还是赵。小学儿童对同伴亲社会行为动机的评价[J].心理学探索,2004,(2):48-52。
[20]李德仙。儿童分享意识与行为发展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 16-18。
学前教育参考3[1]刘俊生。天使的心: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8,190。
宗,李丹。2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和亲子依恋的关系[J]。上海教育研究,2005,(9):46,47-48。
[3]冯夏庭,邹晓峰。澳门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调查研究[J].教育指南,2002,(5):48-52。
[4]马娥,丁继兰。3-6岁儿童自由时间亲社会行为的一致性。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5):69-72。
[5]张莉。榜样和共情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26-32。
[6]李·。移情训练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4,(三):150-154。
[7]魏玉贵,李友穗。不同共情训练方法对儿童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1,4(5):557-638。
[8]桑彪。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30-431,367,427,430-431。
[9]岑国珍,刘京海. 5-11岁儿童分享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传播,1988(2)。
[10],莫,等。3-5岁儿童分享行为与心理理论和所有权认知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3,(1): 24-31。
[11]赵娇,王立伟,苏,不同内容的谈话训练对5-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1,(3): 47-565438
[12]王涛,3-6岁儿童分享行为和分享观念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3]唐慧琳,颜娟,玩具数量对3-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9):90-93。
王梅芳,庞卫国。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观察与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15-20。
杨。4-7岁儿童在冲突情境中的分享行为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
学前教育参考4 [1]中华人民共和国* * *和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继美,冯晓霞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国人民* * *和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阎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嘉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大卫·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儿童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大卫·a·温内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儿童的第二次探究活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