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如何在游戏中学习绘画方法?

儿童创造性表达的内在心理因素之一是欲望。可以说,在儿童绘画活动中,这种欲望就是游戏。小班的孩子感性经验少,外貌差,思维的直观动作差,控制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差,绘画技能低。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们不仅抹杀了孩子对绘画的兴趣,也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一次冲击,以至于绘画技巧得不到提高。所以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把孩子的绘画过程看成一个游戏过程。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游戏化的语言,让孩子觉得绘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游戏。第一,选择孩子感兴趣、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小班的孩子观察直观,生活经验少。他们往往只对画日常生活中熟悉而有趣的物体感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活动的教材时,应选择儿童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青蛙妈妈和宝宝,大白兔吃草,小猫吃面条,我帮妈妈给球上发条,气球飞起来,好吃的饺子等等。有了孩子感兴趣的教材,可以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提高孩子的绘画技能。二、提供多种绘画素材,让孩子觉得绘画是一种游戏。小班幼儿的直观动作、对自身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育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容易激发孩子的操作兴趣。所以,老师需要给孩子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素材,让孩子自由选择,既让孩子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让孩子觉得绘画是一种游戏。比如:给孩子提供各种剪成条的皱巴巴的纸,让孩子揉成团来粘贴、装饰画作;提供各种形状的印章,让孩子画印章;提供纸团给孩子压印;在各种容器中提供各种大小的珠子,供儿童滚动;为画画活动提供毛线,让孩子贴图片;给孩子提供吹画的吸管;提供棉签和各种颜色的颜料给孩子点画上色。例如,在滚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珠子和容器,在容器中放一张白纸,将沾有颜料的珠子放入容器中,左、右、前、后摇动容器,这样白纸上会出现各种线条或图案,色彩丰富而美丽。然后有的孩子把揉皱的纸揉成团贴在纸上,用棉签或油画棒在纸上画几笔。变成了花园、彩径、布、手帕、避雨的鸡等生动有趣的作品。孩子们很有兴趣地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孩子还在为自己的杰作欢呼,露出开心成功的笑容。活动结束后,一些孩子继续画画。可见,为孩子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素材,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作品的方式,让孩子觉得画画就是在玩游戏,让孩子觉得画画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同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第三,游戏语言在绘画活动中的运用。小班孩子好动,模仿性强,行为受情绪支配。他们把画画当成一种游戏,去练习。只有在这种绘画游戏中,孩子才能感受到自由,没有精神压力,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幻想地发挥内心的情感。在活动中,我从激发孩子的兴趣入手,赋予他们适当的角色,即利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话题,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一次绘画活动《气球一家》开头,我先问:小朋友,你见过气球吗?气球是什么样的?然后我会一边给小朋友画气球一边讲故事:今天天气真好。气球宝宝和父母一起去天上玩。他们穿着各种衣服真的很开心。这些婴儿太淘气了,他们离开了他们的母亲。有的飞下来,有的飞起来,有的被风吹翻,差点摔倒在地。爸爸妈妈真的很着急,但是觉得真的很好玩,一点都不害怕。故事一下子吸引了每个孩子,激发了他们画气球的兴趣。所有的孩子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讲故事、画气球,同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小猫吃面的活动,我们班王波的小朋友以前画了一半,就不画了,坐着玩笔,我说,小猫不开心。它说面太少了,我还没吃饱?王波,你能帮我多画些面条吗?这样我就可以吃饱了。王波小朋友听了,高兴地说:好啊!说完,立刻拿起水彩笔画了起来。我赶紧说,凯蒂,谢谢你,王波。王波的孩子们高兴地说:不客气。说完又继续仔细画。在老师游戏化语言的暗示和鼓励下,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绘画是一种游戏,从而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第四,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绘画技能。虽然小班的孩子年龄较小,绘画技能较低,但还是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抄写活动不是小班孩子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所以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吹泡泡活动,我们先让孩子玩吹泡泡游戏。老师引导孩子在玩耍的时候观察太阳下气泡的大小、形状和颜色。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画圆的技巧,启发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绘画,感知色彩之美,画出不同颜色的泡泡,既能引导孩子学习画圆的技巧,又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再比如:在萌鸡活动中,先组织小朋友到喂食角和鸡一起玩。通过观察、触摸和喂食,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无意识地感知鸡的生活习性和走、啄、跳的动作,并能画出各种形态的鸡。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绘画技巧。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儿童将绘画视为一种游戏,儿童绘画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孩子们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得到绘画的练习,绘画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