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为什么孩子们喜欢游戏

论作为儿童基本教育活动的游戏

1随着学前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完善,为了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更好地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重视学前教育,加强学前儿童游戏研究,实现对学前儿童游戏的科学指导,已成为学前教育普遍关注的话题。游戏是以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以主动性和愉悦性为特征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游戏和学习是完全不同的活动。相反,玩耍的过程恰恰是孩子的学习过程,是孩子认识周围环境、掌握社会文化历史经验的过程。因此,幼儿园应该把游戏作为基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重要方式,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是教育专家认可的,是实践证明正确的。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前苏联的阿尔金把游戏称为“儿童心理维生素”。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游戏包含了孩子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在游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决定的。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形象化和无意化的特点。具象特征使儿童无法主要通过语言解释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无意特征使儿童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完成一项单调的学习任务,缺乏趣味性、生动性、活动性和多变性;所以那种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依靠语言讲解的学习是不适合幼儿园教育的。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提升游戏对幼儿成长发展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把游戏作为主课,把玩具作为教材,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社会、了解生活、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提升才干、增强体质,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游戏的基本特征及其作为幼儿教育基本活动的必然性。游戏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儿童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 * *知识,即游戏具有教育价值。在幼儿园的很多活动中,很多游戏贯穿了语言、音乐、计算、美术、体育和日常生活。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获取知识,接受教育。

四年多来,各国不同学科的教育工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游戏与儿童发展、早期教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提出了游戏的发展和各种游戏理论。目前这种研究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继续加强。21世纪,人们都在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孩子就是这种教育的开始。游戏是童年的共同语言,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长期以来,在中国有一种广泛的影响,认为游戏不是学习,游戏和学习是完全不同的活动。这种观点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也体现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科书中。游戏满足了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游戏的过程既是儿童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也是儿童经验的社会建构过程。而学习的过程就是获得经验的过程。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影响人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学只是孩子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否定游戏为学习,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价值,也从根本上否定了幼儿园把游戏作为活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现在,随着幼儿观的改变,玩耍与学习的内在联系被揭示出来,“Xi之于玩耍”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使得幼儿园在游戏性和活动性上下功夫。游戏之所以成为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因为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需求。游戏也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包括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强化,由此产生的快乐让孩子对游戏本身产生兴趣,以此类推,游戏成为孩子稳定的兴趣和基本活动。游戏是儿童自发的、独立的、可选择的活动,它能给儿童带来快乐,满足他们的需要,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幼儿园游戏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自发的自然游戏,因为幼儿园环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专门营造的有序环境,富含有意识的教育。

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掌握班级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在自己的班级选择适合孩子的游戏,游戏的难度要适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幼儿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小班的孩子理解力和观察力都比较差,老师在指导的时候语言可以更具体明确一些。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增加游戏的难度,使其在游戏中得到提高。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自由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自己需要的玩具。

现在,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一项基本教育活动,正贯穿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也开始更加重视游戏的作用,并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引导。游戏的教育价值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游戏的基础上实现的。

7.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实施的问题。

(一),家长和老师对游戏的偏见

传统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获取人类已有的社会文化知识体系,前一阶段的教育只是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准备知识和技能。在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指导下,幼儿园教育主要采用班级或小组教学的形式,讲解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前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组织幼儿通过听课、练习、记忆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呈现出小学化和成人化的趋势。

(二),忽视儿童在游戏中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死记硬背在学生身上,只把游戏当成日常教学中的套路。他们认为玩游戏就是让孩子打打闹闹,玩得开心,不把游戏里的学习内容贯穿始终,忽视了游戏的教育作用。连游戏都是老师按照自己的计划玩,忽视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予幼儿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的权利,决定游戏的主题和方式,解释游戏活动的结果和分享游戏体验,教师要尽量采取间接的、隐性的引导。

(3)、游戏是单纯的工具性和游戏模式。

有些人片面地把教育理解为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集体教学活动。认为游戏只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为了引起孩子上课的兴趣,吸引和保持孩子的注意力,游戏只是形式上的引入。这种游戏活动被教学占据,使得真正的游戏脱离了幼儿教学,只把游戏作为简单的工具。

因此,在保留独立游戏活动的同时,将游戏引入教学,使教学游戏化,是教师的重要途径。

五、幼儿园游戏的指导策略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学习,获得经验,与他人交流。在儿童游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幼儿园游戏指导要注意观察。

教师要制定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孩子玩游戏,充分利用游戏的教育作用,减少引导的盲目性。教师的指导要依靠对孩子游戏的观察,用观察了解孩子的游戏水平,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做好计划和记录,保证孩子能更好地玩游戏。

发挥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

游戏活动是以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游戏伙伴和内容,决定活动材料的使用方式和方法,即自己决定怎么玩,和谁玩,怎么玩。教师及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可以拓展和丰富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引导游戏。

孩子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游戏方式和类型,对老师的引导态度也不同。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区别对待。他们不应该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第六,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教育活动的意义。

(一)、游戏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途径。

孩子无法像成年人一样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只有游戏才能实现这个功能。因为游戏是社会活动的反映,它把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融入到游戏中,以娱乐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孩子在游戏中认识事物及其规律。这样可以降低孩子的认知难度。如果让孩子学习纯知识和理论,他们会觉得很难。相反,游戏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因为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形式。

(二)游戏对促进儿童身体发育非常重要。

婴儿期,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是身体各部分功能成熟的关键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体育锻炼可以训练孩子的身体机能外,游戏是孩子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游戏给孩子带来愉悦的心理,但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必须自己玩游戏才能继续。儿童的游戏不得不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完成,从而锻炼了儿童的身体。

(三)游戏是心理健康的保障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儿童的心理障碍是由于儿童缺乏社会交往造成的。在幼儿园游戏教学过程中,幼儿必须相互交流,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完成,所以游戏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身体,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证。对于其他教育学科来说,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可以把其他学科的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教给孩子,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

戏剧是儿童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儿童获得最大发展的最好方式,是儿童学习的基本途径。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游戏也是孩子最喜欢和最能接受的方式。可见,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领域的意义重大。近年来,人们非常重视教育和儿童观的转变,更加重视游戏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独特教育作用。

10学前时期,游戏在活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引领活动是指“最适合”儿童发展水平、最能满足儿童需求的活动,是促进儿童最优发展的活动。

游戏之所以最适合儿童发展,是因为游戏不仅能满足儿童的需求,而且在满足需求的过程中还能产生新的需求和新的心理功能。游戏构成了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最佳状态。游戏统一了孩子们的活动。只要是孩子自主选择的活动,孩子总是用游戏的态度去对待,连吃饭睡觉都充满游戏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