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做什么的?孩子也会跟着学。

最近长沙一个10的小男孩想上兴趣班,想找妈妈咨询一下。

结果我妈说:摆摊卖凉粉,自己省钱。有钱才能报羽毛球兴趣班。

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会让他们印象深刻。我爸妈也给我上过这样的课,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和父母一起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这个时候,父母怎么教,孩子就跟着教,不会教的就跟着教。

孩子会模仿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动作或事物。

有个熊海子,喜欢看动画片《熊出没》。漫画《熊出没》里经常有一个故事,就是森林里的两只“熊”经常被伐木工人“光头强”追赶。

“两只熊经常逃跑的“姿势”就是这个熊海子学的,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熊”,奔跑的姿势和漫画里的熊一模一样。

一开始他妈妈也没注意到,只是觉得孩子跑步的姿势和别人有点不一样。

但是熊海子经常这样跑,妈妈越来越奇怪,怀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第二天晚上,父亲回来,发现孩子跑步的姿势。

父亲盯着孩子看了一会儿,然后他的眼睛突然转向。电视里正在播放动画片《熊出现了》,正好伐木工人“光头强”在追两只熊,孩子跟着电视在地板上跑来跑去。

父亲突然笑了,告诉妻子,孩子的动作是学漫画里的两个狂怒的动作。

以前孩子都是跟着父母学走路的,但是看到动画片里的动作,就更感兴趣了,于是就模仿这个跑步的动作。

这种现象说明孩子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作为他们的启蒙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和引导他们的价值观等等。

所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小时候因为学习被父母拉去经历了一次社会暴打。

因为爱吃丁丁糖,所以讨厌上学。我在家哭闹,说不想上学。我想买丁丁糖。我妈说:“我没钱,我得去买丁丁糖挣钱。”

我妈也给我提供了赚钱的渠道。第一条是:路上看到就捡瓶子,也就是“捡瓶子。”第二个:回老家“采金银花”卖。

第一次去路边捡瓶子,根本不是捡,是抢。看到别人扔的瓶子,我就准备捡起来。结果我一起床,旁边的阿姨就先把瓶子拿走了。我眼含热泪看着自己的丁丁糖进了别人的口袋。

后来别人抢不到了,我就去垃圾箱找,但是垃圾箱少了,因为经常有别人光顾我。捡了一天,灰头灰脸的回家,手里的瓶子一个塑料袋都没装。

然后,我回老家摘金银花。五月的天空很美,我知道,很热。

经过一下午的采摘,我收获了一大袋金银花。虽然我浑身是汗,手上也有一些刺刺,但是我很开心。这么多金银花,我绝对可以换很多丁丁糖。

当时我就想,就算我不这样上学,除了捡瓶子抢瓶子,应该也挺好的,而且“心满意足”的感觉还挺开心的。毕竟我只工作了一天。如果我每天都这样呢?

天真,自我感觉这么好,结果让我傻眼。我妈把金银花蒸熟了,再晒干,一大袋金银花,干了以后就剩两只手了。如果是丁丁,还不够塞牙缝。

我妈也没说什么,直到我把找来的瓶子和金银花换成钱,再换成丁丁。果然,结果是一定量的糖。我辛辛苦苦干了几天,真的不愿意得到这么一点点成绩。

这个时候,我妈出现的正是时候。看着我委屈的表情,我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妈妈说,挣钱很难,儿子。看看爸爸妈妈每天在外面工作,就像你以前捡瓶子一样。你不仅要走很多路,还要和别人争瓶子。摘花也很难。摘了一整天也只能收获这么多。事后需要多少才能养活自己?孩子,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才能走出来。

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第二天,我背着我的小书包去上学了。

不要生父母的气,不要学习。学习是为了自己。父母送你去一个好地方读书是为了你自己的未来。学多少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