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轮盘游戏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新闻报道,东莞一个7岁的小男孩跟着父母去了一家餐馆。吃饭时,他不停地转动餐桌上的转盘。吃饭时,放在餐桌上的一壶开水因为转盘太快从餐桌上滑落,一起吃饭的唐女士被烫伤。经鉴定,烫伤程度达到10。

唐女士要求赔偿,孩子父母不同意,于是原来的好朋友告上了法庭。一个孩子不经意的小动作,却带来了如此严重的后果,这是家长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事情的结局是孩子家长没有尽到监管义务,应该赔偿。这个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希望家长们看到事件的本质:那就是教会孩子餐桌礼仪有多重要!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关于我侄女的帖子。妹妹带着6岁的外甥女回娘家,孩子们在饭桌上翻菜,挑好吃的,给她端来一盘排骨,一盘虾,不管别人。不是我舍不得订单,而是我觉得这孩子真的很没礼貌。

然而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

安徽省合肥市某幼儿园对园内87名幼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34%的孩子会安静吃饭,14%会邀请长辈先坐,只有5%的孩子不会随意翻菜。高达95%的孩子会随意翻动食物,只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

日本有句谚语:“从一个人拿筷子的样子就能看出他的来历。”

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潜意识里,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可以被“特殊对待”,小动作无伤大雅,于是纵容孩子的不礼貌行为,却不曾想,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变成不懂礼貌,没有教养的人。

而基本礼仪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试想一下,谁愿意和一个粗鲁又“站着坐”的人交流?

所以,如果家长一味溺爱孩子,现在“挽救”孩子的困难,只会在以后用更多的挫折来弥补。

英国一直有“把餐桌当教室”的传统,认为餐桌是最好的教育课堂,父母会通过用餐礼仪教会孩子如何与人分享,如何尊重他人。

中国的餐桌礼仪自古就有,孔子说“吃饭不说话,睡觉不说话”。

作家丰子恺有一次设宴招待远道而来的朋友,有几个孩子一起去。席间,几个孩子吃完饭想先走。丰子恺悄悄告诉孩子们,主人要等客人吃完才能走,否则会让客人觉得很尴尬,觉得很能吃。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孩子们长大后仍然记得这件事。

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父母溺爱孩子,忘记了用餐礼仪,造就了饭桌上的一群“熊孩子”。

那么,有哪些传统的用餐礼仪呢?

有个记者曾经去拜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查,说“你在哪个大学和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卡皮查:“幼儿园。”

卡皮查:“把自己的一半东西给朋友。不要拿不是自己的东西。吃饭前把东西整理好,洗手。”。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都是这些。"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有些家长说,他们也知道餐桌礼仪很重要,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教育孩子。其实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管理你的餐桌礼仪。父母是孩子行为的榜样,只有以身作则,孩子才能有好的模仿者。央视的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吧》。这是父母榜样力量的最好证明。

如果父母在自己吃饭时啧啧有声,翻菜,那么孩子必然会效仿,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父母吃饭时,让长辈先坐,孩子吃饭时自然会学会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先坐。所以,家长希望孩子养成良好的礼仪时,要从自己做起,管好自己的餐桌礼仪。

让孩子知道行为背后的意义。当孩子在饭桌上表现出这些不良行为时,家长不要一味的责骂,因为孩子往往只是好奇和探究,并不是故意捣乱。所以家长要尽量给孩子解释不能做这些行为的原因,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饭前不洗手,会把细菌带进肚子里,可能会生病,拉肚子;在餐桌上玩转盘可能会弄洒食物,烫伤别人,非常危险...孩子知道这些行为不好,父母制止自己,也不会因为迷茫而委屈。

让孩子通过游戏学习礼仪。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当枯燥的说教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时,我们不妨给孩子设计一个小游戏,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让他们理解得更透彻。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午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充满童趣的游戏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餐桌上的礼仪。

提前做好准备。家长带孩子出去吃饭,可以提前告诉孩子不要在餐厅里乱跑,不要敲打碗筷等注意事项,让孩子做好情绪准备;还可以准备一到两个孩子平时喜欢看的玩具或者绘本,这样在大人和孩子吃饭速度不一致的时候,孩子可以玩玩具或者看绘本转移注意力,避免孩子因为等待时间长而蹦蹦跳跳或者哭闹。

很多家长总是过分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却忽视了礼仪的教导,让孩子变得粗鲁无礼。其实只要家长表现出一点耐心,就会培养出一个举止得体,举止优雅的好孩子!

你对餐桌礼仪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