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和观察儿童世界的思考
一、教师如何有目的地观察?
教师在观察孩子的游戏活动时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但教师从不同角度获得的信息和价值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观察之前,首先要根据游戏发展的程度和幼儿能力的差异,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观察呢?这时候要先确定和明确观察的目标和目的,再进行观察。教师只有有目的地观察,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游戏的不同时期,老师的观察目标也不同。比如我们干洗店成立初期,我们的观察目标主要是孩子对干洗店游戏的兴趣和投入程度,关注孩子是否对游戏感兴趣。随着游戏的逐渐深入,我们的观察目标也逐渐从儿童的兴趣转变为儿童与游戏中材料的互动、儿童的语言交流、儿童替代品的使用等等。教师的观察对象不能太大、太多,也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不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适的观察对象,而只是笼统、简单、形式主义地进行观察,那么教师的观察就失去了意义。
二、教师如何持续观察?
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孩子,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需要持续观察,深入观察孩子的玩耍行为。那么如何持续观察:
(一):注意观察游戏过程
在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时,老师往往会关注结果,比如孩子今天可以用卷发棒为“客人”烫发等等。而忽略了孩子在游戏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角色扮演应该是儿童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求,让孩子主动去玩,主动去学。
有些老师在观察到孩子的能力和语言有欠缺,或者孩子的行为影响了角色游戏的发展时,就急于引导和督促孩子,希望孩子能按照老师预设的“轨迹”走下去。这样,老师抑制了孩子自学的机会。
在观察中,教师要注意孩子玩耍的过程,学会等待。比如我们班干洗店刚开业,发现没有顾客。第一天只有一两个顾客,第二天顾客还是很少。老师观察到了这一点,但没有直接干预,继续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第四天,干洗店的一个服务员主动拿着篮子去各个角色区收衣服。这是个好主意。别的孩子看到并模仿了这个“服务员”,这是孩子通过游戏主动学习和模仿的过程。如果老师没有关注游戏的进程,直接介入强行“邀请”其他孩子去干洗店,那么这么好的想法就失去了,孩子也就失去了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观察中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二)注意观察进步的要求
教师在观察个别儿童的游戏行为时,往往会在不同时期对儿童的能力发展提出不同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要深入,要分层次接近。例如,我们班的闫妍就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孩子。当她在玩洋娃娃房子的时候,老师发现她已经能够遵守洋娃娃房子的规则了。然后在第二次观察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孩子在游戏过程中的语言交流或者合作能力。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可以观察儿童替代品的使用情况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从而使观察具有连续性。
三、教师如何在观察中记录孩子的行为语言?
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观察和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评价和提高幼儿的能力,帮助教师进行引导教育。所以教师在观察和记录的时候一定要记录有用的信息,不能笼统随意的记录。
(一)记录的内容
教师对孩子的观察记录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有的老师会记录孩子的游戏,比如:“* *孩子今天在娃娃家玩得很开心,一直持续到游戏结束。”这种记录是没有意义的,并不能反映游戏中的问题和策略。应该根据观察目标有选择地记录。如果需要观察幼儿的语言交流,就要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对话以及不同幼儿的反应和动作,便于教师收集有用的信息。
(2)记录的方式
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方便来记录。(1)儿童行为的描述性记录。(2)以表格形式记录。(3)通过快照记录。(4)抽样观察(对目标儿童的观察,时间抽样和事件抽样)。)p41
《幼儿园教育大纲》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对幼儿的需求保持敏感,及时恰当地做出反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对观察敏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相应的策略。幼儿园课程改革给了我们教师很多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观察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