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作为收藏家“玩物”的白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货币化的?
白银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天然的等价交换物,在战国时期的各种货币中并不能明确地看到白银的影
子,珠宝、玉器、刀币等是战国时期真正可以用于交换的货币,此时的白银只是作为收藏家的一种乐趣而存在。
后来到了西汉时期,白银的地位有所提升,到了汉武帝时期,白银进入“白金三品”的行列,但无论是拿当时人们对于货币的观念还是实际使用习惯来说,把白银称之为可以用于交易的货币都不恰当,也就说此时虽然银贝之类的银制品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它仍然不是官方所认可的货币。
但是后来,白银已然作为一种贵重的金属并且担负着货币的各项职能。那么白银是怎么从收藏家中的“宝藏”变成市场上广泛流通的货币呢?这要从唐朝说起,从唐朝开始,白银才正式改变了自己的地位,广泛用于交易、皇家赏赐、国际贸易等各种领域。
并且在唐朝繁荣的社会文化中有了自己的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而这种“身份”地位的转变除了唐朝自身社会群体和经济结构的内在需求促使之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个背后推手,这便是丝路贸易。
白银货币化是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白银货币化诞生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贞观之治到后来的武周政治再到后来的开元盛世,经历了南北朝的战乱和隋亡的社会动荡,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堪称达到了封建王朝的巅峰时刻。一方面,无论是传统的农业还是手工业,抑或是商业贸易及海外丝路贸易,在长足发展的过程中都亟需一种等价交易物的出现。
而白银作为贵重金属的社会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奠定,同金本位一道,在普通社会交易中,白银自然开始从神圣的收藏品飞入到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白银的认识观念开始发生转变,当然这不是源于普通百姓,而是当时的社会贵族们以赠送贵重银器或者银两为光荣而体面之事开始的,当然此时白银的意义依旧像往常一样拥有高贵的“面容”,并且也是在达官贵人之间进行传递,且不失其身份。
白银制造技术的进步为其货币化奠定了基础。制造技术的进步使白银进入寻常百姓家,白银真正从社会贵族进入到民间百姓的手中从而世俗化,主要原因便是白银冶炼技术的快速提升,制造银器技术的进步,使得白银制品数量剧增,银矿不断被发现并被开采。
唐《贞观政要》卷二十六载:“贞观十年……宣、 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 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
到了公元806年,唐朝的银产量已经能够达到十六万两,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般,白银数量的激增使得其价值和“身份”逐渐下降,这是唐朝白银能够货币化的决定性因素。
白银使用领域的扩展加速了其货币化的进程。第一,白银始于战国时期的收藏功能依旧存在,尽管白银已经逐渐趋于世俗化,但此时的白银已经是财富的象征,拥有白银数量的多少也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故自古以来收藏白银一直都是贵族们亘古不变的“爱好”。
第二,白银被皇室广泛用于赏赐。皇室代表着威严,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社会,皇室赏赐必然象征着高档和贵重,《旧唐书》中有不少关于皇室赏赐大臣白银的记载,白银的货币化由皇室牵头,从而大臣之间也互相作为贵重礼物予以馈赠,一时间成为一种风气。
第三,在《新唐书》中已经广泛记载了白银在普通贸易中用于购买商品的情形,在商人眼中,白银此时已经正式成为一种交易的货币而存在。
二、丝路贸易成为白银货币化的有力“推手”
广阔的丝路贸易范围。西汉形成的丝绸之路几经波折后到了唐朝发展至鼎盛阶段,一方面是地域上的拓展,以唐都长安为起点,路上丝绸之路向西出发一直到达欧洲,大量的西域商人涌入内地进行交易,各国之间货币繁杂,使得唐王朝的白银得以借助中亚商人而盛行于整个西域;另一方面则是贸易货物种类的拓展,由最开始交易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到后来的衣食住行等各种货币互通有无,白银最终成为了货物交换的媒介。
统一交易货币的需求。西亚和波斯的商人们满载货物来到中原,势必会产生货币上的冲突,更有甚者域外商人放贷与唐人因为货币的差价而惊动了官府,以致于后期唐朝政府严禁商人之间直接进行无货物交易的金融往来。
西亚各国加上中亚波斯商人络绎不绝进行交易的前提就是各国之间货币的相互信任,唐朝时期虽然白银开始货币化但也只是处于初始阶段,而域外商人大都是金银货币为本位,双方都亟需一种可以值得信赖的、并且可以在各自的本国内都可以流通的货币,于是白银成为他们之间的***通点,在商人们之间自发地形成了***识。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安史之乱使盛行数年的路上丝路贸易受到了重创,且后期唐政府统治者已经无力对西域进行有效地统治,领土的丧失加之游牧民族的频频骚扰,进而催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
由《皇华四达记》记载,唐王朝的丝绸之路分为天竺道、安东道、云中道、渤海道、西域道、回鹘道、安南道、广州通海夷道等七条道路。
唐朝宰相贾耽写的《海内华夷图》中详细描述了唐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最远已达印度洋和西亚地区。从东海沿海出发,航行在海上的各国商人们交易货物依旧使用的便是白银,究其原因,也许是普通的交易习惯,但更多的是当时的白银已经确实成为世界范围内所广泛认同的国际货币。
三、丝路贸易关联白银货币化的几个关键要素
唐王朝的开放之程度前所未有,唐王朝实力雄厚,西域各国大多带有羡慕的眼光去看待旁边这位“大哥”,而唐王朝也不会恃强而凌弱,依旧怀着包容开放的态度欢迎各国使者,更有甚者,波斯人可以高居宰相之位,可见唐王朝包容内外的气魄。
同时唐统治者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也予以坚决打击,以保护丝绸之路上各国的安全,唐王朝的这些表现足以证明这是一位合格的“大哥”。
政治稳定是社会进步的基石,社会稳定又是经济发展之必备条件,经济发展而后,白银才能得以广泛流通,最终白银才能以货币形式广泛地在唐朝这个盛世帝国中流行。
唐朝的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的四大发明多数在唐朝传到西方。另外,唐朝的手工业、农作物种植等技术均颇有建树,凭借先进的丝织技术以及瓷器制作水平,一系列手工业品成为丝路贸易的重要支撑;火药在采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朝的冶铁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曲辕犁的使用使农业耕种更加便利,还有以孙思邈为代表的医学技术的进步等等,都在催促着唐朝社会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最终回归到利益上来,白银便成为了明星和拥有荣耀和光环的主角。
唐朝文化发展程度极高,天文、地理、医学、文学、宗教等***同组成了唐朝先进而又庞杂的文化体制,在当时的东亚占有绝对的领先地位;其次,唐文化高度发达但却不封闭,以汉文化为中心,经历了无数朝代发展的汉族文化在封建意义上来说已经非常成熟,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汉文化始终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向外输出。
因为其开放性决定了在向外输出的过程极易得到接受方的认同,加上唐朝强大的综合国力,唐文化成为当时西域各国家学习的典范,而白银也自然成为唐帝国与域外国家文化交流最为重要的媒介,文化渗透在通商贸易中,各国使者在贸易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已经成为唐文化的传播者,当然这一切表面上的媒介便是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