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介绍一本电子书,讲的是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励志的?
现在的情况有点像蛇蜕皮,或者凤凰涅槃,本身就到了瓶颈。它每跨越一个瓶颈,都是一次极其痛苦的经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蛇蜕皮。我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极度痛苦”。跨越瓶颈的时间有长有短。据说玉帝跨越一个瓶颈需要654.38+0.2万年(他们称之为“劫”)。我只能鼓励你坚持下去,相信“天道酬勤”。你坚持,别人做不到。这是你的资本。呵呵~很喜欢“天道酬勤”这个词~给你两个吧~
1.姜:清醒中成长
没有所谓的“形势总是比人强”,因为所有的墙其实都是门。如果有一千个人,就有一百个人有自己与大环境格格不入的内心世界。一百个人里有十个人有勇气离开这条跑道,忠于自己的内心。十个人中只有一个成功了。那么未来的社会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前两天看了网易新闻做的一个专题,叫《CBD的午餐》。对在北京CBD工作的商业顾问、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媒体人等进行了专题采访。每天的午餐成了他们最大的烦恼。好的午餐太贵,便宜的午餐太脏。每天在食堂吃饭太单调,在便利店吃人就像打仗。
中央商务区是北京的中心。短短几十年就变得如此繁华美丽。每次路过都忍不住感叹“中国真的变成了一个富强的国家”。每年都有很多有着新鲜面孔的年轻人涌向这里,来建设和维持它的正常运转,把自己的梦想和中国的“强国梦”捆绑在一起。
然而,每天最基本的吃饭却成了一大烦恼,扼杀了对生活的热情。而这只是年轻人每天成百上千个烦恼中的一个。
今年3月,我搬出了学校,在外面租了房子。我住的地方叫五道口,这里有个别名,叫“宇宙中心”。很多门户网站都在这里,比如搜狐,网易。
每天早晚放学后,我都和这些网站的年轻员工一起进进出出。我认为他们每天早上下地铁,然后晚上回到拥挤的地铁。我很匆忙,看起来很累。他们几个人合住一个房间,个人空间只有一个卧室,一张床,一台电脑。
每次看到他们,我总是有很大的恐惧。我纳闷:是这个吗?这就是生活?这是未来吗?理想,就这样?
我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城市,家在铁路系统。这个系统太封闭了,几乎买断了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我的很多小学同学,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现在都进入了铁路系统,成为了优秀的铁路工人,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那个小城市。
我放假回家和他们聊天,他们会表达对生活的反感和不满,说自己当初的理想是在一线城市做个白领。他们羡慕我能离开这个小城,觉得能来北京的我前途不可限量。想到每天看到的白领生活,不知道说什么好。
十五岁的时候,我上了湖北最好的高中。我身边很多同学都是“富二代”。家里提供的物质保障让他们尽情享受了漫长的青春和轻狂,整个世界仿佛都是他们的。今年又在网上认识了,才发现大部分都出国了,有的上学了,有的干脆移民了。他们还劝我出国,说:“中国什么都不好。出去了就再也不想回来了。”
据说本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如果世界是一个大的圆形跑道,那么中国已经跑在了前面。
在中国内部,它更像一个大跑道。大家都在奔向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身不由己。目的地是哪里?是幸福吗?成功了吗?是北京三环内的房子吗?大家不停的跑,跑,渐渐的,大家都忘了这个目标是什么,甚至不敢问。
我的小学同学,可能一辈子都在家乡生活的年轻人,认为自己起步慢,起点低,永远追不上,于是放弃,把自己当成社会底层,慢慢走在后面。
我的高中同学看不起这个游戏,所以他们干脆离开了操场,不再和你玩了。
而其他所有人,都没有足够的勇气离开这条跑道,反抗这条规则,因为大家都在跑。中国勤劳勇敢的人在不断创造大量的财富。钱在中国是流动的,资本会配置每个人的生活。当钱流向一线城市,就会进入北方。钱流入体系,就冲进体系。
清醒地成长,就要有走出这个轨道的勇气。即使在赛道之外,也没有成功的承诺。这一年,我接触了一些年轻人,一些不一样的年轻人。有的高中生放弃名校去南科大读书,南科大试图构建一个乌托邦;有的大学生刷大字报,拉票竞选人大代表。一些师兄师姐毕业后也放弃名校和外企的选择,去做一些他们认为可以改造社会的事情。
没有所谓的“形势总是比人强”,因为所有的墙其实都是门。
如果有一千个人,就有一百个人有自己与大环境格格不入的内心世界。一百个人里有十个人有勇气离开这条跑道,忠于自己的内心。十个人中只有一个成功了。那么未来的社会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未来的中国将成为一个袁爷。一些人在跑,跳,晒太阳。学的少,强,老有所安。繁荣时期和强大国家的年轻人有选择的自由,有勇气选择好的并跟随它。
2.廖一梅:像我一样笨拙地生活。
或许,所有不被看好的,没有尝试过的错误选择背后,都会有从未见过的可能,从未设计过的未知。未知让人害怕,让人好奇,这证明了你的勇气,也让你自信。巧妙度过一生有什么意义?只是一种辗转反侧的生存技能。技艺越高,越是辗转反侧,离真理和本质越远。我宁愿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厉害!
我的问题是我知道我很傻,但是没人相信我。我的愚蠢不是脑子不够用,而是在有“容易”和“困难”标志的十字路口,我总是选择“困难”的一边。在从小到大的每一次选择中,我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去做,一路走在“难”的路标上。
"当我年轻勇敢的时候,我从不犹豫去做正确的事情."我在《悲观之花》里写过这句话,算是修辞,也算是真理。年轻的时候,我在鬼混,谈不靠谱的恋爱,辞职,写剧本,做没人看的剧,嫁给一个没人看好的愤青。这些在当时都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不计后果的任性。
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我一直很清楚自己不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些可预测的、被权衡的、被算计的世俗生活,对我没有吸引力。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迹。奇迹不会在平坦的道路上绽放。或许,所有不被看好的,没有尝试过的错误选择背后,都会有从未见过的可能,从未设计过的未知。未知让人害怕,让人好奇,这证明了你的勇气,也让你自信。在每一个死胡同的尽头,都有天空的另一个维度,在无路可逃的时候,逼着你飞。这是一个奇迹。
“我一事无成没关系,但这次我接受了损失,低头服从了。我会一直在生活上妥协,做一个你眼中的正常人,从生活中得到一些简单容易的东西,在阴影中得到乐趣。这些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宁愿什么都没有。”我在《恋爱中的犀牛》中描述的勇敢,是一个人年轻时唯一拥有的东西。在一次次的错误中成长,最终把所有看似错误的选择引向正确的结果。我坚信,人应该有通过揪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淖中拉出来的力量。
我年轻的时候写过很多迷惑别人也迷惑自己的台词,比如:“上帝会善待那些勇敢、坚强、深情的人,只要你有足够的愿望,你就是不可战胜的!”“当然,你也知道,上帝不会对任何人仁慈,不管是你还是我。痛苦,迷茫,艰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躲避,躲闪,辗转反侧都没用。既然该来的总会来,面对刀锋大概是最好的选择,至少节省时间。上帝当然不会对你好,但他可以成就自己。
“试错”决定的我的人生丰富多彩,却很难推荐给别人。那些台词至今还每天回荡在舞台上,回荡在观众中,激励着我这样的人。我的一个女演员曾经对我说:“我不是那种女人。我不是那种人我想过正常的生活。我怎么才能让那些男人明白呢?””我尖锐地回答她:“那你就别摆出少妇的姿态,你的脸说:来伤害我吧,我不在乎,我在等一个痛苦的成长。去掉这个表情,那些人就会避开你。”她犹豫地看着我,仍然是标准的女性文清表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艺青年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对我来说,不好也不坏。只是一个过程,一种迷茫的人生状态。一个人有太多自己和世界的关系需要协调,那种迷茫固执的表情必然会占据他的脸,但也比一张麻木不仁的脸有魅力。
我喜欢不受偏见限制的有创意、有激情、自由的生活。如果有什么对这样的生活有益的话,我赞成。相反,我是反对的,无论是传统道德还是世俗观念。我反对虚伪,谎言,媚俗,狭隘,故作姿态,一团和气,不相信任何人的生活规则和幸福模式。不管这个世界给不给你这个机会,我相信人是可以坚持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自由生活的。
我的新剧《柔软》里,有一个异装癖的服装设计师,在舞台上扮成女人,挑逗观众:“人生没有选择。我的命运是每周做两个小时的女人。然而,我比你幸运。我生命中至少有两个小时是属于我的。难道你不暗自渴望这两个小时,摘下你的面具,摆脱所谓的成功和正常吗?你没有这样的机会,你穷!”
这个角色的原型是我的一个朋友,范,他在现实中也是一个著名的设计师,但他更喜欢称自己为“女裁缝”。几年来,他每周二在三里屯的“法域”当歌手“碧浪达”,享受着人生中两个小时的自由时光。我一直很喜欢他和他的唱功,还有他那些尖酸刻薄的段子。他是一个有勇气向你展示自己生活的人,他还在对自己微笑。在舞台上,他笑到最后,但现实中真正的结局是,在柔柔发布会前两天,他在家里自杀了。据说他死的很坚决,尝试了很多次,直到成功。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对当时剧组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可怕的打击。人生真的很沉重,很脆弱,不是一个乐观的态度和一个很自嘲的笑话能解释的。自由不是高不可攀,只是需要很大的力量和一点运气。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仔细分辨,谁的人生不是由秘密和谎言组成的?但巧妙度过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是一种辗转反侧的生存技能。技艺越高,越是辗转反侧,离真理和本质越远。我宁愿选择笨拙地度过一生。不知道看完会有什么感受,呵呵,希望你能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