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勇武,何以在潼关之战中败给兵力相当的曹操?

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超各率十万大军在潼关附近爆发大战,此战,史称潼关之战。潼关之战的结果是,马超被曹操打败,只好放弃军事重地潼关,逃到凉州。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年轻时,马超便有“健勇”之称,投奔刘备后,诸葛亮称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甚至就连曹魏名臣杨阜也说,马超“有韩信、英布之勇”。由此可见,在三国时期,马超确实是一位十分勇武的人。

马超是一位勇武的人,在潼关之战中,马超作为防守方,又占据地理优势,且在兵力与曹操军大体相当的情况下,为何最终被曹操打败了呢?

一、缺乏统一指挥

在潼关之战中,马超虽然也拥有十万军队,在兵力上与曹操大体相当,但马超的这十万军队,并非全是马超自己的部属。

马超的这十万军队,是由包括马超自己在内的关中军阀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组成。这些人各自有自己的利益和打算,他们迫于曹操的压力,临时组在一起,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是一群乌合之众。

因此,当曹操听说关中十部军阀的军队逐渐聚拢而来时,不忧反喜。众将不解,问曹操何故如此?曹操说:“关中地区地缘辽阔,如果他们各自据险坚守,我们征讨他们,没有一两年平定不了。现在,他们全都集中在一起,人数虽多,但互不统属,军队没主帅,缺乏统一指挥,可以一举消灭,比逐一征讨要容易,所以我心中喜悦。”

二、错拥韩遂为盟主

实际上,马超等关中十部联军是有主帅的,这个主帅就是韩遂。

韩遂,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人,最初闻名于西州,被羌胡叛军劫持并推举为首领,以诛宦官为名举兵造反,聚众数万,先后打败过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因此名动天下,后受东汉朝廷招安,拥兵割据一方长达三十余年,也算是一方枭雄。

韩遂曾与马超的父亲马腾结为异性兄弟,后来二人关系破裂,其部将阎行还曾差点杀死马超。袁绍与曹操相争时,钟繇说服马腾、韩遂依附曹操。马腾入京任职,留马超统领部队;而韩遂却只派儿子与阎行一起入朝,他自己则坚持“再观望几年”,不肯入朝。

在关中十部军阀中,韩遂资历最老,名望最高,且势力也比较强,故而在曹操率军入关中时,马超等都推举韩遂为联军主帅。

但此时的韩遂,已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没有多少锐气。

曹操率部到达潼关后,采纳徐晃等人的计策,表面上装出要与关中联军正面大战的架势,暗地里却派徐晃、朱灵率四千步骑北上,经由浦阪津渡河,在河西设营。

马超察觉到曹军的动向,与韩遂商量说:“敌人向北渡河,肯定是想绕到我们后面去,对我们形成合围之势,我们可以派人在渭水北面沿黄河把守,这样不出二十天,黄河东面的曹军就会粮草用尽,那么黄河东面的曹军就不战自溃了。”

但韩遂却打算按照兵法上的计策,准备等曹操军“半渡而击之”,因此不同意马超的策略。

马超的策略未能得到实施,结果让徐晃和朱灵等顺利地从浦阪津过河,从而对联军形成合围之势。曹操后来听到马超当初对韩遂所提的策略,感叹说:“如果马超不死,我将死无葬身之地!”

三、中了曹操的离间计

建安十六年闰八月,曹操下命大部队从潼关向北渡过黄河,曹操单独与虎贲武士一百余人留在黄河南岸断后。

马超率步、骑兵一万余人前来进攻,箭如雨下,曹操却仍坐在折凳上不动。侍卫长许褚强行把曹操扶上船,船工被流箭射死,许褚右手撑船,左手举马鞍为曹操抵挡乱箭,苦苦支撑。校尉丁斐灵机一动,把曹军的牛马全都放出来,马超军的兵士纷纷去抢牛马,顿时大乱,曹操才得以渡过黄河。

九月,曹操军全部渡过渭水,马超等几次挑战,但曹操都不许应战。马超等一再请求割让土地,并请求送儿子去做人质,曹操也不同意,后来是听了谋士贾诩的计策,才假装同意。

贾诩献给曹操的计策,就是离间马超与韩遂的关系,并进一步离间关中联盟的关系。

由于曹操已经答应讲和,韩遂与曹操又是老朋友,故而韩遂请求与曹操相见,曹操也答应了。

于是,韩遂与曹操二人来到阵前,马头相交,在一起说了很长时间的话。他们之间的谈话,没有说到军事,只是谈论在京都的往事与老朋友们,高兴时还拍手欢笑。当时,马超等部队中的关中人与胡人都来围观,前后重重叠叠,曹操甚至还很幽默地对他们笑道:“你们是想来看曹操吗?我也是一个人,并没有四只眼两张嘴,只是智谋比普通人多一些罢了。”

会面结束后,马超等人问韩遂,曹操说了些什么?韩遂如实回答说:“没有说什么。”韩遂如此回答,反而令马超等人更加不信,于是对韩遂便有了疑心。

另一天,曹操给韩遂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曹操故意圈改涂抹了许多地方,但在表面上看,好象是韩遂所改的。马超等见到曹操的信,更加怀疑韩遂。从此,关中联军离心离德,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了。

曹操见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出兵攻打马超。他先派轻装部队进行挑战,与马超等大战多时,又派出精锐骑兵进行夹击,结构大破马超军,斩杀成宜、李堪等,取得了潼关之战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