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猴尾巴课的设计意图

中学健康活动“拉尾巴”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过程:1 .热身。老师:孩子,森林里什么动物最聪明?(狐狸,兔子,猴子...)老师:对!猴子最聪明!他们可以跑,跳,玩游戏!今天我们一起做猴子吧!我是孙悟空。我今天给你带来了什么?(鼓声!)老师:我们来玩打鼓游戏吧!我的鼓打得很快,所以你跑了?(快!)我的鼓慢了,你就跑了?我的鼓声会停止吗?(我们会停下来的!)第二,学会抓尾巴。1,(孩子坐在原地)老师:小猴子不仅聪明,还喜欢拉尾巴!小猴子们,你们的尾巴呢?(我们没有尾巴...)老师:你的尾巴在这里!先听听拉尾巴游戏的规则吧!2.游戏规则:请让参与游戏的小朋友分开站在“猴山”(大圈)里。当“猴王”(老师)打鼓面时,小猴子们开始互相拉尾巴,只能躲闪,不能用手保护尾巴。尾巴被拉掉的孩子要在“河边”(休息区)休息。当“猴王”(老师)停止敲鼓时,3、老师示范老师让一个孩子玩游戏,示范躲闪。4.老师总结:老师能赢是因为他们会躲闪,分享各种躲闪方式:攻击左边躲闪到右边,攻击右边躲闪到左边,躲闪完就跑。第三,团体游戏。老师分发了反面。1,个人游戏:老师以击鼓开始游戏,并提醒孩子在游戏中注意安全。2、请获奖小朋友分享一下经验,如何更好的躲闪别人,如何抓住别人的尾巴。3.小组游戏:老师让孩子按尾巴颜色分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保护并带领组员拉其他组的尾巴。游戏结束,哪组在游戏区的队员最多,哪组就赢!玩两次游戏。4.老师点评。第四,放松。

活动反思:“拉尾巴”游戏适应性强,可老少皆宜,取材方便(主要是布),主动性强,既能提高孩子快速奔跑和躲闪的能力,又能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还能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我问了一个问题“森林中什么动物最聪明?”一开始引导孩子回答猴子最聪明,然后提醒孩子“猴子会跑会跳会玩游戏!”用走、跑、停和鼓的方式带领孩子热身。在学习抓尾巴的过程中,我先讲解了规则,然后让一个小朋友做游戏,示范躲闪。游戏分为个人游戏和团体游戏。个人游戏是孩子的零散游戏。他们一边保护自己的尾巴,一边拉别人的尾巴,最后尾巴最多的赢。小组游戏是孩子们按照尾巴颜色分组,选出一个组长保护组员,组员组织起来拉其他组的尾巴。最后哪组剩余队员多,哪组就赢了。鼓声开始个人游戏后,孩子们兴致勃勃,个个积极参与,大家争先恐后地抢别人的尾巴。当然,也有孩子一直往前跑,无视追逐和抢夺的权利,也有孩子在游戏开始时反应不迅速,立刻被扯下尾巴,在游戏中得不到锻炼。这些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游戏中更多的关注和解决。在小组合作游戏中,直接玩游戏,不需要练习。很多孩子在不知道自己的队员是谁之前就被人拉了尾巴,有的甚至被自己的队员拉了尾巴。在活动的最后,我们以摘桃子的形式放松了一下。整个活动清晰顺利,但还是有很多问题。首先,活动设计对大班幼儿来说难度不够,要在幼儿熟悉游戏后适当增加难度;其次,情境带入时角色意识不明显,这个环节过于仓促;再次,躲闪技巧讲解不够,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练习躲闪,游戏规则讲解不清楚,使得不同能力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差距明显。小组赛前要再讲解一遍规则,把每一点都讲清楚,这样比赛才能有序进行。最后要给孩子30秒的时间分组讨论,认识队友,讨论拉尾巴的策略,再练习,然后开始游戏。这些方面是我在设计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的。今后在选择和使用教材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孩子的兴趣点来选择和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喜好、欲望和愿望,以各种游戏的形式开展体育活动,逐步使幼儿的体育兴趣向高水平、长期、稳定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