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对孔雷亚的《未被打破》的书评。

这是一个典型的村上故事:“我”,29岁,在大都市的大公司做最底层的财务数据录入员,住在机场附近的廉价公寓里。“我”有轻微的洁癖,喜欢吃千岛沙拉酱,爱看外国小说听西方音乐,喜欢跑步打篮球,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空姐女朋友,所以生活看起来无可挑剔。但是在我29岁生日的时候,女朋友宣布她是“混血女孩”,去了加拿大,然后我遇到了一个19岁的“未来女孩”——一个计算机专家,一个清晰、准确、光芒四射的女孩,她的命运突然改变了。莫名其妙地被绑架,被一个神秘的白人怪胎告知自己是“失败者”,然后展开了生死大逃亡——逃离城市,逃到海边小镇,然后沉入大海,来到小岛,进入迷宫,来到所谓的卡罗尔宇宙。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动物,遇到了千奇百怪的事情。这些人和事牵扯出更多荒诞的人和事,而我的逃离却以失败告终——却变成了一场追寻之旅,“我”找到了我所爱的和失去的一切的总和——一头蓝色的大象。很诡异,不可思议。让人不禁想起村上春树,他的《天涯寒仙境》和《寻羊历险记》。孔的语言也是村上式的,平实而琐碎,睿智而富有哲理,连他那种不动声色讲真话的能力也是学得惟妙惟肖。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城市而引起的偶尔的轻微不适,其他的都是合理的:一点幻想,一点哲理,一点荒诞,一点浪漫,一点胡言乱语,一点自嘲,一点悲伤,一点小资,混杂在一起,使得小说有了一半村上,一半孔的趣味。模仿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孔雷亚做得津津有味,信心十足——用他自己的话说,真的是“有意思”。有趣的是小说中的“我”。这个被孔赋予了强烈象征意义的男人,一张平凡的脸,平凡的生活,没有个性,没有自我,只是一个庞大而冷漠的现代都市中的一颗“螺丝钉”。我唯一的梦想是在澳大利亚的动物园里当一名考拉管理员。在大都市的物化和喧嚣中,他觉得没有爱,没有朋友,孤独和无聊,“都不是问题”。让人觉得微妙的是,“我”已经29岁了。“29岁是一个很‘权宜’的年龄,好像一切都要开始,又好像一切都结束了。”于是一切都在我29岁生日后被改变了——我被告知我的真实身份是“非失败者”,生命危在旦夕。“失败者”这个词是作者发明的。按照小说中白人怪人的解释,是一群被组织剥夺了自我和记忆的人。他们的心和大脑就像商场,可以装着他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吃过的巧克力,但是他们没有真正的人类感情,也就是没有自我。在死亡的威胁下,我的自我开始恢复。在未来女孩的帮助下,我开始逃到一个陌生的小岛,遇到一个79岁的老人,他告诉我他29岁时的奇怪经历。不知何故,“我”杀了他。在这个过程中,“我”逆转了时间的阀门,找回了失去的爱和回忆,开始回归自我。在整个故事中,孔一直刻意强化着29岁的生活背景——仿佛一切才刚刚开始,又仿佛一切都已经结束。孔雷亚对人物和故事线的设定和安排都很自由,完全按照自己的想象,女朋友“混血姑娘”离开的时候,“我”晕过去的时候,赤兔出现的时候,老人死去的时候,姑娘睡着的时候,蓝象出现的时候——这一切都是极其任性的,而“我”描写的是各种场景,诡异的城市,荒凉的岛屿,神秘的森林。它还具有多种象征意义,就像一场梦——当然,在故事的结尾,你会突然意识到这是一场梦,一个从天上掉下来后的29岁的生命,昏迷了几个月,质疑和探索自己的人生,拷问自己的得失:但事实证明,他所遭遇的一切,不过是他“自我意志”在梦中的投射。孔雷亚在后记中写道,他写《无间道》的动机很简单:他决心在30岁之前完成他的第一部小说。为此,他不得不辞职。这种近乎绝望的选择,注定了小说与生俱来的特质:极端的自我,极端的率真,极端的自由——而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来自于一个29岁的人生应有的漂泊与徘徊,恐惧与焦虑,怀疑与质疑。这也是我们可以摆脱村上春树,在读书的间歇与孔发生* * *声的地方:在我们这个大都市,生与死,爱与欲,现实与梦,工作与生活,城市与自然,人与兽,传统与现代,一切关系都在发生严重的变形与变异,“我”处于“不亏”的境地于是孔把他29年的酒装进了村上春树的瓶子里。或者换句话说,《迷失》更像是作者纪念自己29岁生日的礼物,里面包含了他29年来所有的爱好——村上春树、兔子、大象、迷宫、大海、比利·韩礼德、爱丽丝梦游仙境、希腊神话、梦、电影,当然还有爱情。他写它只是为了自己,为了让生活更以自我为中心——正如他所说,这是对个人主义的一个小小的、可能是无用的最后辩护——而不是为了文学或任何其他伟大的、不正当的意义。谢谢你HOHO。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