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一的人物生平
辛亥革命之后,王德一认识了甘肃法政学校学生师世昌。这时的王德一虽然只读过几年私塾,但他是一个对人生和社会有着独到见解、扶困济弱、仗义执言的人,而师世昌则是一个革命党人。由于他们志趣相投,经过师世昌介绍,他在临洮新添铺参加了中国同盟会。1917年7月,受蔡大愚的指派,师世昌去广州晋谒孙中山先生并表达了他参加革命的意愿,孙中山听闻后十分赞许。同年5月,中山先生派师世昌回甘肃发动护法运动,王德一和他一起回到兰州。不久,师世昌与驻防狄道(今临洮)的甘肃新建右军副统领焦桐琴、教练郑瑞青和边永福等革命党人取得联系,计划发动起义后成立甘肃护法军。一切策划就绪后,师世昌和王德一再赴广州,向孙中山先生汇报详情,请求发放款、械和委任状。师世昌有事逗留在广州,派王德一先将委任状送来,边永福被委任为甘肃国民军第二师师长,赵学普被任为甘肃国民军总参议。12月22日,准备在狄道起义,但因泄密失败,边永福和赵学普牺牲,王德一再返广州,孙中山得知二人牺牲的消息后深为悲痛,当即在白绫挽帐上亲书:“为国捐躯”四个大字,并发给五千元的抚恤金,由王德一带回交给两位牺牲者的家属。
1928年,社会动荡不安,王德一被当地民众推选为民团首领,带领民团保卫家乡。1929年,他率一二百人造反,反抗军阀暴政和地方反动势力。由于王德一有胆有识,被国民党甘肃警备第二路司令鲁大昌看中,任命其为司令部副官,后又被提升为师直警备团连长,1932年至武都驻防,但不久后因对现实不满而辞职,后来又回到军队。此时的王德一以经营小生意为名,利用其“红帮”的社会关系,组织积蓄力量。在他的说服下,当地骑兵营长张英杰表示愿意***举大事。1941年,王德一将妻弟张有德、长子王效贤招至武都,与张英杰商定起义事宜,并先派大儿子王效贤前往四川黑河,动员红帮头领康龙起义。
此次秘密会议后,王德一与两个儿子留下了一张合影,这是他们父子唯一的一张合影。那张照片至今还在,被王德一的孙子王耀荣保存着。
1943年元月,国民党特务加强了对王德一和张英杰的监视,并且企图暗杀王德一,考虑到起义时机不成熟,王德一转到农村发动组织武装力量,等待时机成熟,与张英杰里应外合攻占武都县城。王德一派16岁的次子王效忠潜回临洮,联络各民族的起义军南下武都。
1943年,甘肃南部多个县的起义军队前往武北部的草川崖会师,会议研究决定起义军名称为“西北各民族抗日义勇军”,并推举张英杰为总司令,王仲甲为副总司令,刘鸣为总参谋长,王德一被推举为总指挥兼第五路军司令。但就在这时,国民党军队加紧了对起义军的围剿。当王德一撤到礼县洮坪时正在做饭,突然被尾随的国民党军分割包围,他和次子王效忠及警卫员被围困在一个独立的民房内,王德一凭借门墙做掩护,持双枪奋力还击,王效忠和警卫员则不断地向敌群投掷手榴弹,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由于敌人切断了王德一的指挥线,整个部队各自为战,战斗非常激烈,而这一部分的义军处境非常危险。得知王德一身陷重围后,作为先头部队的王仲甲、张英杰和肋巴佛等人带兵回来营救,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打退了敌人,救出被围困的王德一部队。
同年6月,起义军在武山县滩歌镇举行了首领会议,商讨起义军的出路和策略。不料第二天凌晨,国民党正规军的三个师从三面包围过来,王德一指挥义军手持长矛应敌。之后王德一部在会川镇罗家湾、宗丹沟等地又与敌人发生激战,渡过洮河并分别占据衙下集、朱家山、帐房山等地。此时,大部分起义军已经相互失散,王德一率部在帐房山与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最后因寡不敌众,大部分人牺牲,王德一率仅存的人员突出重围,分散隐蔽,转入地下活动,等待时机。
失败后隐姓埋名的王德一,藏身在西乡巴峪沟一带,为躲避敌人搜查,他和小儿子王效忠经常变换地方。有一次因为忙于躲藏敌军的追捕,父子两人身心俱疲,睡着之后被敌人士兵抓住,幸好没有暴露身份,被亲戚保了出来。后为安全起见,父子两人分开隐藏,托亲戚帮助,王德一将王效忠送到临洮步兵学校顶了一个空名字上学。后因搜查严密,又将其子送到临夏上中学。父子俩分开一个星期后,王德一被“清乡”的便衣队逮捕。
由于王德一宁死不屈,敌人给他戴上了重镣,他在狱中受尽了各种非人的折磨。1943年11月3日,敌人将王德一绑赴临洮县东门外刑场,但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让刽子手都感到了恐惧。刽子手的第一枪没有击中要害部位,王德一踉跄几步,转身怒骂敌人,最后刽子手们一起开枪,王德一身中八枪被敌人杀害。王德一不是***产党员,解放后按照规定不能追认为革命烈士,1984年,由当年参加过起义军的战友杨干丞、马继祖等牵头,临洮县、康乐、临潭等的汉、回、藏、东乡族150余人联名上书,建议给王德一一个应得的荣誉。由于无法追授给王德一烈士称号,甘肃省有关部门专门对此做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