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帝国2-企业管理入门

1.正现金流

像模拟城市一样,你要尽快建立正的现金流。没有债务违约,没有资产抵押(这很不好)。一旦现金告罄,你就得破产。破产的标准不是资不抵债,而是你不能按时还债,这是西方自15世纪以来的商业传统。在中国,由于商人文化和契约观念相对薄弱,政府又担心国企倒闭带来的失业压力,破产法的作用非常有限。受民间弱契约观念传统的影响,民营企业家往往手里有钱就投资,但分不清现金和利润的区别。等到讨债的找上门来再想办法。反正他们的资产在那里,也不出钱。你害怕什么?想讨债就等两天。

2.品牌政策

一开始就决定你的品牌政策,因为改变品牌政策会导致之前品牌的报废。这个设定不是很合理。朗讯在刚成立的时候借用了AtT的名字一段时间。中国电信在拆分后换了logo,你能说它的用户会重新开始认识中国电信,以为高资费低服务的公司不复存在了吗?那些年电话初装费造成的负品牌忠诚度不可能这么快消失。

可以选择三种品牌政策,统一品牌,系列品牌,个性品牌。统一品牌可以通过公关部的费用来加强,广告费用少,在其他城市开拓新市场时已经有一定的品牌基础,没必要从零开始。但是如果你的产品质量不平衡,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低质量的产品会拖累你的高质量产品,但是像GE,三菱这样从芯片到船舶什么都做的很好的公司也不是没有。单个品牌就是每个产品用一个品牌,不会互相影响,但是广告费的支出是个问题,但是好处是品牌价值上升很快,比用系列品牌和统一品牌的时候快很多。系列品牌在同一个系列使用一个品牌,可以将劣质产品的影响限制在某个系列。而且,同系列产品使用的原材料相似,一般都是一起从技术开发中获益。某项技术一旦改进,同系列产品的质量往往会一起提高。比如芯片技术的提高导致芯片质量的提高,芯片质量的提高导致电脑系列的台式机、笔记本、掌上电脑质量的提高(第四个产品是打印机,没有芯片)。

游戏中允许OEM,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但是游戏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这个功能。你可以在零售店和工厂里看到一个商标部门,但是在管理指导菜单里只看到一句“本部门经营的产品”。怎么处理?没有解释这个部门是做什么的。现在我告诉你,这个部门是有烙印的。从港口或NPC工厂购买消费品,由这个部门处理,然后出售,成为你的产品。当你想查看产品详情时,它就成了你的产品。相应的代价就是你不能用原来的品牌,你的品牌从零开始,远远小于供应商的品牌。工厂里还有一个商标部门。不知道有什么用。因为工厂的进货是中间产品,而中间产品只有价格和质量没有品牌(当然现实世界是有品牌的,这是合理的简化)。所以这个商标部是用来给自产产品贴标签的。为什么需要商标?你能强化你的品牌吗?找不到答案。

3.研究与开发

如前所述,零售业没有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当然,成为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品牌巨头也不是不可能,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的策略部分提到。在这里,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来自三个基本因素:价格、质量和品牌。我们已经提到了如何通过运费和产能来降低成本,也谈到了品牌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现在我们来谈谈质量。不同产品之间,价格和品牌的影响是变化的,但质量的影响是永恒的。

R&D是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改进是产品质量的提高。

当我们的研发将芯片制造工艺从30提高到100时,我们的芯片质量是95+2.5=97.5,提高了66.5。

你也可以从其他人那里购买技术,因为一开始你通常没有钱来支持太多的R&D中心。技术领先的公司一般不愿意出售技术,但成功购买的几率还是20-30%左右。你可以用100%买排名第二的公司的技术。

4.定价

技术的提高导致质量的提高,广告的支出导致品牌的强化。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你的产品整体评价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这么高的评价对你没用。你只需要比竞争对手的综合评价略高,剩下的就是你的涨价空间了。在品牌和技术上的投入,回报的不仅仅是销量的提升,还有在综合评价指标下降到略高于竞争对手时,你所能获得的最大提价,这是一种更直观的评价你在技术和品牌上投入回报的方法。

NPC的公司经常调整价格。质量比我高的时候会提高到我的两倍以上,质量太差的时候还不到我的一半。这个时候我根本没有提价,说明他的销售肯定是亏本的。调整价格就像调整房租一样,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调整租金时要时刻关注入住率,调整价格时要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价格。除非是独家垄断生意,否则我会一次性提高价格,否则我通常会把这个麻烦留给被雇佣的首席运营官去做。首席运营官小组的一个选项是价格政策。如果你选择激进,那么他会把价格调得尽可能的高,去压榨每一分钱。但是我请的COO做的不好,可能是因为零售能力差。

雇佣员工

在你建立了总部和相应的办公室后,你可以雇佣三个人,即销售总监、CTO和首席运营官。薪资标准取决于你的年销售额,根据你的个人能力略有浮动。首席运营官的工资可以占到年利润的1/5。当你的年利润增加时,他们会要求加薪,因为你不知道多少才合适。如果拒绝,你们的关系会恶化,不能再被录用。所以我一般就加一点,然后对方拒绝后,我就去人物信息录用他。

销售总监是用来加强你的零售店的销售的。不知道为什么选人的标准是操作能力。销售总监对销售水平的提升影响很大,我也不知道算法。但是,有一次我的销售总监找我涨工资,涨工资后我的月利润翻了一倍。前年后年在股市做并购,生产经营什么的都没做。

CTO可以强化你的R&D,自己决定新的R&D计划,避免R&D资源闲置浪费。当然,你可以调整他的计划。CTO的问题是他会继续开发100多项技术,但实际上整个经济体系中还有近百项技术等待开发。你可以通过CTO的办公室从别人那里购买技术,也可以通过自己(CEO)的办公室购买技术。我不知道两者的区别。买技术的时候,如果技术在80以下,对方一般会愿意卖。如果技术在80以上,那只能从这个技术排名第二的公司买。领先的公司一般不愿意出售技术。别人从我这里买技术,如果这个技术正在应用到生产中,我是不会卖的。

首席运营官的薪资比另外两人高好几倍,同一个人对不同的岗位会提出不同的薪资要求。首席运营官是自动化管理的助手,自动化管理的水平与人的能力有关。游戏入门课程的建议是制造,采矿,种植比较好。其实没得选。很多层次所有人的所有能力指数都是0。我主要指望首席运营官帮我自动调整零售价,但事实上他做得并不好。另外,零售业向制造业采购时,当几个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时,往往会出现不平衡。一家工厂供不应求,另一家工厂产能过剩。因为每个零售店的销售波动都是相对独立的,而零售店的采购则被锁定在一个供应商,无法调整。零售店不会在厂商暂时落后于进度的情况下,暂时切换到产能过剩的厂商,因为只有在厂商完全断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自动切换。我曾期望首席运营官帮我调整,但事实上这一功能并没有添加到人工智能。

另一个解决同一产品在不同工厂销售不均衡的方法是设立仓储中心。因为金融帝国2没有提供仓储中心的建设,我们只能用一个小厂,以“采购-仓储-销售”的形式从很多厂家购买,然后统一销售。虽然你要交很少的工厂维护费,但是在管理上就方便多了,而且解决了销售不均衡的问题之后,市场潜力会挖掘的更充分。但这只能适用于中间产品销售不均衡的情况,因为工厂不能从工厂购买最终消费品,商店也不能从商店购买最终消费品。最终消费品出厂后,只能直接进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点,不能增加中间环节。这也是设计缺陷。

6.工厂位置

对于高附加值消费品的生产来说,中间产品的购买决策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可以外包,建议先暂时外包,同时加强研发,研发完成后再自产,因为自产意味着从矿山到中间产品工厂的大量投入。没有外包的时候,可以去别的城市找找。虽然城际运费相对于其原价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有时运费甚至比原价还要高,但对于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来说,原材料成本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没钱自产的时候,付运费比花钱投资更划算。

有时你需要的中间产品在其他城市的港口可以买到。因为你不能直接从其他城市的港口购买产品,你可以在当地建一个小厂,从港口购买货物后,再转售给你最终的消费品制造厂。

有时候你自己建中间产品厂,但是当地下游企业消化不了它的产能,你打算在其他城市开发新市场。新的最终消费品工厂是建在新市场的边缘,还是建在中间产品所在的城市?如果新工厂建在新市场边缘,中间产品是在当地采购,还是以城际运费生产销售?

中间产品是外部采购还是内部采购,答案很简单。如果你有工厂在生产,尽量多买。因为你的成本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你的进价很大一部分是你另一家工厂的利润。但是对于新工厂的选址,要考虑运费。

金融帝国2城际运费的算法有两个bug。台北和首尔之间的距离只有24公里,但从台北的东部到西部却有数百公里。城际距离远小于实际距离,甚至小于同城内距离。这真是不可思议。另一个BUG是车身和发动机的运费,远高于整车运费。

另外,运费是根据产品本身的价值计算的,而不是根据体积和重量。这样一来,原材料的运费少得可怜,一台发动机的运费可以运钢材,足够造几百台发动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对策是把高附加值的生产放在本地市场,而车身发动机以外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可以在某个城市生产。

6.市场调查

游戏直接给出了市场调研的数据,你可以直接从产品详情中查看市场份额和销售因素的对比。现实中,这种数据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要么你花大价钱自己调查,要么你从AC尼尔森这样的公司购买。即使是AC尼尔森这样的大牌公司,得到的市场数据可能仍然与市场的真实情况有较大差距。

所以,好好利用这个免费资源,经常查看产品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