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华五千年,自然科学的发展比不上欧洲?
这个由很多种的说法,可以结合起来说。
首先大一统社会,缺少”异端邪说“的土壤。欧洲天文学的发展,是在不同的国家接续下来,哥白尼--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教皇只能控制意大利周边范围这一片,异端邪说,照样在那些他管不到的国家发展起来,当然这也有新教的一份功劳。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日本,虽然幕府比较保守,但下面的藩里,在维新以前已经开始引进西方技术,自制反射炉,翻译西方书籍,搞现代财政,这都是分封割据带来的优点。
其次是儒学的科技反动性,儒学在这方面上,连天主教都不如。天主教在科学史上还有有过相当助力的,欧洲最早的学府都是教会建立,教会的初衷当然不是用来反对自己,但是教会看到了技术发展的好处,建筑学可以用来造大教堂,艺术家可以作画来宣扬圣恩等等。特别是教会不知何年何月,形成了一种重视知识的风气-------对古希腊那些学问人的崇拜,在古希腊灭亡千年后在教会里复兴了,教会堂而皇之的把古希腊哲人放到和殉教圣人类似的位置,教皇一边让大画家米开朗琪罗绘制上帝造人图,另一边让大画家拉斐尔绘制古希腊哲人的雅典学院,可以想像当时尊崇知识的风气。教会比之儒学,他们的眼光要开拓的多,儒学则是纯粹的阻碍。王阳明说格物致知,格了好几天竹子,最后格出啥知识了?什么也没有留下来。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发展不出现代科学来,是因为国家风气就不对。虽然尊崇读书人,但这个”读书人“仅仅指的是儒学人士,你说你会算术,会行医,会历法,这些都不算读书人。研究这些东西,和种地,经商差不多,都是比搞儒学的”士“低一头的。在此同时,天主教会却以尊崇知识的名义,大力教授神学之外的学问。传教士来到中国,可以制定历法,可以教授几何,绘制地图,而儒学者只能写文章来回空谈。有一些”机巧之人“,即便偶有发现,其所得也无法流传下来。当年秦始皇焚书,史记记载”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但实际上,这些始皇未焚的书籍,因为不是儒学书籍,湮没在历史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