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字的来历

木[mù]

1、本义,名词:扎根于土地的树。

出处: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翻译:树木,向上生长的。从土地里向上生长。向着东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行,好像草一样,向土地里生长它的根。

2、名词:树材,树料。

出处:?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翻译: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人们便用“朽木不可雕”来形容一个人始终无法改造或品质败坏到极点,无药可救。

3、形容词:不会动的,反应慢的,不灵活的

出处: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 ? 绛侯周勃世家》

翻译:周勃为人老实敦厚不灵活。

扩展资料:

木的字形演变

淡去篆文字形中树枝的形象。“树”表示植树,动词;

“木”表示一棵树,名词。“木”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

百度百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