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学第三章关系

关系即命运,性格在关系中形成、展现、改变、疗愈。

1.性格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6岁前定型。最主要是1-3岁。父母怎么对你会建立你的内在关系模式。

案例:男孩喜欢将纸撕碎塞进电风扇,破坏型行为被理解了,小男孩的行为会改变。

你怎么吃饭反映你小时候怎么吃奶。影响跟妈妈的质量外部的关系质量。

跟男人的关系就是你小时候跟男人的关系。

2.控制欲强的人对谁都控制欲强。是他想跟别人构建的关系模式。

早期和父母的分离会带来严重的分离创伤。团聚后在吃上从口欲期好好照顾孩子。

例如分离是2岁团聚时是8岁,团聚时就要从2岁的时期开始培养。

一个人当下的关系模式,是他内在的关系模式和童年的关系模式的再现。

3.自信就是内在父母相信内在小孩。不卑不亢的内在关系是平等的。

没有奶水的妈妈更要及时回应孩子,好好哺育孩子。按照他们的节奏去哺育。

纵使你再努力,你还是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到别人。———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严厉无情的强势控制者,和软弱服从的弱势被控制者是相辅相生的, 出于自恋,人们自然是希望做强势控制者,所以一有机会,就会展现无情的攻击,而攻击自己的追求者,是最不容易有代价的。

4.I see u.我看见了你就是一种存在。

你看见我的那一刻,有两层镜子的含义:

第一层:你的眼睛,就像镜子,我从你的眼睛中,甚至可以看到我的镜像;

第二层:当你用心看到我时,你的整个灵魂的反应,就像是一个抽象的镜子一般,照出了我的存在。

5.同频效应:模仿对方或同频呼吸呼应对方,他会很开心。

做坏事的人也渴望被人看见。被看见是人的正常心理需求。案例病态杀人的犯人(非利益杀人)也是渴望被别人看见。问题孩子也是喜欢被人看见。

“忘我的爱”是关系双方的自我都消失了,这个时候,我的本真遇到了你的本真,自我虽然消失了,但却有了真正的存在感。

“失去自我的迷恋”是以对方为中心,而失去了自我。这时,对方的自我极为重要,就相当于是,自己的自我被对方的自我给消灭了。不过,实际上,对方这时的体验常常是,他的自我被你的自我给消灭了。

6.闭关是修行中极大的挑战。

7.世界的本质是关系。

一个人的世界分成两部分:以工作关系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以亲密关系为核心的私人领域。

这两个领域有各自的核心规则, 社会领域的规则是权力,目的是争夺谁说了算 ,当然最好是我说了算; 私人领域的规则是珍惜,也就是我尊重你的本真 。

太听话的人,丈夫没那么尊重她。

8.家庭权力的游戏:生育和养育都是权力。新生命就是权力。

权力规则都是我与他的关系。The other.构建事业。

珍惜规则都是我与你的关系。The one,构建爱。

9.罗杰斯关系疗法,关于构建咨询体系有三原则“真诚、***取、无条件积极关注”

真诚意味着:我所说的,和我所想的是一致的;我所想的,和我所体验的是一致的。前半部分容易,不骗别人就好;后半部分极难,因为要做到意识和潜意识的一致。

例如不论孩子做了什么都在教育中***情并无条件积极关注。

滋养性关注=无条件积极关注=无条件的爱

“天才,和情商有仇?”因为偏重于关注自我。坚持在人际关系中做主体做自己,会显得情商低,而且可能真的会伤害到别人,被别人抵触。但因为一直在做自己,和自己的本我有链接,因此一直保持着创造力。

情商高的人太过于考虑别人,在讨好别人的时候就丧失了自己的创造力。

最好同时在关系中既能做自己,又能爱别人。

10.世界是相反的:当你看到了A,你就看到了-A。

案例勤俭持家的女子,找了一个烂赌的老公。

我们意识上使劲朝向A,潜意识往往朝向负面方向发展。A到达极致,负面A也会到达极致。

“好我”至极的时候,“坏我”就会以极度破坏力的形式呈现。例子圣母和渣男。

一个人执着于“好我”时,是执着于用这种方式和他人建立关系。“好我”的对立面,会被一个人视为“坏我”,我们会想办法避免它,因为我们不仅头脑上认为它“坏”,也担心它一旦呈现,关系就会被破坏,别人会不喜欢自己。

当一个人的意识,和自我的一部分特质彻底失去联系时,这个人就会受潜意识的支配,去接近一个明显具备这一特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联系,去碰触自己内心的这一部分。所以在关系中,更容易看到A与-A的存在。

11.越外向越内向,越快乐越悲伤。A和-A。

“微笑抑郁”(smiling depression),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的诊断类别,它是一类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病情的反应模式。人前快乐人后悲伤。

12.老好人:他们的情感表达,只能抵达自己胸口一厘米远。在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候,他们普遍自我感觉良好,有高道德感,也比较有活力。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他们开始出现自我怀疑,并且发现做好人反而会带来人际疏远,被剥削等,这是自我改变的契机。如果还是没改变,那么到四五十岁时,怨气会凸显在脸上,等到了六七十岁,这样的人会比较容易生病,而且身上散发着的怨气别人都能直接感觉到,于是更加疏远他们。

所谓好人,身上都住着一个反面的自己。这是没有被看见的本我。

13. 恋爱乃至人生的更大动力,是追求人性上的圆满, 于是会出现各种痛苦的选择,解决这份痛苦的方法,自然不是一个去消灭另一个,而是两者的融合。痛苦是为了融合人性的不同部分,最终趋向人性的完整。人们在恋爱中喜欢找跟自己不同的。

14. 关于A和-A。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一棵大树,树冠要伸向天空,而树根要扎根于大地。树冠尽可能地伸展,这是正能量;树根也要尽可能地伸展,这是所谓的负能量,是黑暗,但如果没有它,看起来再茂盛的大树也可以轻易被摧毁。

越谦逊越猥琐。自恋和骄傲是人的本性。自恋、性和攻击性是我们常见的-A。但实际上并不是怀的,而在于如何理解接纳和转化。你以为的-A,你极力想消灭的坏东西,可能恰恰是最宝贵的生命力。如果视为怀的,可能跟家庭背景社会文化环境有关。

15. 找到问题行为背后的动力,坦然接纳自己的不足。

艾瑞克森流派的原则是“问题行为背后都有积极动力”,拆解一下,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看到一个问题行为;找到问题行为背后的动力;学习用好的方式去表达这份动力。

案例把愤怒和攻击性视为非常好的动力。

案例一家人牙缝大很自卑,后来坦然接受牙缝的存在,用牙缝喷水,反而是可爱的了。

关于问题的两面:平庸并不比成功差,悲观也不比乐观差,消极也不比积极差。它们都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你不可能只要这一面而不要那一面。

关于真善美,《道德经》有非常美妙的论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6. 真自我是意识和潜意识合一。潜意识浮出表面变成意识。

17.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我们务必要回应其他人。特别是婴儿,婴儿觉得自己和世界完全合二为一,情感互动胜过饮食照料。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关系,需要人性化的人性互动。缺乏人际关系滋养的人不会开心。

18. 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二元关系的核心是控制,一元关系强调对方对自己忠诚。一二元关系都强调忠诚。三元关系强调竞争与合作,是一切复杂关系的源头。

一元关系,是指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意志,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他希望别人都来配合他的意志;关系中,只能是他说了算。

二元关系,是指一个人意识到另一个人是和自己一样的独立存在,有自己的感受和意志,他能***情对方的感受,也能尊重对方的意志。

三元关系,是指一个人能意识到关系的复杂之处,在复杂的关系中,他能同时看到 “ 我 ” 、 “ 你 ” 和 “ 他 ” 三个人的感受和意志,并尊重这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

婴儿一元关系,6个月前***生期。6-36个月,孩子和妈妈分离,意识到自己和妈妈,二元关系。三元关系,3-6岁,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存在。

在二元关系中去处理“坏”是有难度的,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需要去构建一个三元关系,去化解关系里的张力。二元关系很容易产生吞没感。

具体的表现就是,孩子为了和妈妈维持好的关系,会把妈妈看成是比她本人更好的存在,自己也对妈妈好,而把“坏妈妈”,和“坏孩子”的关系投射到第三者身上,比如父亲。之后孩子看到自己有好有坏,父母也有好有坏,觉得你,你爱的人,和你竞争的人都是有好有坏。就进入了三元关系。

心也是从复杂的关系中展开,然后处理三元关系的坏,再处理二元关系的坏,然后回归简单的一元关系。情感是灵魂的证明,情感必须在关系中展开。

万物皆虚,当你意识到,你所认为的“自己”,其实是别人眼中的你,这是不是太虚幻了;

万物皆实,一个人的内在心灵必须借助于外在关系,也就是别人的看见,才能发展,所以自我与关系,又是那么真实。

总结:

1. 努力万事万物不卑不亢,不卑不亢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是对待自己与外界平等的关系。

2. 两性关系中不可以过于软弱服从。严厉无情的强势控制者,和软弱服从的弱势被控制者是相辅相生的。

3.I SEE U,好人坏人所有人都希望被看见。同频效应:模仿对方或同频呼吸呼应对方,他会很开心。世界的本质是关系。

4.the one,the other,处理好我与你,我与他的关系,善用权利原则和珍惜原则。

5.闭关是修行中的巨大挑战。

6.好的沟通交流疗愈他人,需要真诚、***情、无条件积极关注。

7.写下自己10个正面词,再去思考对应10个负面词。世界是反的,当你看到了A,你就看到了-A。

8.圣母找渣男是因为把“好我”做得太极端,潜意识去寻找“坏我”。

9.不要做老好人。所谓好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反面的自己。

10.恋爱乃至人生的更大动力,是追求人性上的圆满。恋爱找的还是心和感觉。但常常会找跟自己不同的存在。

11.自恋、性和攻击性是生命力本身。是人类三大动力。

12.坦然接纳自己的不足。视坏A为好的,学习用好的方式表达这份动力。

13.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我们需要给别人回应和情感互动。

14.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与世界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当你意识到你,你爱的人和你竞争的人都是有好有坏,你就进入了三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