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精神的历史

1995年9月,台湾省推出了一款word网游(MUD),东方故事2,改编自国外的碉堡网游。当时方还在国外读书,有空就去玩。“我觉得这个游戏有很多超自然和道家的东西,而且带了很多巫术,不是纯武侠。”

几个月后,方也在里面认识了不少人,于是他干脆想玩一个纯武侠游戏。这时,群里有几个玩家做出反应。最终组成了5人团队,另外4人分别是翔大师、时空、丁、草鱼。因为方手里有好几本金庸小说,他会写策划书。“侠客”这个名字据说只用了一分钟就想出来了。

6月,1995,11,《侠客行》的策划书发布在当时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站上(ALT中文文本)。这款新的MUD游戏,类似于东方故事2,但更多基于金庸的故事,引起了国际学生的兴趣。到目前为止,这份策划书还能在网上查到。

五个人分工,开始写程序。该系统是用开源系统构建的。项大师和方写的是大局、时空,方写的是第一城扬州城和第一门派吴唐门。项大师写了丐帮,丁写了华山庄和第一奇案,草鱼写了星宿派。

两个月后,侠客正式上线。这一年,方28岁。

接下来的时间里,“侠客”在两条线上驰骋。一方面,侠客在华人世界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后来网游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侠客》内部很快陷入纷争,导致最终没落。

游戏上线后,服务器最初放在加拿大的大学里,一些教授和学生免费提供服务器支持。然而,人数迅速增加。1996,侠客在线作剑论。当时1000多人同时在线,服务器无法承受,于是有几个人开始计划更换服务器。

同年5月,服务器换了,于是发生了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因为忽略了安全因素,服务器被其中一个玩家黑了,所有程序都被复制了。

方这位玩家也知道,因为《侠客行》出来后被很多人模仿,有些玩家也想把古龙和西游记改编成泥巴游戏,复制的源程序正好能帮上大忙。

很快团队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对玩家进行了警告。担心的玩家会把一个网站上的所有文件都开放给大家免费下载。到了1996下半年,类似的游戏已经遍地开花。在此期间,源程序也被引入中国,一些校园开始改写类似的游戏。

到1998,方回国,有一次在东莞一家网吧查资料,发现机器上居然有《侠客行》。那时候,他很开心。他告诉网吧老板,他参与了这个游戏的制作。老板听了之后,立刻恭敬的看着他,问有没有什么练武的秘诀。后来“老板还给我买了瓶矿泉水让我喝,不收我上网费。”方笑着回忆道。

当时《侠客》在国内推广上做了一些工作。比如1997,为国内玩家设置了镜像服务器。到了2000年,《霹雳游侠》在大陆的镜像服务器数量增加到了10多台。

《侠客》也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网游从业者。后来某媒体榜单曾经列出了一长串从《侠客行》走出来的网游高管名单。这是后话。

能和《侠客》的传播速度抗衡的,是内部的动荡。

就在1996年5月换服务器前后,方和几个创始人因为工作变动,只留下一个人照看游戏的开发。因为工作人员,创始人从玩家中提拔了几个工作人员,给他们很大的权限协助管理。

游戏中的管理员被称为“巫师”,等级分为天帝、大神、神仙。问题出在权威。后来进入的巫师和其他创始人不熟,但他的权限和天帝是平等的,可以修改程序。因为彼此不统一,往往这个人加了某个功能,那个人很快就取消了。混乱的权限引起了玩家的不满,使系统极不稳定。

几个月后回来的方认为有必要整顿一下巫师队伍,收回一部分职权。但这引起了巫师团队的不满。因为落后巫师和之前的创始人不熟,再加上他是自愿帮忙的。到1997,10,方已经发了备忘录,就权限问题再次与各站奇才沟通,但似乎没有效果。

后来巫师们开始组建自己的小团队,把创始人排除在外,甚至到了机器密码改了也不再告诉创始人的地步。

方回忆说,冲突的起源应该是在观念上。主创们曾达成默契,不把《侠客》商业化。第一,在版权方面,金庸已经公开提到不会干涉非商业的网络运营,商业化需要授权。第二,因为程序的原因,当初采用的开源程序是不允许商业运营的。

之后被媒体报道的董晓阳就是新奇才之一。他一直希望将《侠客》商业化,并为之不断努力。2000年,董晓阳回国,随后注册了《侠客行》,希望将《侠客行》商业化、图形化展示,但最终因版权问题受阻。

观念的冲突不会因为无视或者不说话而消失,反而会继续下去。1997年5月,心灰意冷的方宣布退出侠客。5438年6月+10月,方发表声明,宣布只要不商业化,任何人都可以随意使用和改写侠客行,任何人都无权垄断侠客行的使用、开发或商业化。在2001 65438+2月,方再次重复了这一说法。

从那以后,方就不再看《侠客行》等网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