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父亲教育儿子不要轻易相信儿子。

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户外玩耍。儿子爬上墙,想跳下来,好让父亲在下面接住他。在他准备跳下去之前,他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故事里也有一对父子。故事中的父亲是美国的一个富人。一天,富人的儿子爬上一堵墙,然后跳了下来。富人张开双臂等着抓住他的儿子。但是当他的儿子跳下去的时候,富人躲开了。

富人的儿子倒在地上,一边哭一边疑惑地看着父亲,想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时,富人对他的儿子说:“我让你摔倒是因为我想让你吸取一个教训: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父亲有时也不可信,更不用说其他陌生人!”"

讲完财主父子的故事,讲故事的爸爸也伸出双臂对儿子说:“来,跳下来,我来抓你。”此时儿子的内心已经忐忑不安,这个故事让他对人性产生了怀疑和恐惧。

然而,在父亲的催促下,儿子闭上眼睛跳了下来。他以为自己会重重地摔在地上,但当他睁开眼睛时,却发现自己躺在父亲的怀里。他的父亲对他说,“我也想让你吸取一个教训——有时候你可以相信陌生人,更不用说你的父亲!”"

我们都有一种猜忌,即使是对亲近的人,也难免不提防。以往的生存经验告诉我们;“没必要害人,也没必要防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不信任他人,尤其是陌生人,应该说是合理的防范,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怀疑发展成一种过于敏感,近乎神经质的心理,就会成为一种难以治疗的心病。比如看到别人在边上说话,你就赶紧去问别人在说什么,一转身就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错误。这是我们很多人都有的一个普遍问题。

比如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公司的同事,当他们走近时,你赶紧举手向对方问好,但他(她)根本不理你,径直走到你面前。当你遇到这种尴尬的情况时,你会立刻心烦意乱,觉得对方是在故意贬低你。进一步联想这个同事在单位的种种表现,你甚至会觉得他(她)其实是在故意处处为难自己/自己。真的吗?也许你在路上遇到一个人,恰好赶上了他们的亲人,死了。另一个人正弯下腰想着葬礼,甚至没有注意到你在街对面和他们打招呼。

像这样过于敏感的心理素质,往往会让人无法感知真相,陷入无可救药的自以为是和孤独之中,把自己的人际关系搞得一塌糊涂。有这种心理特质的人很难学佛修行,因为除了自己的怀疑,他们不相信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