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匠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唐郭震《宝剑篇》

干将铸剑,陶冶不凡,但纵然一表人才,风华并茂,可惜被埋没了。同时,“飞炎烟、红光紫气”两个词从侧面也反应出了铁匠打铁的辛苦,每天需要在1000多度的火炉旁,不断地敲打锤炼。

也正因为打铁辛苦,如今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干,许多老一辈子的手工打铁技艺也早已失传。而且,父辈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子孙后代再从事这种苦差事。

然而,6年前,湖北男孩田欢,一个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本该前途无量,却放弃在北京的工作,不顾家人反对,回乡当了一名铁匠。

他动员了几个老铁匠,一起打铁锅、茶具和花器,打了8个月,可惜一个也没卖出去。那时候老师傅对他说:“铁娃,我不要你的工资了,你还是出去找个工作好好上班吧!”

田欢却说:“我很不甘心,还是想再试试。”

天不负苦心人,经过6年的努力,他成立的“铁娃公社”,如今公社铁锅月销量已达七八百口,传统纯手工打铁技艺得以传承,口碑又远播四海。

但是,回顾田欢6年来的艰难成长,其中苦涩的味道依然历历在目。

一、出身贫寒,却放弃北京工作,为情怀选择回乡打铁

1991年,田欢出生在湖北利川市南坪乡,虽有“恩施三坝不如南坪一岔”之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山村,他每天出门需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外面。

田欢是一个地道的土家男孩,家里祖辈都是打铁为生,传到他父亲这里,因为挣不到钱,难以为继,父亲就转行当瓦匠了。还好田欢学习不错,在2011年考上了湖北城建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成为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家里人十分高兴,终于盼到走出山村的希望了,全村人也纷纷来道贺。

不难想象,田欢毕业之后将靠设计,走出山村,成为一名白领,开拓美好的未来。这也是全村人的希望。

可是,在2014年,这个希望被浇灭了。在那年实习期间,田欢成为了一名北漂,在一次展销博览会上,被一组价格不菲的铁器吸引住了。他回忆起小时候眼前的火光四溅的打铁场景,心想:“手工打铁也是一门艺术,老家许多老手工打铁匠人,打出来的铁锅也可以走出大山,销往全国?”于是他不假思索,就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农村了。

回到了老家,田欢把要做铁匠的想法告诉父母,遭到了父母强烈的反对,说:“你读了那么多书,又回来打铁,读书不是白浪费钱了。”此后几个月,父母都生气不愿搭理他。

二、“铁娃公社”的诞生

想要重振手工打铁技艺,摆在田欢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家里的铁艺到父亲这一代已经失传了,自己不懂谈何容易?

回到家中的田欢,经过与父母的几个月冷战之后,没有退路,他只好挨家挨户地打听,寻找手艺精湛的铁匠,然后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找到了几位打铁老师傅。

然而,打铁是一件需要体力、耐心更需要悟性的手艺活,要打好一件铁器,田欢需要从选料开始学,经过切铁、取样、开板、捶打、成型、淬火等十多道工序,捶打几千次,而且讲究力道和捶点。

苦,对于田欢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潜心学习,每天在火炉旁,不停地锤打。

让他犯愁的是,打出来的茶具、花器,都没什么销量,一连8个月也卖不出一件。时间一长,老师傅打得也不得劲,对他说:“铁娃,我不要你的工资了,你还是出去找个工作好好上班吧!”很明显,老铁匠已经看不到这手工艺存在的希望,心里打了退堂鼓。

但是,田欢不想就此放弃,说:“我很不甘心,还是想再试试”。

后来,田欢做了一下市场分析,针对极具艺术性的茶具、花器,人们的需求量并不高,只有铁锅每家每户都需要。于是他开始转向做家用的铁锅,在传统技艺之下,加上创新设计。

2016年,田欢创立了“铁娃公社”,自己任公社的社长,为了打开铁娃炒锅的销路,他开始自己代言,在河边摆拍精美的手工铁锅,把照片传上网络。

接着,他又带着自己打出来的铁锅去参加全国各地的展会。他说,自己利用传统打铁技艺打出来的铁锅,经过特殊开锅处理,铁锅用起来不粘锅。

网上精美的铁锅照片吸引了网友的眼光,线下展会把手工铁锅宣传了出去,田欢收到了第一张订单、第二张订单,慢慢地铁娃公社的手工铁锅的口传开,如今公社铁锅月销量已达七八百口。传统纯手工打铁技艺得以传承,口碑又远播四海。

原来反对田欢打铁的父母,现在已经不认为传统手工艺打铁没有前途了,他们如今也在铁娃公社里帮儿子的忙,幸福的一家人做着有意义、又独具匠心的事情。

三、小结

从一开始家人极力反对,到如今几十位老铁匠跟着他干,又从几个月卖不出一口锅,到如今月销几百口锅,6年来田欢在失败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在不放弃中走出了自己的“工匠”之路。

他说,之所以大家喜欢他的铁锅,最大的优势就是传统手工技艺锤打。虽然这种纯手工制造费时费力,但是在千锤百炼中,打出了艺术的境界。

谁说大学生回农村没有出息?现如今在互联网+新零售概念之下,已经涌现出许多如田欢一样的新一代大学生农人。

对于田欢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