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加快“虚拟现实+行业与场景”应用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6年,三维、虚实融合沉浸视听关键技术突破,新一代个性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
到2026年,中国虚拟现实产业的整体规模(包括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将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将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骨干企业,建设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
同时,工业生产、文化旅游、综合媒体、教育培训、运动健康、商业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关键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行动计划》还指出,统筹使用国家级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产业资金有效供给。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培育专精创新的中小企业和专精创新的“小巨人”企业。
加快“虚拟现实+行业、场景”应用
《行动计划》指出,推进关键技术集成创新,聚焦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等关键领域,提升“虚拟现实+”内生能力,加强虚拟现实与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面向特定场景、具有商业潜力的应用技术研发。
提升全产业链供给能力,全面提升虚拟现实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制作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等产业供给能力;并加大内容生产工具开发投入,提高优质内容供给水平。
在加快多行业多场景应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商业创意等方面,深化虚拟现实在行业内的有机融合。
在虚拟现实+工业生产领域,《行动计划》指出,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制造、运维、培训等产品生命周期关键环节的应用和推广。支持工业企业和园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优化生产管理和节能减排,实现提质增效降本。构建虚实融合的新型远程运维解决方案,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虚拟现实和文化旅游领域,推进文化展馆、旅游景区和特色街区虚拟现实数字体验产品开发。开展行前预览、虚实融合导航、导游、艺术展览、文物古迹修复等虚拟现实创新应用。
在虚拟现实+教育培训领域,《行动计划》提出,在中小学、高等教育和职业学校建设一批虚拟现实教室、教研室、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根据教学大纲开发一批虚拟现实数字化课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支持建设一批重点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加快紧缺人才培养。
在虚拟现实和运动健康领域,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智能化、沉浸式新运动解决方案,构建大众健身新业态。推动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临床诊疗、康复护理、成瘾戒断、心理咨询、关爱探视、手术导航等场景中的应用。
在虚拟现实+商业创意领域,《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发展线上线下同步互动、商业活动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打造商业新场景、新业态。
在虚拟现实+智慧城市领域,探索虚拟现实在城市治理中的集成应用,形成可视化城市管理解决方案。针对交通、餐饮、购物、娱乐、休闲场景,打造虚实融合的高效便捷的个性化智能生活信息服务。
引导社会资本助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
《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产业应用技术支撑平台,挖掘产业关键技术需求,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应用复制推广的技术瓶颈,提升跨行业虚拟现实应用基础能力。
开展沉浸式内容生产工具和流程优化研究与培训,支持沉浸式内容开发开源软件社区建设,鼓励向社会开放,培育用户生成内容(UGC)生产。鼓励创作者经济,搭建享受优质内容的平台。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建设一批虚拟现实体验中心,展示先锋应用场景。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服务载体,打造全流程覆盖的专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在保障措施方面,《行动计划》指出,鼓励地方政府搭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促进虚拟现实企业与行业用户合作交流,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
统筹使用国家级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产业资金有效供给。促进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培育专精创新的中小企业和专精创新的“小巨人”企业。
同时,建立安全体系,加强对个人和公共信息资源的保护,增强对数据滥用和隐私侵犯的风险防范。引导开发适合青少年的虚拟现实产品和服务。
《行动计划》还提出,围绕虚拟现实关键应用领域组织应用试点,探索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应用场景,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先锋应用案例。鼓励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参与虚拟现实内容开发中心和应用体验展示中心建设。
此外,要建设产业集群,开展虚拟现实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加快龙头企业培育。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虚拟现实产业集聚发展。
元宇宙上下游产业产值超过400亿元。
日前,在2022服务贸易交易会Web3.0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元宇宙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元宇宙上下游产业产值超过400亿元,主要集中在游戏娱乐、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硬件等领域。未来五年,国内元宇宙市场规模至少超过2000亿元。
近期,围绕超空间产业出台的政策法规,上海、河南等地出台了省级层面的超空间专项行动方案。
7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布了《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轨道行动计划(2022-2025年)》,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9月28日发布了《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1。
记者注意到,两份文件都对虚拟现实做出了相关表述,两份文件都强调了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生态的构建。
中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VR/AR长期趋势明确,龙头厂商有一定增长。随着品牌厂商在VR应用领域不断尝试拓展,消费级AR产品逐渐成熟,技术沉淀充分、多品牌覆盖的领先厂商具有更强的确定性增长。
安信证券研报也指出,行业巨头的新品迭代将开启新一轮产品周期,2023年将迎来新的硬件年。VR消费市场有望加速放量,利好硬件和内容生态的正向循环。当前VR市场的发展阶段可以和早期的智能手机市场相比。首先,VR设备的整体升级方向是轻薄、便携、提升用户体验。用户的攀升速度并不快,主要是头部产品的助推。其次,硬件产业链各环节升级迭代趋势明确,光学、显示、交互模块创新进步空间极大。
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新闻,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