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其他朝代南方很少分裂,但是五代十国却是南方分裂?

首先我们要先弄明白,五代以前是哪个朝代?唐朝。当时无论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全都在在中原,一直到安史之乱后,南方的人口和经济才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也就因为如此,五代时,总是习惯性的掠夺中原之地。南方的这些割据政权的势力,主要是唐朝皇帝分封到各地的节度使,这些人坐大之后产生的势力,从表面上看还是服从中央管理的。直到朱温成立梁国代替唐国,而且与李存勖纠缠厮杀,南方的这些节度使在这个时候就趁机成立“国”。

而南方的那些“国”,有的自称帝,有的自称国,有的则是还自称节度使。这倒是无所谓,反正大家关起门来一亩三分地,反正怎么瞎折腾都可以。中原的朝代更替在这段时间最为频繁,通堂都是一个牛人统一了北边,马上就出现了内乱。这时也就一直无暇南顾。北边的政权都有了***识,南方的那些割据势力都守着一亩三分地,等我统一北方,然后再各个击破南方的割据势力!

南方的割据势力也都很满意自己的状态。北方的政权每天就知道打打杀杀,不像我们这里安静祥和。不如大家都少征点兵,全力发展经济,然后吃喝玩乐岂不美哉。这样的话,各国之间的摩擦也都比较少了,大家都忙着发展自己的经济,搞一搞文艺创作,顺便再看看北边打架。

整个五代就是那样发展的,梁朝一直在和晋朝打的你死我活,无法抽出手来;后唐在南征开了个头,自己的朝廷就内乱了,庄宗死于兵变;后晋一直忙着伺候契丹爸爸,再加安抚各地不满的节度使,根本没有想过南征这种事;等到了后周,虽然出了一个好皇帝,但是!皇帝短命死了。这才让赵匡胤捡了个便宜,年轻力强的他首先稳住北方的局面,开始对南方势力的各种吊打,结束中原大地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