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从内部赛马到外部赛马

众所周知,腾讯内部流行的赛马机制曾救过微信一命。

不仅如此,早期的QQ秀和 游戏 界的扛把子王者荣耀,也都是赛马制下跑出来的作品。

几个团队做同一项目,然后PK出更适合C端的产品投入市场,这种残酷却有效的竞争策略,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让腾讯尝尽甜头。

直到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胜出方财富自由,落败方就地解散的淘汰机制,终究还是将腾讯内部的封闭底色暴露出来。

2011年之前的腾讯远谈不上受人尊敬,当时公司不止深陷抄袭山寨风波,还因逼死同行的全民公敌形象备受讨伐。

什么都想做的腾讯直到和360打了一仗才改变了思路,放弃面面俱到的执念,转向利用资本优势释放流量资源来进一步攻略城池。

把soso卖给了搜狗,把电商卖给了京东,保留主营业务通讯社交 游戏 ......当年这些看似决绝的战略动作都被统一打上了"开放"标签。

这之后,早早立志要做最受尊敬互联网的腾讯,也终于在小股东不控盘投资风格熏陶下脱胎换骨,从内部赛马到外部赛马(即投资),从消费到产业,尽情挥舞流量与资本两大杀手锏赛马竞争,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巨量营收增长。

巨头 财经 「公司观察」第10篇。

文 / 脱落酸

内容架构师 / 静静

出品 / 巨头 财经

腾讯的投资布局曾迎来两个拐点。

一个是开头提到的闹得满城风雨的3Q大战,另一个就是2018年的930变革。

当时马化腾一句,互联网的主战场正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就算给公司全面布局TO B 赛道定了调。

从2011年投资金山软件到2015年出手微盟、有赞、燧原 科技 、太美医疗 科技 等明星公司,腾讯在产业互联网赛道释放出越来越强的进攻信号。

虽说消费互联网靠流量就能轻易搅动风云的投资逻辑,复制到to B公司身上也没那么奏效,但这却丝毫不妨碍腾讯投资的持续加码。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 年度腾讯其对外投资金额整体达到 1100 多亿元,占腾讯控股 2020 全年总营收的 1/4 左右。

亮眼的业绩背后,其实少不了腾讯充分放权的功劳,沿用"小股权,不控盘""只求***生,不求拥有"的投资风格,一度让被投企业对其赞誉有加。

不要求做大股东,也不干涉企业家做事。即便成为京东、美团的第一大股东,腾讯也不滥用控制权。

就这样,从电商到本地生活服务,从出行到教育,从医疗到金融 科技 ……腾讯用低价换取的互联网创业企业的股权,却以高价的投资收益回报回来。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在明面上一直强调不以财务回报为单一目标,但大家心知肚明投中京东、美团、B站、拼多多等企业的腾讯最后收获了何等的暴利。

另外投资对象本身也在竞争,从这个角度考虑腾讯收益,更像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以电商为例,京东,拼多多,云集等这些友商互相比拼,不但对行业来说更具正向意义,对腾讯来说更是百利无一害,无论哪方胜出,他都能分得一杯羹。

还有最关键的,在整个竞争过程中,拼多多和京东等公司又孵化一大堆小商家,通过构建生态互助平台,对to B企业进行投资与扶持,不但拓展了各自的业务范畴,更催生了一条全新商业模式S2B2b2c的诞生。

举个例子,腾讯投资京东进军大电商,而京东又投入年均200亿的研发资金孵化商羚,商羚又去培养代理商SaaS系统,SaaS平台再渗入到小的商家,帮助商家快速开网店,并实现独立运营,物流运输、品牌营销等基本操作,最后C端用户又下单到京东商羚这个平台完成整个零售闭环。

区别于传统的B2B或者B2C模式的割裂,S2B2b2c 模式最大的创新,是S和大B小b ***同服务c,即通过资本的优势和精细化的管理,合理节约供应链每个环节的成本,助力店主创业让利消费者。

如此对腾讯来说,投资B端巨头,是未来与更多行业发生关系,跟更多用户产生深度连接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互联网下半场的必争之地。

不过需要时刻警觉的点是,S与大B小b之间的关系是赋能和协同,而不是控制与垄断。

历经多年磨练,以流量和资本为核心动力,腾讯不但获得了持续更新产品与技术的能力,还结识了大批盟友,培养了良好的行业关系。

只不过时代变化太快,过去的竞争不是那么激烈,你只要做了,拥有充足的资源,就能换成竞争优势。而今伴随人口红利的结束,网络市场扩容速度的增长放缓,企业不可避免从线上重回线下,从粗放到精耕,从广度到深度,从规模到效率。

未来的互联网企业要么深耕产业,要么很吃苦,这是一条有目***睹的明线,比如说腾讯发现自己干不了电商团购,就立马精简了业务,意识到增长即将出现瓶颈,就陆续转向了产业。

腾讯的反应足够敏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另外一条不易察觉的暗线,那就是腾讯内部的战斗力在变差,能打的也就一个半,一个是 游戏 ,半个是微信。

而且必须承认的是,腾讯这些年太过依赖60,70后,张小龙之后这么长时间,人才梯队都没建起来,一碰到问题就习惯性推给老人。

防守本已艰难,军中还没大将。不少人将这种囧境甩锅给从内到外的赛马机制。

因为不宽容失败,导致无人愿意再主动出来创新,因为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很少打硬仗,以至于新人缺少磨练丧失出头机会。

这样的归因当然有一定道理,但相比之下,腾讯投资的风险还暗藏在一个更为隐秘的角落。

据了解,腾讯2020年的营收4800亿,利润是1600亿左右……这是什么概念?类比中国GDP,按照城市排名腾讯的营收可以排到前30了。

腾讯这么大手笔的花钱,还能收获这么丰厚的利润,不过10几万人的公司,都快赶上几百万人口城市的GDP,这当然证明腾讯很强赚钱能力,极深的业务护城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经济发展的困局——少数人攫取了巨额财富。

原本只要业务合法合规,国家也不会阻碍企业做大超强,但当一家企业独大到会使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国家可能就不会任其自由驰骋了,毕竟这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扩张下的无序。

所以,未来的腾讯要想成为一个最受尊敬的互联网公司或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是应该克制欲望,让利合作伙伴和上下游,遵循更为有序的扩张逻辑的,比如:

1、合法守法

这点就无需赘述了,任何人任何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产品与服务以国计民生为导向

近期教育被“打”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原本教育是国之根本,但不少企业为了赚钱却不择手段贩卖教育焦虑,给国家制造负担。

受人尊敬的企业一定是和国家、和时代同呼吸***命运的。以腾讯现在的体量,理所当然承担起更多的 社会 责任,服务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们更快乐,做好产业的连接,让行业更 健康 。

3、搭建平台赋能更多行业

以前是让员工股东赚到钱,现在应该让更多的垂直行业赚到钱。

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除了内容、 游戏 、电商、生活服务、智能零售生态、金融生态领域以外,在医疗、教育、 旅游 等垂直行业,腾讯都应该为创业者与合作伙伴构建一个 健康 有序的成长环境。

4、去海外要增量

资本正在成为互联网格局变化的重要力量,除了国内市场,腾讯在海外也投资了不少公司,美国的技术特斯拉,印尼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Go-Jek,印度最大的电商公司Flipkart,都有腾讯的身影。

特别是在 游戏 领域,腾讯实力依然不容小觑,譬如《英雄联盟》背后的Riot估值早已达到百亿美元,《堡垒之夜》背后的公司Epic Games的市值也在2020年达到173亿美元。

由此可见,力争海外项目,与海外创业者展开更深度的交流与合作,或将成为腾讯在世界舞台上挖掘增量的新制高点。

5、税收从深圳到全国

只有扎根 社会 土壤,为之回馈养分,才能往上生长。未来的腾讯应该加强与全国各个地方的合作,让腾讯的税收回到全国各地,而不是深圳一个城市。

贵州就是一个正面例子。腾讯早几年就跟贵州有合作,特别是把最重要的数据都存在贵州的战略部署,让贵州大数据产业快速兴起,腾讯的入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贵州脱贫致富,甚至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

6、 科技 向善

腾讯会赚钱,更应该会花钱。

科技 平台对 社会 的责任义务,绝非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投入那么简单,还需要发挥 科技 的能力去做公益,去***享信息 科技 的成果,去完成 科技 向善的使命。

腾讯影响了10几亿人的生活,如今需要更高的标准。满足以上6个底层逻辑的腾讯,会是一个更 健康 的腾讯,是各行业各地方都需要的腾讯,也是国家和人民更喜闻乐见的腾讯。

如果说腾讯没有梦想,会有一半看客跳出来反驳,那么说腾讯没有边界,估计就没人有任何异议了。

这些年,腾讯战投部横跨海内外,一路插旗拔寨,抢占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到2020年,腾讯累计投资企业超过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逾160家成为市值或估值超10亿美金的独角兽。

广撒网多布局建生态的投资策略,让公司的触角伸向了越来越多的领域,为腾讯赚了很多钱。

虽然其中也有不少拿大钱却搞砸了的项目,但无论如何,16年过去了,从内部赛马到外部竞争,投资之于腾讯的意义,已不仅仅是一种扩张手段,更是作为一种核心战略,一种核心能力,在追求回报的同时,完成连接一切生态的目标。

而时至今日马化腾当年关于腾讯如何才能成为一家百年老店的疑问,也终于有了新的答案——不止要捕捉更多独角兽助力 科技 向善,更要在战略和财务价值之外承担更多的 社会 价值,让腾讯属于 社会 ,而不再只是属于创始人、股东或者员工。

部分

参考资料:

1、张博迁,《揭秘腾讯第四次战略升级》

2、曾鸣,《阿里参谋长曾鸣:真正的S2b其实是S2b2c》

3、王雷生,《腾讯投资的十年:反思与坚持》

4、翟文婷,《腾讯to B投资变阵》

5、刘润,《腾讯没有梦想?腾讯是梦想的赛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