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贼中郎将
光禄勋(中二千石)
中郎将(比二千石)
议郎、中郎 (比六百石)
侍郎 (比四百石)
郎中 (比三百石)
河南尹(中二千石)
州牧(二千石)、郡太守(二千石)、王国相(二千石)
州刺史(六百石)
司隶校尉(二千石)
骑都尉(比二千石)、城门校尉(比二千石)、射声校尉(比二千石)
中二千石奉禄,月一百八十斛。
(真)二千石奉禄,月一百二十斛。
比二千石奉禄,月一百斛。
凡诸受奉禄,皆半钱半谷。
汉制,诸郎官属九卿之光禄勋。
凡郎官皆主更值,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唯独议郎不在值列之中。(汉仪:「三署郎见光禄勋执板拜,见五官、左、右将执板不拜,于三公、诸卿无敬。」)
五官中郎将 :
一人,比二千石。主五官署郎。
属官:
五官中郎,比六百石。无定员。
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无定员。
五官郎中,比三百石。无定员。
建安十六年,魏公曹操之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属官,以副丞相,位在魏国诸侯王之上。
五官中郎将陈纪
五官中郎将牛亶
五官中郎将曹丕
五官中郎将五梁
五官中郎将薛珝(吴)
五官中郎将刁玄(吴)
五官中郎将濮阳兴(吴)
五官中郎将洪璆(吴)
五官中郎将丁忠(吴)
左中郎将 :
一人,比二千石。主左署郎。
属官:
中郎,比六百石。无定员。
侍郎,比四百石。无定员。
郎中,比三百石。无定员。
左中郎将皇甫嵩
左中郎将蔡邕
左中郎将刘范
左中郎将李固
左中郎将杨宣
左中郎将李伏
左中郎将秦宓(蜀)
左中郎将杜琼(蜀)
右中郎将 :
一人,比二千石。主右署郎。
属官:
中郎,比六百石。无定员。
侍郎,比四百石。无定员。
郎中,比三百石。无定员。
右中郎将朱俊
右中郎将徐庶
右中郎将鲍勋
右中郎将牵招
右中郎将宗预(蜀)
右中郎将李撰(蜀)
右中郎将宗预(蜀)
虎贲中郎将 :
一人,比二千石。
掌虎贲郎,(旧曰虎奔,言如虎之奔走。)主虎贲宿卫。
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比六百石。
仆射,主虎贲郎习射。陛长,主直虎贲,朝会在殿中。
属官:
虎贲中郎,比六百石。无定员。
虎贲侍郎,比四百石。无定员。
虎贲郎中,比三百石。无定员。
节从虎贲,比二百石。无定员。
掌宿卫侍从。自节从虎贲久者转迁,才能差高至中郎。
凡虎贲中郎、虎贲侍郎、虎贲郎中、节从虎贲,皆父死子继。
虎贲中郎将袁绍
虎贲中郎将袁术
虎贲中郎将孔融
虎贲中郎将荀恽
虎贲中郎将桓阶
虎贲中郎将甄像
虎贲中郎将令狐劭
虎贲中郎将郭芝(魏)
虎贲中郎将董允(蜀)
虎贲中郎将关统(蜀)
虎贲中郎将来敏(蜀)
四中郎将 (东西南北):
江左弥重,或领刺史,或持节为之。银印青绶,服同将军。
东中郎将 :
东中郎将董卓
东中郎将董越
东中郎将程昱
东中郎将蒋济(魏)
东中郎将桓范(魏)
东中郎将孙登(吴)
南中郎将 :
南中郎将曹植
北中郎将 :
北中郎将卢植
北中郎将曹彰
北中郎将吴质
典农中郎将 :
典农中郎将任峻
典农中郎将严匡
典农中郎将赵俨
典农中郎将裴潜
典农中郎将徐邈
典农中郎将司马昭(魏)
典农中郎将贾充(魏)
护匈奴中郎将 :
护匈奴中郎将田豫(魏)
护匈奴中郎将孙礼(魏)
护匈奴中郎将陈泰(魏)
司金中郎将 :
司金中郎将王修
司金中郎将张裔(蜀)
武卫中郎将 :
武卫中郎将许褚
度支中郎将 :
度支中郎将霍性
度支中郎将赵俨
武略中郎将 :
武略中郎将杜祺(蜀)
武略中郎将樊岐(蜀)
绥南中郎将 :
绥南中郎将士燮(吴)
绥南中郎将张翼(蜀)
荡寇中郎将 :
荡寇中郎将程普(吴)
荡寇中郎将凌统(吴)
杂中郎将 :
镇贼中郎将朱俊
平难中郎将张燕
建义中郎将陶升
征东中郎将赵韪
督军中郎将吴景
抚军中郎将张昭(吴)
扬武中郎将曹洪
振威中郎将李通
建威中郎将周瑜(吴)
折冲中郎将太史慈(吴)
征虏中郎将吕范(吴)
定武中郎将孙暠(吴)
镇民中郎将张鲁
讨越中郎将蒋钦(吴)
威寇中郎将孙河(吴)
横野中郎将吕蒙(吴)
威武中郎将贺齐(吴)
武锋中郎将黄盖(吴)
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蜀)
奉义中郎将李基
平虏中郎将李绪
建忠中郎将骆统(吴)
掌军中郎将董和(蜀)
副军中郎将刘封(蜀)
建义中郎将公孙集
安东中郎将孙桓(吴)
司律中郎将陈颃
辅义中郎将张温(吴)
安军中郎将吕据(吴)
宁国中郎将张合
笃信中郎将丁咸(蜀)
昭武中郎将胡济(蜀)
辅军中郎将潘浚(吴)
奋武中郎将芮玄(吴)
立武中郎将步骘(吴)
征南中郎将步骘(吴)
昭义中郎将顾承(吴)
建武中郎将胡综(吴)
昭义中郎将吾粲(吴)
立节中郎将陆抗(吴)
定武中郎将孙俊(吴)
昭信中郎将吕岱(吴)
司市中郎将陈声(吴)
司直中郎将张俶(吴)
东汉末年,多以中郎将领兵出征或讨贼,也有因其所负责之专有职事而为其官名。
诸郎官皆属九卿之光禄勋,汉朝设三署郎官,以中郎将为统领。
汉宣帝时,令中郎将、骑都尉监领羽林军,故谓之羽林中郎将,领郎百人,谓之羽林郎。选陇西、汉阳、安定、北地、西河、上郡良家子弟便弓马者入伍,掌宫殿宿卫侍从。
汉平帝时,更设虎贲郎,(旧曰虎奔者,言其如虎之奔。)置中郎将领之,称虎贲中郎将,主虎贲宿卫,冠插两鹖尾,纱縠单衣、虎文锦葱,其余虎贲郎服饰类同。
郎官入奉宿卫,出牧百姓。除了守卫宫殿,经常领兵出外征战,持节为使者,或管治一方。其职责之变化皆随旨令,故杂号中郎将之多,可与杂号将军媲美。
汉制,中郎将之官秩不算小,三公、大将军以下是九卿、河南尹,以下是司隶校尉、郡太守,再以下则是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然而,随着职位之不同,官秩也有所差别,如使匈奴中郎将之官秩只是比千石,与九卿之丞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