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城市没有农村那样的夜晚?

为什么看不到城市里密密麻麻的星星?为什么在月夜我们看不到银色的月光?为什么城市里不再有如此清澈凉爽的夜晚?为什么我们会看到红色、橙色甚至金色的夜空?

■城市的夜空为什么五颜六色?

为什么城市的夜空呈现出如此“温暖”的颜色?科学家告诉我们,是污染让我们的天空不再纯净,夜晚不再温柔。污染城市夜空的“罪犯”之一就是灯光。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让人眼花缭乱。有些强烈的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夜晚如同白昼,形成所谓的“人造白昼”。为了街道照明,为了城市景观,为了公司宣传,为了夜间行驶的车辆,城市因为各种原因灯火通明,很多地区甚至亮如白昼。这些光线反射到天空中,使得天空呈现出奇怪的颜色。

污染城市夜空的第二个“罪犯”是工业浮尘。在未受污染的乡村,夜空是黑色、深蓝色或蓝色的。黑色是因为没有光,蓝色是因为当月光或星光穿过大气层时,红、橙、黄等“热色”光被吸收,大量蓝光被散射。在城市,工业污染导致大量看不见的浮尘悬浮在空气中,形成薄薄的“尘幕”。城市中反射到天空的光强度大于月光和星光,天空中的浮尘会吸收大量城市地面反射的蓝绿光,将红光、橙光、黄光等“热色”光反射回来。随着漂浮尘粒平均直径的增大,城市夜空的颜色逐渐由暗黄色变为红色。空气中漂浮的尘粒越多,天空的颜色就越暗越深。这样,我们看到的夜空就有点发红或发黄。越是闹市区,天空“热色”现象越明显,因为越是闹市区,污染越严重。

■城市夜空中可见的星星数量减少了。

当我们发现头顶的夜空变得五彩缤纷时,我们不应该认为这是一种壮丽的自然现象。它与朝霞和晚霞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一个警告,我们的环境正在遭受污染。被污染的夜空使我们看不到美丽的星星。

据天文统计,在夜间天空不受污染的情况下,天空可见星光接近7(级别越高,亮度越低),大约能看到7000颗星星;山区农村,污染少,晚上能看到的星光接近6颗,2400颗左右;在城市远郊,有污染,但不是很严重。晚上能看到的星光接近5颗,大约有800颗。城市郊区污染严重,可见星光接近4,约250颗;在中小城市,污染很严重,晚上能看到的星光接近3级,50颗左右;大城市污染特别严重,只能看到二等星,总共只有20到30颗左右。

日本东京天文台建于1878年,位于东京市中心。20世纪20年代,由于城市的污染,夜空变暗,天文台被迫迁至郊区。从那以后,天文台搬了两次家,离城市越来越远。虽然我国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位于南京东部,但近20年来,由于南京城市照明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上海高速公路、耀华门调度场等大型设施的强光辐射,工业空气污染和全天候光污染,观测能见度严重降低,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光学和射电天文望远镜研究和观测。2004年9月20日,专家决定将紫金山天文台从南京迁至盱眙县。

■光污染对人体有害。

在城市夜晚的光污染下,人很难入睡,扰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环境中的光污染可分为三种:一是室外环境污染,如建筑外墙,典型的是玻璃幕墙;二是室内视觉环境污染,如室内装修、室内不良的光线和色彩环境等。,典型的是舞厅;第三,局部环境污染,如书籍、纸张、电脑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玻璃镜面砖和粉刷墙壁在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室内装饰中被广泛使用,用于阅读和书写的纸张也越来越光滑。由于光滑的表面对光的反射系数非常高,大大超过了人体的生理适应范围,对人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功能的发育,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对儿童的影响也很大。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超过60%的主要原因不是用眼习惯造成的,而是视觉环境受到污染。

9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色块刺激实验,发现不同颜色对眼睛疲劳的影响明显不同。鉴于这个原理,美国等一些国家的一些书是用黄色背景纸印刷的,真的比白色舒服。在德国,人们在粉刷室内装修墙面时,已经开始合理使用一些浅色,以米色和浅蓝色为主,来代替刺眼的白色。2000年初,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薄膜覆盖法获得成功:用一些特定颜色的薄膜覆盖书籍,阅读时会使眼睛放松,不易串联,阅读效率明显提高。光污染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损伤,引起视疲劳,视力下降。

舞厅、夜总会安装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闪烁色光源等也构成色光污染。据测量,黑光产生的紫外线强度远强于阳光,对人体的有害影响持续时间长。如果人们长期接受这种辐射,他们会导致流鼻血,掉牙,白内障,甚至白血病和其他癌症。彩色光源刺眼,不仅对眼睛不好,还会干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头晕目眩,出现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彩色光污染不仅损害人的生理机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