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300万字成为自由职业者成长之路(8)
从零基础写作到成为年收入50万的自由撰稿人(2)
用手机写300万字,成为自由职业者的成长之路(三)
用手机写300万字的自由撰稿人的成长之路(4)
成为年收入50万的作家之路(5)
成为年收入50万的自由撰稿人之路(6)
成为年收入50万的自由撰稿人之路(7)
出版一本书是建立个人品牌的标准。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出书的文章。有哪些适合长词爱好者的出版方法?作为一个新人,当作者有机会出书时,他积极争取,这是他对写作道路最好的反馈和鼓励。
著名作家莫言、陈、、海子等。,他们的前两本书是自费出版的,后来的书越来越好,自然就有了更好的出版条件,然后前期自费印书。反正版权在他们自己手里。
只是这年头自费出书成本太高了。据说要五六万。如果你没有渠道去卖,这样出书不划算。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文笔还不够成熟,可以等等。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先报名出版电子书,放到网上,这也是一个建立影响力的好办法。
2017年5月,我和平台合作,发表了我的草根奋斗故事,在豆瓣和亚马逊上架。当时平台可以投稿,出版电子书,等书上架的时候会宣传给作者,所以我后来有机会签约。
当时有很多出版电子书的人成为了平台的签约作者,也有一部分因为电子书吸引了出版纸质书的合作。比如签约作者穆诚的《10我在深圳买了三套房》通过第一本电子书在多个平台曝光,并得到出版社的深度合作。还被头条邀请签约,月薪1万,主要是写理财。
上一篇文章里提到我和一家公司合作代理出版。如果共同策划的课题通过并签约,会扣除相应的佣金,作者不用付费。如果提成是10%签的,代理公司会扣一部分,这样大家都能得到一笔好交易。把专业的事情留给专业的人。安心写文章就好。会有人帮你对接频道,检查所有链接。如果是我的学生,
今天突然想起来我是怎么在写作之初爱上文字的。还有哪些值得纪念的事情?
2008年,在《读者》杂志上看到很多薛晓禅老师的话,有一篇文章写道,风烟净,天山* * *。这八个字让我非常着迷,感受到了文字的美好。那时,类似的句子会被抄下来,反复阅读和记忆。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林所写的《山西通信》。
“让我们看看金元重建的寺庙和明代重建的寺庙,讨论风格和做法的特点,雕像的空气和程序。天会渐渐黑下来,我会觉得嘴里渴,肚子饿,才想起一天就要结束了。当我回来躺在床上的时候,我美好而生动的印象还挂在眼前,指引着各种愉快的梦。同时,我晚餐吃的蔬菜水果也丰富了,我们明天的精力会一直到一个大太阳照在我们脸上。”
一个作者的文字可以穿越时空与我们的灵魂碰撞,甚至影响一个人走上写作之路。这就是文字的魔力。
还有张爱玲的散文《听花落声》,简直是天才的语言表达,充满文学性和艺术性。
还记得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有三恨,鲫鱼有刺,红楼未完,海棠无香。
张爱玲和林都是民国时期的拔尖才女,似乎也只有她们可以相提并论。
2008年,我在温州鹿城区黎明工业区门口做早餐。我左边是江西一家做麻辣烫的店,右边是一个做面条的富阳人。所谓的店铺,就是一排铁皮房和简易工棚。
那一排人里,只有我一个人下午会看杂志,有时候会去二手书摊找几本书看。
被称为“三无区”的温州,那些年非常乱。我一年丢了五辆自行车。有一次中午从店里回自己家,门被撬开了,电视机也被搬走了。这些片段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及。
我看到一个女生边走边打电话,后面一个人骑着摩托车抢走了她的手机。摩托车飞走了,女孩反应过来,只剩下摩托车在后面。
我奶奶的一对金耳环被两个男生从后面抢走了,一只耳朵在流血。她开始认为自己是在和熟人开玩笑。当她转过身来时,那两个人迅速跑开了...
这些片段和电影里的一样,完全是事实。我在知乎上回答过这样的问题,如实提及了那些年的所见所闻,但是遇到了三个网友私信我,让我把地区改成匿名,说怕影响不好,就把地名改成了“沿海”。
我说的是我记得的。这些年来它一定变了很多。
就像我们坐绿皮火车去福建,一路上人挤人踩人。有一次我和同事被迫把家里带的腊肉干全扔了,不然挤不进去。当时被踩踏受伤的人很多。
我也亲眼见过马车里的小东西。当时火车停了无数站。我们又一年没买到座位票,都是站着的。我们太累了,一路上都不敢喝水,不然上厕所太麻烦,楼道里都是人...
还有一次,14老乡从福州下火车上车。路上司机组几个人坚持要我们每个人多交100元。他说谁不给就让他嘴开心肉疼,我们二话没说,给了钱。其中两个是本地人,但不是司机给的,放在山路中间。
现在回想起来就像是前世!也就是18年前,好像很久以前了。我的所见、所经历、所耳闻,成为我写作的素材。我写过《记忆中的绿皮火车》和《那些年被贼伤》。
2007年,在温州茶山大学城一家女装厂上班。这家工厂是国内品牌,对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我是一个外贸出来的人,改变了这个工厂。当我开始返工时,我感到想哭。
还记得女装厂墙上写的那句话“要争分夺秒,在乎一针一线”。
那个工厂里有难忘的事。每次下班铃响,一群人就往食堂方向狂奔,就像从饥饿的监狱里被放出来一样。只是因为他们去的早,所以会有小青菜,你可以从大铁桶汤里得到更多微小的西红柿和海苔。
这家工厂的工资比我之前在福建的工厂高很多。我每天晚上10:30下班,每周有单假。听说工厂在全国各大城市和海外一些国家都有门店。估计近几年有所下降。达芙妮、美特斯邦威、邦威、马森这些年都在走下坡路,服装行业的竞争很残酷。
我2007年在温州工厂做的工序主要有缝肩、穿裤腰、穿衬衫袖口等等。最赚钱的过程就是领导家属的分成,其他人只能贪。
回忆那些遥远的往事,真是人生阅历丰富啊!怎么会担心没素材写?我的书《过去的十年》有一些情节是在这个工厂写的。这篇文章在掌阅只留下了4000多条留言。
那年夏天,车间里有个中年大姐中暑晕倒。领导淡定地叫人把她抬出去。不知道最后是怎么安排的。作坊很快又恢复了它的工作模式,仿佛这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一种冷漠和无力的关心。
刚出门的那几年,我们经历过用邮政汇票寄钱回家,信封里装着钱,年底结账的时候,用缝针把钱缝在最里面衣服的钱包里,在裤腰处绑在一起。
当时福建工厂的楼梯上有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今日来信”。同事会来回看有没有自己的信,然后体验插卡打电话的时光。那时候话费真的很贵!想说点什么,得提前打个草稿,长话短说。
我在记录我个人的回忆,也感受到这些年来我们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叫跨越式发展,变化很快。有一篇文章说,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在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是前所未有的,可能要花他们200年的时间。
现在通讯这么发达,话费简直没必要。微信可以随时随地打视频,语音红包可以转。一部手机可以走遍全世界。
2004年下半年,我拥有了第一部诺基亚手机。那真的是短信蓬勃发展的年代。每次看到好的短信,我都会记在本子上。我记得高峰的时候一个月收发800条短信,每次节省70条短信。当内存满了,我不得不删除它们。删之前把日记里好的都抄了一遍。
这些都是情话的标志!也就是说,那个时候,我发现文字可以动我的心思。
我家有几个人对写作比较敏感。我姑姑虽然读书不多,但喜欢讲一些谚语和韵文。我姑姑的表妹也是我小哥哥的表妹,她们的文采都很好。
我在微信官方账号微信“樊棋七味杂志”的第一篇文章《宗爷的芬芳》,用的是我表姐的QQ空间日记。我表哥现在是县里的公务员,因为会写字,很受领导赏识。
我的小表妹和我女儿差不多大,她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得了很多奖。
我奶奶虽然一个字都不认识,但会说一些简单的语言,对生活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记忆力极好。
奶奶曾经跟我说过,我爷爷是一个不会数10铜币的人。我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爸老妈,这几代人都是文盲。那是因为时代和家庭。没有机会给他们读书,不代表他们骨子里没有性格基因或者其他特长。
我奶奶生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死了也不能穷”,可见她的生活因为穷而带来了多大的屈辱和伤害!
我觉得奶奶的一生是苦日子,是艰难的一生。她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让她无可奈何,只能被迫接受命运。她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
如果她生在今天这个时代,应该能做点什么。她有一次和我们聊天,说她年轻的时候去街上卖柴火,很多男人都打不过她。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她只能靠实力生存。也许这些片段就是她曾经引以为豪的东西吧!
所以她经常跟我们说,不管是做家务还是做外面的事,她都不比任何人差。我只知道奶奶五官端正。
任何人的命运都与时代息息相关。就像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如果有些人出生在中东,他们的生命可能在战争的混乱中随时垂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个人能做什么?
我记得樊登在读书的时候说过,每次走到烈士花园附近,都要感谢前辈们为今天的和平付出的辛苦。
无论是我妈,我奶奶,还是无数类似的人,在他的环境里都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活下去,不然能怎么办?
前几年看了祖籍重庆的作家虹影写的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他们家每个人的命运都很坎坷,充满了传奇和悲剧。36岁时,她写了《饥饿的女儿》,被翻译成世界上20多种语言。她也成为了世界文坛的知名作家。
她的小说很震撼,这样一个苦涩而艰难的家庭,她姐姐她妈妈都有风风雨雨,艰难困苦,但内心都很坚强。
虹影在求学时爱上了她的历史老师,并主动将自己献给了老师,但老师却在戈文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洪英直到18岁才知道自己是私生女。她觉得自己很丢人,决定离开家乡,直到六年后。
她就读于复旦文学院,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然后出国。她最初开始写诗。我看虹影的自传体小说,以为大家都是现成的,好素材丰富,而且曲折动人,这样的家庭没有作家简直不合逻辑。
每个作家走上写作之路,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出处。一切都是偶然,也是必然。我还记得一句话,“我从来没见过经常笑的人写出什么好文章。”
我们中国有6543.8+04亿人口,自媒体作者和小说作者总数应该达到5000万左右。
如何在这些人当中很好的生存,不仅考验我们的写作能力、运营能力、推广能力,更考验我们能否坚持下去。如果一个作者能很好的写作和运营,情商很高,人际关系非常好,那么他的路自然会越走越宽。
能写两年的人能打败98%的作者,成功之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下来的人越来越少...
想写哪儿就写哪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