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决定了一首歌的调式?
调式与调号和结束音无关。即使你知道调号和结局,你也分辨不出调式。调式只能从旋律和和声进行的方式来判断。什么是模式?大调调式、小调调式、宫廷调式、尚调式、安格尔调式、需求调式、羽毛调式、布鲁斯调式、吕底亚调式、弗里吉亚调式、南斯拉夫调式等。这些被称为“模式”。但在已知调式的情况下,根据调号、尾音等称为“调性”,如C自然大调、A和声小调等。这些叫“调性”,不叫“调式”。
“你可以通过观察调号或结尾的声音来判断,但这都是由作曲家标记的。”你也错了...完全没有作曲家的标记。作曲家自己也知道这个作品的调式,没有必要特意标注出来让别人知道。比如,在一首歌的配乐上,你永远看不到“大调调式”、“小调调式”、“五声音阶调式”之类的词,不是吗?作曲家从未标出过调式...此外,作曲家不需要“判断”调式。任何一段音乐,在创作之前,一定是想好了用哪种调式的。并不是作曲家在完成作品后判断他刚刚使用了什么调式...
“当然,你也可以用耳朵听出来”是对的,因为不同调式的作品有不同的风格,比如明亮的大调调式和暗淡的小调调式(当然,这些都是最理想的情况,在实践中我们不能这么幼稚的判断)。
至于你问的“更本质的原因是什么”,更本质的原因是旋律与和声的方式。比如大调调式的主音是1,小调调式的主音是6,那么大调调式音乐中的旋律和声是以1为中心的,小调调式音乐中的旋律和声是以6为中心的,这就是进行方式的区别。再比如,在五声音阶中,主音可以是1,2,3,5,6,但无论是哪一个主音,调式音阶都只有五个音,不像大调式音阶有七个音,所以音阶中的音数差异也直接影响旋律和声的方式。总之,调式的不同最终是旋律和和声的不同。
至于你说的“自然大调和自然小调使用的音调是一样的,但是可以产生不同风格的音乐”,这是你刚才说的,因为主音不一样,主音是中心音,音乐总是围绕主音的(如果没有转调的话),所以大调和小调的主音的差别就足以让它们的风格完全不同。比如大调模式的音阶是12345671,小调模式的音阶是67123456。音阶不同意味着音阶中同一系列的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风格。
最后回答一下你一开始问的问题“是什么决定了一首歌的调式?”很简单,是作曲家自己的意愿决定的。比如作曲家要创作一首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曲子,ta就用中国民族调式;如果他想创作一首具有西方风格的音乐,他可能会使用大小调式;如果他想创作具有中世纪教堂风格的音乐,他可能会选择中世纪模式,等等。需要判断调式类型的不是作曲家本人,而是分析研究音乐作品的学生学者。
你可以问我更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