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的八项原则是什么?
第一,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安全是一切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就是生命。幼儿园的安全是根本。有了安全,孩子才能在幼儿园健康快乐的成长。老师给孩子选择购买或制作的操作材料,要无毒无味,投入使用前要消毒,这样对孩子没有隐患。玩具不能太小、太大、太重,活动区也要避免那些尖锐细小的东西。
第二,坚持目的性原则
在角落活动中,材料的传递与要实现的教育目标密切相关。材料传递的目的是指教师在选择传递操作性材料时,在了解儿童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班儿童当前的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并据此选择和传递那些能够促进儿童发展的操作性材料。
努力满足现阶段孩子的实际发展需求。区角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并不意味着一个目标只能对应一种材料。一般来说,某种目标可以通过几种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一种材料也可以起到多种目标的作用。
第三,坚持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材料可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操作有趣材料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感受到材料的动态变化,在心中塑造计划好的事物,保持探索的坚持性。所以教材要适合孩子“玩中学”的特点,减轻孩子的压力,让孩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四,坚持层次性和计划性原则
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身心发展水平。区角游戏素材的分层次、有计划的表现,可以激发孩子的动手和动脑思维,支持孩子与活动环境的主动互动,引导孩子根据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和动脑思考。针对小班儿童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发达的生理特点。
可以给他们提供大的、易拿易放的、同类的建筑材料,让孩子反复练习。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在提供建筑材料时要注意多样性和精准性,满足其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五、坚持丰富性原则
充裕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孩子选择的材料的多样性。只有角落里的素材丰富多样,才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和操作,保证每个角落都有适合孩子喜欢探索、学习和操作的素材。比如认知和探索,体现在材料数量充足,可以满足孩子自由选择的需求,在操作上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添加和改变。
六、坚持暗示性原则
暗示是指教师在教育中给孩子提供明确的、看得见的具有教育目标的材料。材料的暗示性在于,不需要老师手把手教,而是通过孩子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找出规律,然后根据规律进行模仿或创造。暗示性材料具有提醒人们并吸引他们注意力的特点。比如放在角落里的放大镜,就很有暗示性。在艺术设计区展示模板画和艺术欣赏作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引导、学习,最终得到创新。
七、坚持稳定原则。
儿童转角材料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添置和购买各种塑料玩具,这些玩具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和趣味性,并能营造出很大的空间,而且要保持传统材料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转角活动要让孩子不断重复,以便发现和熟练掌握方法,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儿童只有在活动中不断尝试、观察和“试错”,才能不断积累感性经验,从而提高能力,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比如“绿源”种植角,种几次后会发现几种植物容易发芽,容易管理,虫少,孩子可以自己体验一下。
我学会了种子生根、发芽、长出子叶、子叶退化长出真叶,(叶子互不相同,对生、丛生)、花朵绽放的过程,我也分辨出了“卧花”,直到我享受了丰收,尝到了果实,我学会了珍惜生命的自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