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第7代酷睿全新ROG GFX72游戏本评测

IT168?关于ROG的评价,相信你早就有所耳闻。凭借超过10年的技术积累,ROG的产品线已经覆盖笔记本、台式机、主板、显卡、显示器、耳机/头戴式耳机等多个领域。除了丰富的产品线,ROG的品质也得到了广大玩家的认可,被玩家戏称为“丧家之国”。当然,这和它的高定价也有关系。

今年早些时候,英特尔推出了基于Kaby Lake架构的第七代酷睿处理器,各大笔记本厂商第一时间跟进。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升级到第七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最新ROG GFX72笔记本电脑。此外,这款笔记本还配备了GTX 1070 8G显卡和256G SSD(PCIE×4),性能马上公布。

评测大纲:本次评测主要分为A/D面、B/C面、理论性能、游戏实测、附送软件、散热、评测总结六个部分。点击下图,跳转到相关评测链接。

一.模数分析

从外观上看,这款GFX72以银色为主,“ROG”logo两侧的灯带和背面的转轴为黄铜色,表面带有纵向拉丝的铝合金材质,真的可以用“质感爆棚”来形容。整机尺寸约为429×334×53mm(长×宽×高),重量约为4.36 kg,从便携角度看并不友好。

在A面的最前端,GFX72特别设计了不规则的镶边,让整个A面看起来更加灵动时尚。与A面“若隐若现”的拉丝纹理相比,这里的工艺“一目了然”,每一处拉丝纹理都清晰可见。

“ROG”标志的两侧有一个灯条,通电后会有红色和橙色的渐变光效。可以看到灯条也经过了特殊的下沉设计,几条直线勾勒出了surface A的立体感。

“ROG”标志也被玩家戏称为“浪子家族之眼”,但我更愿意称之为“恶魔之眼”。通电后也会有红光效果,但相对于两边的灯条来说还是比较收敛的。

灯光效果演示,除了A面的魔鬼眼和左右灯条,机身后部中间的散热鳍片区域也会发光。

其实后腰线和转轴处有很多直线增加立体感,光带最内侧也有一条直线一直延伸到A脸尾部,也起到美化A脸的作用。转轴不是放在常见的最后一个部位,而是向前移动两指左右,屏幕打开时尾部会凸出。

尾部的红色鳍片从中间向两边均匀分布,但这样的散热鳍片只是为了拉风而存在,因为不是散热效率更高的金属材质。

转轴背面刻着ROG的全名,不知道有多少玩家为此“落败”。

即使是比较隐蔽的D面,GFX72也表现出了独特的设计。可以看到D面的下半部分刻有大面积的直线,银色背景,科技感油然而生。

d平面右下方的SONIC BASS低音单元。

在surface D的上部有一个不规则的黑色透明窗口,中间的内侧印有“ROG”标志。

在窗户里面,还可以看到蜂窝状的纹理以及下面的热管和散热风扇。

不得不说GFX72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了品质,宽大厚实的脚垫和棱角分明的直线造型都让作者爱不释手。

二、B/C平面分析

屏幕上,GFX72配备了17.3英寸IPS显示屏,分辨率为1920×1080,刷新率为120Hz。屏幕正上方有一个高清摄像头和一组麦克风阵列。相比屏幕细腻的显示效果,边框的厚度还是略显感人。

屏幕背面左右两侧的扬声器单元也设计成蜂窝状六边形。不知道这么近的安排会不会给密集恐惧症患者带来不适?

C面右上角的开机键有醒目的纵向拉丝纹理,下方有黄铜装饰带。

C面左上角的屏幕录制按钮和五个可以自定义的宏按钮上印有ROG的全名。

手掌右侧的恶魔之眼。值得一提的是,GFX72依然采用了C面上的拼接设计思路:C面的左、上、右三面全部采用拉丝铝合金材质,中间的键盘和触控板采用了仿皮肤材质。这样的设计既能保证视觉效果,又能兼顾实用性。

键盘区采用浮岛式设计,2.3mm的按键可以保证舒适的打字手感。再加上键帽上方厚厚的类似皮肤的涂层,键盘在拥有出色触感的同时,也能避免沾染过多的指纹。

在触摸板区域,虽然下方左右键的键程都不长,但是触感和反馈都很不错。

键盘背光不盲从炫目的RBG光效,只保留支持4级亮度级别的1红色光效。虽然光效略显生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好保证了GFX72的整体设计风格。

看接口,机身左侧的接口从上到下依次是笔记本锁眼、2×USB 3.0接口、光驱、SD卡槽。GFX72配备了目前并不常见的光驱,对于既不买游戏光盘也不买音乐光盘的伸手党来说显然是多余的,但也是紧急情况下的备份设备。

右侧接口从上到下依次是电源接口、RJ-45网口、HDMI接口、Mini Display接口、2×USB 3.0接口、USB 3.1 Type-C接口、音频输入插孔、麦克风输入插孔、耳机输出插孔。显示器、USB、音频接口都配备齐全。

三、理论性能测试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款GFX72的配置列表。处理器升级为第七代英特尔酷睿i7-7700HQ,内存为8GB DDR4 2400MHz,硬盘为1TB HDD+256GB SSD(PCIE×4),显卡为GTX1070 8GB。从书上看,这个配置足够强。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这款GFX72的性能,进一步优化理论跑分阶段的阅读体验,笔者将从CPU、显卡、存储三个方面以柱状图的形式展示。

在CPU测试中,我们增加了上一代i7-6700HQ处理器作为参考项。两款处理器均采用14纳米技术。7700HQ的基频比6700HQ高0.2GHz,最高睿频比6700HQ高0.3GHz,差别很小。理论偏差方面,无论单核性能还是多核性能,两个处理器的差距都在10%以内。

在10系列显卡上,NVIDIA取消了移动版显卡使用的M后缀,使用了与桌面显卡相同的命名方式,这意味着移动版显卡将拥有与桌面显卡大致相同的性能。通过与GTX 1070公版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差距真的不大。对比上一代显卡GTX 980/970,GTX 1070基本可以用碾压来形容。相比上一代移动旗舰显卡GTX 980M,GTX 1070领先幅度接近70%,相比同为7字代的GTX 970M,提升幅度达到了惊人的115%,性能非常强劲。

存储性能方面,重点测试整机SSD性能。SDD在这款GFX72上的具体型号为三星MZVPW256,带宽为PCIE×4。根据查询,这款SSD是面向OEM市场的三星SM961。通过对比消费级960EVO 250G,我们发现两款固态硬盘的跑分非常接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要知道,960EVO是目前消费级产品中仅次于960PRO的SSD。

第四,游戏有分寸

其实理论偏差对于硬件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通过量化指标才能区分好坏。但对于一般玩家来说,显然实测的游戏更有说服力。毕竟游戏不是买来跑分的。下面,我将通过两款游戏的实测来检验GFX72的性能。

测试项目1:古墓丽影:崛起

在显示选项卡中关闭DX12和垂直同步,分辨率设置为1080P,刷新率设置为120Hz,抗锯齿级别设置为最高SSAA 4X。

在图形选项卡中,将所有设置为最高。

作者选择第一章的失落墓作为测试现场,通过Fraps软件记录劳拉从进场到结束2分钟的帧数。从FPS的运行结果来看,前半段基本稳定在40帧左右,后半段提升到60帧左右,平均47.8帧左右。实际运行过程中完全没有卡顿,画面细节和抗锯齿水平都提升到了最高,真正带来了清晰细腻的画面。

测试项目2: NBA2K17

在视频设置选项卡中,将分辨率设置为1080P,刷新率设置为120Hz,将抗锯齿级别拉至最高,关闭垂直同步,并将所有其他屏幕细节设置为最高。

先排练一场西部决赛(希望不要被打脸哈哈),依然用Fraps记录比赛开始到结束2分钟的帧数。从FPS的运行结果来看,73.6帧的平均成绩显然可以非常流畅的运行。

动词 (verb的缩写)附带软件和散热测试

1,带软件:

单击键盘上的ROG标志按钮进入游戏中心。软件集成了设备和系统信息,还有释放内存、调节风扇转速、调节屏幕显示效果、灯光设置等功能,非常丰富。

可以用来设置自定义按键的MacroKey软件当然仅限于C面左上方的五个宏按键。

可以设置音效的Sonic Studio软件。

2.散热测试:

在散热方面,依然使用AIDA64软件中的系统稳定性测试对复印机进行1小时,然后用福禄克红外热像仪进行温度识别。

从测试结果来看,整机的散热性能相当出色,尤其是在C面上,这对游戏体验非常重要。可以看出,热量主要集中在顶部中间位置,但WASD区域和方向键区域基本没有热量。D面的热量主要集中在出风口附近,最高温度在40℃左右,可见整机散热系统的强大。

六、评价总结

这款GFX72最大的变化就是CPU升级到了采用Kaby Lake架构的i7-7700HQ。虽然与上一代i7-6700HQ相比提升并不明显,但这并不能否认i7-7700HQ的优异性能。以GTX 1070的强大性能,玩大型单机游戏显然不是问题。三星SM961 SSD的加持,让整机的读写速度堪比消费级市场的960EVO。

对于一款游戏来说,除了判断硬件的性能,外观给人的印象往往更重要。GFX72显然没有忘记后者。银色+黄铜的设计、拉丝的A面、拼接设计的C面成为了ROG笔记本的鲜明特色,配套软件的完善也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这些都进一步巩固了ROG在高端笔记本市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