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手抄报的文字材料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定或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贮存、分类投放、分类处理,从而将其变为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分类垃圾桶的颜色和标签如下:

1,红色

红色代表有害废物。有害物质包括废电池、荧光灯管、油漆、过期药品、化妆品等不可回收且有一定污染危害的物质。

2.格林(姓氏);绿色的

绿色代表厨房垃圾。厨余垃圾可作为植物养分的肥料,埋入土壤后可被天然微生物和植物分解吸收,起到废物再利用的作用。

3.蓝色

蓝色代表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塑料、纸张、金属等有价值的物质,将被纳入废物回收系统进行资源回收。

4.灰色的

除了有害物质和可回收物质,垃圾、砖块、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这类物质一般都被焚烧掩埋。

垃圾分类的意义:

1,减少土地流失。垃圾分类,去除可回收和不可降解的物质,垃圾量减少60%以上。

2.减少污染。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废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回收也可以减少危害。

垃圾分类应坚持的原则可概括如下:

1.分而用之的原则。分类的目的是将垃圾分离出来,利用现有的制造能力,回收再利用的产品,包括材料利用和能源利用,对暂时不能利用的无用垃圾进行填埋。

2.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方、地区、社团(区)、社区的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企业的废物回收能力、居民的来源、生活习惯、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不同的。

3.自觉自主。社区和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逐步形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准则,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成为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利用的主力军。

4.减排补贴和超标排放罚款。制定单位和居民的废弃物排放标准,对低于这个排放标准的给予补贴;超过这个排放标准的人将受到惩罚。减排越多,补贴越多,超标越多,处罚越重,提高单位和居民实施源头减排和控制排放的积极性。

5.捆绑服务,关注性能。在居民尚未采取自愿自觉行动,居委会和政府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需要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业介入,推进分类排放。但只承担分类排放很难盈利,企业也不可能介入。捆绑服务的实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将分类排放服务与垃圾收运、干湿垃圾处理捆绑,可以促进垃圾分类资本化,保证企业合理盈利。

垃圾分类回收说起来不难,关键是分类利用,因地制宜提供便利,自觉自主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