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闹离婚是不是普遍轻率任性?

3月10日,一篇《老婆发高烧,老公却在疯狂打游戏……》的新闻,刷爆朋友圈。有两个“90后”年轻人婚后很快曝出不和。妻子感冒发烧在家休息,高烧烧至38.6度,但老公却还是跟朋友在网吧通宵打游戏,让妻子自己打车去医院。该报道举出的另一个例子中,同样是“90后”夫妻,不肯互相谦让,女方做饭后要求男方洗碗,而后者拒绝,因此闹到离婚的地步。报道援引婚姻调解员的话说,“90后”的离婚原因很少是涉及经济方面的,因为相处中的不愉快,很容易感情失衡。

这则新闻引发关注,很重要的原因是报道被贴上了“90后”一言不合,任性而为,轻率离婚的标签。尽管最近几十年来,国内各地的离婚率都呈现出上升态势,离婚已经不成其为鲜见的现象,但婚姻本身在社会语境中仍然带有严肃的意味。将“90后”的任性行为与婚姻严肃性放在一块儿,就成为新闻的“卖点”。

当然,报道内容中,婚姻调解员在点评上述两则案例时,其实已经清清楚楚地指出,“90后”的女性,因为知识结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有了提高,所以更加具备自我意识,更加追求平等,所以使得传统婚姻中通常扮演退让者的女性,不愿意再对男方的无礼行为作出让步。这种姿态和立场,使得停留于传统婚姻观念的许多男性及其父母难以接受,所以才会使得矛盾日渐滋生,产生可能导致婚姻颠覆的问题。

传统婚姻观念的产生和延续,跟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内,国内各地的人口流动率较低,老年父母、中青年子女所处城市、社区环境和亲友关系结构大体相同,选择终结婚姻对于当事双方的代价过大有关。而长期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特别是不能实现经济自主,使之不得不在婚姻关系中扮演退让者,承载过重的家务劳动,还要承担养育小孩、赡养(双方)父母的责任,甚至忍受家庭暴力和软暴力——在过去,这些方面的代价,却低于女性放弃婚姻面临的社会评价降低、生活难度增大等代价。

如前述,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得许多女性不愿意再像自己的母亲那样,忍受婚姻另一方的苛待。为此引发的家庭矛盾显性事件的增长、离婚率的提高,至少就目前来说,都是两性关系趋于平衡的体现。所以,因为(“90后”)离婚率增长,而给这部分群体贴上任性、冲动的标签,并不公允,事实上也必然引发相关受众的反感。如果有关机构希望通过典型离婚案件的披露,来起到劝阻“冲动离婚”的作用,就应当增强议程设置的主动性,避免案件信息、报道在转述中起到不恰当的反作用。

婚姻调解员的存在,以及许多地方的人民法院给离婚起诉案件设置离婚期,这些显然都是为了降低离婚率,避免任性草率导致婚姻解体现象的增加。但必须指出的是,虽然婚姻调解员和人民法院通常能够清楚指出产生婚姻矛盾的(部分)原因,却仍然多停留在劝说离婚案件当事双方各退一步的层次上,这等于让无错方、少错方跟主要责任方、多错方,作出同样的让步,许多案件中的具体当事人的错误、无理做法没有被制止,并不利于修复家庭矛盾。

还需注意的是,近年来,“女权”词汇在大众舆论场中已经从某种意义上的“政治正确”,部分地走向了反面,所以,对于一些具体案件、事件中女性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提出的包括离婚等要求,在媒体及自媒体的叙述中,会刻意凸显女性“任性”。这种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女权”当然不能是绝对化的、无所不包式的、脱离责任和义务的权利集合,但维护婚姻关系中的女性权利和权益,在而今仍然需要继续推进,要从目前多流于表面的强调婚姻双方平等,转向落实婚姻双方的实际权利、权益及责任、义务平等。

比如,家务劳动的责任,应当男女平等,即便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结构中,女性的家务劳动对于家庭的贡献,并不亚于提供主要经济收入的男性。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一些家庭中,女性重回扮演家庭主妇角色,其权利、权益和身份地位被轻视的态势颇为明显。有关部门和机构在调处婚姻矛盾等具体案例、事例中,必须依法而为,并强调女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