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成长故事
第一,做小时候的洪秀全。
广东象山县翠亨村珠江口外有一个小村庄。槟榔山不高不美,兰溪河不宽不清。1866 165438+10月12的那个夜晚,村子附近一个简陋的农舍里诞生了一个男孩。他就是日后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这时,他的父母给他取名为皇象。
小皇帝大象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他的祖父孙经先开始,他就一直以出租别人的田地为生。他的父亲孙达成早年在澳门工作,回国后仍然是佃农。后来,孙中山的长兄孙梅在火奴鲁鲁经商致富,家境也有所好转。
孙中山和所有穷人家的孩子一样,从懂事起就开始分担家务,劈柴、割草、下地。最有趣的是和大一点的孩子一起去海边,不仅捡退潮时剩下的小鱼小蟹,还能收获很多漂亮的贝壳。孙中山从小做事就很麻利,往往别人还没做什么,他就已经做完了。
当他自己完成后,他帮助了其他朋友,尤其是比自己弱小的孩子。虽然脚上没有鞋,肚子里只有红薯,但孙中山的童年有很多快乐的时光。他经常去河里钓鱼,和村子里的孩子们在岸边玩耍。男生最喜欢的就是玩“战争”。每当这个时候,孙中山当然是领袖。
在翠亨村,有一位太平军老兵。大人不敢靠近他,小孩子却喜欢听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讲太平军的故事,比如洪秀全金田起义,石达开把曾国藩打得落花流水,李秀成打烂洋枪队。孩子们听得又喜又挠,小赤山听得最入迷。
前太平军的老人也很喜欢这个长相不凡的孩子。他常说小皇帝大象长得像洪秀全,希望长大后也能成为“洪秀全”,推翻清朝。所以翠亨村的孩子都叫孙中山“洪秀全”。从此,翠亨村的孩子们玩“战争”游戏,不仅官兵抓强盗,太平军也打清兵。
孙中山自然是太平天国的国王洪秀全。
时间久了,大人也知道了“小皇帝象”这个外号。晚上,孩子稍微回来晚一点,大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不是又和洪秀全玩起战争了?”由于“天高皇帝远”的地理位置和黑社会等反清团伙的长期活动,广东民众一直对清朝的统治不满,大家都默许反清活动和言论。
这种生活氛围使孙中山从小就萌发了反清意识,清政府的种种倒行逆施更是强化了他的这种意识。在广东、广西、福建,迫于生活所迫,很多人背井离乡,到海外谋生。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用他们用生命和辛勤劳动换来的财富滋养了他们的家乡和祖国。
然而,腐败的清政府不仅没有尽到保护海外华人的起码义务,反而视他们为“弃民”,对他们百般歧视、搜刮、迫害。
在海外赚了一点钱回国寻根的华侨,经常无缘无故被欺负。孙中山小时候曾亲眼见过同村的一位归国华侨商人。晴空万里,他的店铺被土匪洗劫一空,清朝地方政府却视而不见。看着悲痛的归国华侨商人,小皇帝很不高兴。
如果说这件事只是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那么小皇帝目睹的另一件事,则清楚地暴露了清政府的残暴、愚昧和贪婪。翠亨村有三个李氏兄弟。他们漂洋过海到美国旧金山淘金,赚了一点钱。他们回家买了一个产业,建了一个小花园,村里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里面玩耍。这里曾经是孙中山和他的朋友们的天堂。
然而,突然有一天,一群如狼似虎的清兵闯进了村子,毫不犹豫地抓走了李氏兄弟,抄了他们的家,封了小花园。孙中山对此感到很委屈,大声质问。领头的官员什么也没说,只是拔出剑来捅了他一下。幸亏孙中山一闪,躲过去了。
原来李氏兄弟的财产引起了当地官员的贪婪,他们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李氏兄弟投入监狱,并侵占了他们的财产。后来,李的三个兄弟中有一个被处决,两人不知去向。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孙中山童年时期幼小的心灵。从此,他似乎明白了洪秀全为什么要揭竿而起,反抗清朝的统治。
第二,买书比买菜更重要。
孙中山一生爱读书。他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的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太苦了,几乎没钱吃饭。临走前,这些留学生凑了40英镑,交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后,这些留学生又去见孙中山。他们敲了很久孙中山宿舍的门,但没人应门。
“嗯,先生大概不会。下次再来吧。”一个女生说。“等一下,我去敲门。”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使劲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不好意思,我在看书,没听见你敲门。请进来吧!”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到桌子上摆满了新书。让我们计算一下,买这些书大约要花30英镑。
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我用你给我的钱买的这个,还剩下10!”"你应该多买些好吃的,不要糟蹋自己的健康."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菜更重要。”
第三,改造中国的决心
当孙中山先生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去了海边的一个村庄。有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都来看比赛。踢了很久,大一点的孩子踢不动孩子。大男孩生气了,打了小男孩。孙中山对老大说:“你比他大,你比他壮。你不应该欺负他!”从前,许多海盗抢劫了这个村庄。
孙中山看到海盗砸开一户人家的门,抢走许多箱子,弄得一家人又哭又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家人被强盗欺负,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下定决心改造中国。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第四,放弃医学从政
我们都知道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无独有偶,孙中山也有类似的经历。孙中山不同于一般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不是因为生计才参加革命的。相反,在革命前,孙中山生活小康,即使不是很富裕,也经常帮助穷人。
65438年至0892年,孙中山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他一直在澳门和广州行医。孙中山在澳门时,行医救人,授医施药,医术高超,深受当地人爱戴。有一次,孙中山在镜湖医院给一个病人切了一块石头,有鸡蛋那么大,重127多元。当时人们都很惊讶,可见他的医术高明。
但当时澳门毕竟是葡萄牙人的地方,孙中山很快被葡萄牙医生排挤。他们拒绝让孙中山在澳门行医,理由是澳门需要葡萄牙文凭。孙中山只好去广州,继续办医局,行医救人。因为孙中山高超的医术和名气,医局的事务比他在澳门的时候更加红火。更有甚者,他一年的收入高达一万元。
但他总觉得医术能救人,能救的只是少数人,而革命能救大多数人。于是,他决心弃医从政,变“医人”为“医国”,改革中国的黑暗政治,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孙中山为了革命放弃了年收入过万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他的兄弟孙梅卖掉了他在夏威夷的产业来支持孙中山的革命。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还有很多华人华侨为了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失去了一切,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广州起义牺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三十多人是东南亚各地的华侨同胞。
第五,在北极庙大闹一场
这年中秋节,孙中山和鲁邀请几个年龄相仿的伙伴去北极寺游玩,正巧碰上大批村民在香烟缭绕的大厅里烧香拜神。借此机会,孙中山决定公开向宗教迷信宣战。他向村民指出相信这些偶像的愚蠢,并建议他们不要相信世界上有上帝可以帮助穷人。
见乡亲们都麻木地看着自己,血气方刚的孙中山见状,纵身跃上正厅的神坛,对着“北方真武神”的手狠狠一击,只听“哗啦”一声,神像的手指和身体被分开,泥塑里的泥土、稻草、木头全都露了出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些胆小的伙伴,怕牵连到自己,赶紧逃了出去。在场的老人都吓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老人脆生生的趴在地上,惊恐的颤抖着,不敢抬起头。孙中山、鲁等勇敢的少年笑着离开了。
只是这样的举动不仅没有唤醒村民的灵魂,村民们反而惩罚孙中山一家修复雕像,并禁止孙中山留在家乡。从此,孙中山更加坚定了改变旧中国的决心。
百度百科-孙中山